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21:51:44
往期鍊接:

《虞舜與九疑》第一章:三、大同夢想與聖賢崇拜(三)

第二章:舜帝南巡與南方文明(張京華)三、南方與文明

第三章 舜帝南巡與湘楚文化 二、舜歌《南風》之民本思想(三、四)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周甲辰)目錄

一、以舜文化為突破口推進永州精神研究

二、永州人的信念追求:執着堅韌

三、永州人待人接物:樸直實誠

四、永州人的思維判斷:明理獨立

五、永州人從政為官:愛民清廉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

文化精神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和核心所在,一個國家需要擁有偉大的民族精神,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同樣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城市與地域文化精神的研究,近年來引起了各地政府部門及文化學者的高度重視,時有相關新聞與研究成果出現。南京提出了“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業創新”;長沙提出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南甯提出了“能幫就幫,敢做善成”;成都提出了“和諧包容,智慧誠信,務實創新”;青島提出了“開放、誠信、創新、和諧”;北京提出了“愛國、創新、包容、厚德”,上海提出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河北提出了“堅韌質樸,重信尚義,寬厚包容,求實創新”;江蘇提出了“創新、創業、創優”等。相關提法有的已經得到所在地區或城市全體民衆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有的仍然在斟酌、讨論的過程中。湖南也正在讨論湖南精神的問題,本章梳理一下永州精神的内涵,也可視為湖南精神的一部分。

一、以舜文化為突破口研究永州精神

(一)永州曆史文化概述

“源遠流長謂之永,集衆聚處謂之州。永州文明開發,悠深古遠,物阜民豐,屢輝史冊。”永州古稱零陵,是我國文明開化最早的地區之一。1954年在永州市黃田鋪鄉黃家嶺發現的石棚, 該石棚的曆史一般認為已有兩萬年左右,即舊石器晚期。這說明與北京山頂洞人幾乎同一時期,人類就已經在這裡勞作栖息。

1993 年開始考古發掘的道縣壽雁鎮玉蟾岩(俗稱蛤蟆洞)遺址,屬于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時期,在該遺址所發現的原始陶片和炭化谷粒,據檢測,距今至少已有一萬二千年。這表明,永州先民創造了人類最早的稻作文明與陶瓷文明。大約五千年前,永州屬炎帝勢力範圍。原始社會末期,屬三苗國的江南地。夏分九州,永州隸屬荊州,商、周因襲夏之建制。

據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标示,零陵屬夏以前已出現的34處古地名之一。春秋戰國時期,零陵屬楚國南境。秦始皇完成統一之後,置零陵縣,屬長沙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從長沙國分置零陵郡,至隋開皇九年改零陵而置永州總管府。從此,零陵、永州,一地二名。此後,曆代統治者均在此設治。

唐代以後,永州所屬道縣等地曾一度單獨設治,稱道州。宋代設永州零陵郡。元代分置永州路、道州路。明洪武時期兩路合并為永州府。清代承襲明代建制,仍稱設永州府解放後,永州各縣曾先後并入湘南行政區和衡陽專區,1962年恢複。1995年,國務院撤銷零陵地區,設地級永州市。

永州位于五嶺北麓,湘粵桂三省結合部,素有“楚粵門戶”之稱,面積2.24萬平方公裡。境内多喀斯特地貌,岩石奇崛險峻,溶洞幽深衆多,733條大小河流密布全境。地處偏遠,地勢複雜,在曆史上交通一直較為閉塞,屢被稱為南蠻之地。

早在舜帝時代,永州作為三苗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創造了與中原地區面貌迥異的地方文化。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這片土地成了無數外來移民逃債避難的流寓之地,遷客騷人的漫遊之境,貶官谪吏的暫居之所。南北文化在這裡碰撞,内地文化、海洋文化以及瑤族、壯族、彜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在這裡交融,山野之民的自然淳樸、貶官谪吏的寂苦情懷與移民遊子的身世體驗在這裡聚彙。因而,其文化的内部構成也就呈現出獨特性、豐富性和多樣性,文選德同志曾稱永州為“一本厚重而玄妙的書”。

永州文化的多樣性可以用“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來形容。同樣是永州人,其個性差異往往也是很大的。

永州人常說:“唱不過祁陽,打不過東安,巧不過零陵,蠻不過道縣。”唱不過祁陽,是說祁陽擅長唱戲,祁劇和祁陽小調聞名全國。打不過東安,是說東安是著名的武術之鄉,民間有尚武傳統。巧不過零陵,是說零陵人都很精明乖巧,“三分錢的燒餅也要選厚薄”,而且鬼點子多,著名的曲麻子傳說就出自零陵。蠻不過道縣,是說道縣人大都蠻橫、霸道,動不動就掄鋤頭把子。道縣人愛這樣形容自己:“一個道縣人是條龍,兩個道縣人是兩條蟲,三個道縣人在一起,我的崽,每人一把砍刀,搞!”在永州,較為通行的是“官話”,但是各縣又有屬于各項的土話。不僅如此,就是同一個縣,往往也存在不同的土話,彼此之間難以溝通。比如,東安縣就存在花橋土話、高峰土話、井頭圩土話、中田土話等不同的土話體系,互相之間差異很大。因此,研究永州文化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同時也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二)永州精神的研究現狀與研究思路

永州雖然具有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但是關于永州精神的研究卻一直滞後。文選德同志曾經指出:“關于永州文化,其深層底蘊究竟在哪些方面?重在哪些層面,人們的認識和了解至今還是粗泛的、淺顯的。”2010年永州市委、市政府曾面向社會征集關于永州精神的研究成果,不同學者提出了“彙聚南北、貫通古今”、“明德利民,果敢創新”;“厚德崇理,永領潇湘”;“德馨天下,睿智敢為”;“誠樸敦厚,果敢勇為”;“厚德尚文,銳意圖強”;“明理、厚德、尚能、進取”;“厚文、明德、求實、勇為”;“重徳明理、求真善倫”;“引領潇湘、敢為人先”;“聖德永州 詩畫潇湘”;“情傳人間 德播天下”;“厚德明理,創新圖強”;“包容、誠信、創新”等多種觀點。但是,至今仍然衆說紛纭,莫衷一是。因此,深入挖掘和分析“永州精神”,确實還很有必要。

有學者認為,要研究永州精神,必須全面考察、綜合分析永州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永州精神包括了以遠古時期道縣玉蟾岩人馴化人類最早栽培稻、燒造人類最早陶器為代表的敢為人先、艱苦創業精神;以原始社會末期舜帝南巡潇湘、德化四方、崩葬九嶷為标志的崇德重信、博愛包容精神;以唐宋時期柳宗元、周敦頤為代表的以民為本、出泥不染精神;以唐僧懷素、清人何紹基為代表的書法文化所開創的以我為主、開拓創新精神;以三國黃蓋、宋人李郃為代表樹立的為國奉獻、淡泊權位精神;以當代陶鑄、李達為代表的共産黨人倡導的松樹風格和“真正的人”的精神等。這一觀點有其合理的内核。我們若想全面深入地把握永州精神,确實應該對永州悠久的曆史文化進行系統的梳理與概括。但是,筆者認為,由于傳統即為現存的過去,但它又與任何新鮮事物一樣,是現在的一部分。

因此,研究永州精神,不僅要面向永州的曆史文化,也要全面考察和分析永州人當下的文化性格與精神狀态,并且服務于永州的現代化建設。

不過,由于永州曆史文化具有豐富性與複雜性,不同縣區永州人的個性差異也極其明顯,因此,要想結合現實與傳統全面研究永州精神,具有較高難度,難以在短時期内完成。在這以前,選準一個突破口,突出重點,從一個特定的層面對永州精神進行較深入的研究,應該是一種較為現實的選擇。

(三)研究永州精神的最佳突破口為舜文化

“舜的故事,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件故事。”舜的傳說不僅對當時的人們具有非凡的号召力、凝聚力與感化力,而且對後世子孫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娥皇女英二妃悲悼舜帝之逝,追尋舜帝遺蹤,淚灑九嶷,投身湘水,這是華夏兒女衆所周知的傳說。

據有關專家考證,永州對于舜帝而言,還是其實現理想政治的關鍵之地,弟弟象的封賞之地,父親與後母的終老之地。因此,舜文化在永州地區留下的印痕尤為深刻。“以九嶷山舜帝陵為中心的舜帝傳說圈,在南方乃至全國均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關于舜帝傳說内容豐富,優秀作品多。

永州的很多地名都與舜的傳說有關,著名的名勝古迹有舜帝陵、舜皇山、蘋島、舜帝殿、潇湘廟、夔龍廟、舜岩、舜水河等,遍布全境。而且由于九嶷山是舜帝崩葬之地,所以曆代祭舜活動綿延不絕。“早在三代,九嶷山下的太陽溪畔就建有舜祠,祭舜活動就在這裡舉行。秦漢時,舜祠移至玉琯岩旁。到了明代,遷舜祠于舜源峰下。先秦以來,從祭舜的人員看,有曆代帝王,他們或親自祭舜,或遣使到九嶷山祭舜;有地方官員,大凡到古代零陵郡、永州府及其所屬縣為官者,一般都會在上任之初,至九嶷山拜祭舜帝;還有曆代文人墨客身份各異的民間人士,到九嶷山祭舜者代有記載,從未間斷。

可以說,永州人一出生就生活在濃郁的舜文化氛圍中,舜文化精神是永州人身上最為重要的文化基因。史料記載說;永州“俗尚《韶歌》,骎骎乎中土風俗,不愧有虞氏之過化矣。”(《永州府志·風土》,康熙九年版)因此,以舜文化為突破口來研究永州精神,可以更好地突出永州精神的本原,理清其發展脈絡,還原其内部邏輯構架。

(四)研究舜文化影響是永州精神建構的主要途徑

清代儒學大師崔述曾說:“然則堯舜者,道統之祖,治法之祖,而亦即文章之祖也。”(《唐虞考信錄》)早在先秦,不僅孔孟言必稱堯舜,道、墨、法、農諸子也往往借助舜來表明自己的哲學觀念、社會理想、人生追求等。舜文化對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的思想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而通過諸子百家,舜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幾乎無所不在,幾乎涉及華夏子孫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探讨舜文化建構永州精神的特定内容與基本規律,可以選擇的途徑與對象。而主要鎖定地方文化名人,無疑是一種最為簡便有效的選擇。因為,文化名人既是影響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文化精神形成與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文化精神的最好代表,而且研究文化名人,在資料的搜集、整理與總結方面,相對而言也更為方便和容易。

傳承舜文化,影響永州精神獨特建構的文化名人首推屈原。屈原的主要作品無一例外都提到了舜,《九歌》中《湘君》、《湘夫人》兩篇更是直接取材于舜帝傳說與祭舜活動。“舜帝意識其實早已深入屈原内心深處,因而在抒情叙事需要的時候,他總會順手拈來将舜帝意識為我所用。”DD屈原讴歌了舜帝的美好人格:“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離騷》);“堯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哀郢》)。同時也表達了要向舜傾訴幽怨憤懑之情的強烈願望:“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離騷》);“重華不可遻兮,孰知餘之從容”(《懷沙》)。屈原并不是永州人,而且他很有可能從未到過永州,但是由于早在春秋晚期,楚文化就開始影響永州地區,戰國時期,永州屬于楚國領地,而屈原的被放逐地點離永州也不遠,因此,屈原在永州人心目中具有無比崇高的地位,對永州精神的形成與發展也産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屈原之後,永州曆史上先後湧現出了劉巴、蔣琬、黃蓋、懷素、李郃、陶嶽、樂雷發、周敦頤、陳大受、何淩漢、何紹基、李達、陶鑄等文化名人,他們承繼舜帝與屈原所開啟的文化傳統,适應時代發展需要,從不同的層次與角度一步步充實與弘揚了永州精神。而一些在永州生活時間較強的外地人,無論是貶谪永州的,還是升調永州的,抑或僅僅是蔔居永州的,如元結、柳宗元、寇準、張浚、楊萬裡、張栻等,他們一方面深受虞舜、屈原所開啟的永州文化的熏染,提升了個人的精神與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也為永州精神的豐富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河南魯山人元結,唐代宗時兩次擔任道州刺史。在刺史任上,他為了便于官吏與百姓祭祀舜帝,曾設法将舜廟由大陽溪遷至道州府西邊的山上。他努力傳承舜帝“仁政愛民”的傳統,為當地百姓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大好事,同時留下了《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反映百姓疾苦的詩文名篇。元結當年曾将祁陽縣的一條小溪更名為浯溪,并在溪邊建房築台修亭,以供家人居住和生活。現該地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園内留有由元結抒寫、顔真卿書寫的大型摩崖石刻《大唐中興頌》。柳宗元為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永貞元年(公元805年)貶為永州司馬;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春回京師,在永州度過了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十年。柳宗元曾說:“日施陳以系縻兮,邀堯舜與之為師。”(《懲咎賦》)他一生的努力均是“以生人為主,以堯舜為的”(《陸文通先生墓表》)。

在永州,柳宗元不僅“放情詠《離騷》”,寫下了《永州記》等詩文名篇,還為永州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柳宗元離開永州時,永州就有人為之籌建祠廟。柳廟建成後,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柳宗元生日,永州人均要在廟内舉行祭典,這一風俗一直保留至今。永州之野也流傳着許多與柳宗元有關的民間傳說,僅有關學者搜集整理出來的就有13則。抗金名将、理學家張浚兩貶永州,先後共在永州居住十多年時間,其子張栻的青少年時光大部分是随父在永州度過的,父子兩人的思想觀念深受永州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在永州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痕,零陵區至今仍保有張浚故居供人瞻仰憑吊。楊萬裡擔任永州零陵縣丞期間,恰逢張浚谪居永州。楊萬裡三次前往拜訪,因張浚閉門辭客都沒能見到。寫信盡力請求才被張浚召見。張浚以正心誠意之學勉勵楊萬裡,楊萬裡願意一生都聽從這一教誨,于是把書齋命名為“誠齋”。正因為講求“正心誠意”,楊萬裡的詩歌創作才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誠齋體”。(作者:周甲辰)

歡迎閱讀和轉載,如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1

零陵古城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2

零陵古城風光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3

九嶷山舜帝陵園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4

九嶷山水系·山系·傳說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5

九嶷山九峰圖·萬裡江山朝九嶷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6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7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8

舜帝南巡路線圖·終極地·甯遠縣九嶷山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9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10

九嶷山位置圖

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緻(第四章大舜文化與永州精神一)11

九疑山銘刻

編輯:尹珺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