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豐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車間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堯遙、林維):位于湖南省西北邊陲的桑植縣屬于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2014年,該地貧困發生率曾高達28.28%。國家知識産權局從1994年開始持續幫扶桑植縣,通過培育地理标志産品,帶動當地産業發展,形成了可複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如今的桑植,已經成為“知識産權精準扶貧”的世界級樣本。
位于桑植縣洪家關鄉的湖南湘豐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車間裡,茶葉色選機運轉不停,分揀高效。貧困戶李豔萍的丈夫癱瘓在家10年,兒子在外讀書,家裡一度十分拮據。今年3月起,李豔萍到白茶公司工作,月收入達到三四千元。李豔萍說,家裡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自從在這裡上班以後,生活什麼的都提高了。每天騎車也隻要20多分鐘,又可以照顧家裡面,工作又很穩定,就是很好。感謝桑植白茶公司,真的是感謝。”
“桑植白茶”如今是全國有名的地理标志産品。所謂地理标志産品,是指該産品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決定于它的原産地。目前,桑植已發展白茶7.9萬畝,規模以上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95家,擁有20多個“桑植白茶”子品牌。白茶帶動了全縣茶産業從業人員7.45萬人,其中三分之一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張家界康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粽葉分級
除了白茶之外,桑植縣還培育了“張家界大鲵”“桑植魔芋”“桑植蜂蜜”“桑植蘿蔔”“康華粽葉”等地理标志産品。今年,“康華粽葉”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标。目前,桑植全縣有4萬農民采植粽葉,至少帶動了1.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國家知識産權局駐桑植縣陳家河鎮倉關峪村第一書記時鵬說,國家知識産權局一直将地理标志培育作為推動桑植特色經濟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随着我們知識産權精準扶貧給他們做了這個地理标識,還有馳名商标之後,我們縣級這個層面發展的産業規模大大增加,村民尤其是貧困戶,他們會發現,原來一些土地可能隻是能種一點點莊稼;但是這樣的話,通過土地流轉每畝地(收入)可能在200塊錢300塊錢;另外通過務工,每天(勞務收入)至少在80元到100元,相當于在家門口就有了穩定的收入。我們的産業肯定是持續的、相對穩定的,給村民增加了收入,也給他們帶來了生活的希望,所以他們對于脫貧以及脫貧之後防止返貧、說的更遠一點就是咱們的鄉村振興充滿了希望,給了他們最有力的支持。”
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鄉銀杏塔村 張家界萬寶山茶葉有限公司綠色食品基地
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介紹,目前桑植白茶和桑植粽葉兩個産業的産值達到4.5億元左右,很好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活面貌。“國家知識産權局在桑植扶貧走出的這條路子是依托于自身的優勢,來結合當地優勢資源,創造性地走出了‘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産業、穩定一份收入、造福一方百姓’的知識産權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駐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表示,非常高興看到中國在利用知識産權減貧脫貧方面展示出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未來會将桑植的實踐傳播推廣,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在其他地區可能有教育扶貧、有投資扶貧等扶貧(方式),知識産權促進扶貧工作在我看來确實是比較獨特的。這主要得益于國家知識産權局在這邊的一個扶貧項目,所以将這麼一個有知識含量、有科技含量、有資源含量的扶貧的項目帶到這兒。我們是從這兒出發,将知識産權扶貧的概念要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