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題:《每個省都有一條「秦嶺—淮河」》
文字作者/蘇見羽 制圖作者/公子羽
首發于“大地理館” geo-museum
此篇是全文的第14篇
「南界北嶺淮水,北抵陰山長城」,這是1908年,地理學家張相文先生《新撰地文學》所述,說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中國南方和北方分界線——秦嶺-淮河。
我們在地理教科書上學到過:秦嶺淮河一線,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我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别行政區。
那麼各省區有沒有自己的南部和北部的劃分呢?它們有沒有自己的“秦嶺—淮河”分界線呢?
今天我們說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北分界線。
廣西壯族自治區在中國的位置
廣西的「秦嶺—淮河」珠江上遊一線:官話與非官話、南甯與桂柳
廣西介于西南和華南之間。作為省級行政區,它誕生于宋代的「廣南西路」。從那時至今,範圍雖有所變化,但總體上比較穩定。
對于整個廣西而言,珠江在古代不僅是母親河,更是交通動脈——整個廣西,正是以它為中心而建(珠江幹流在廣西境内的河段分别是紅水河—浔江—黔江)。
幹流以北的水系:柳江孕育了柳州、漓江養育了桂林;以南的水系:邕江是南甯的母親河;幹流有重要的城市梧州,早期曾是整個嶺南地區的治所。
|廣西南北分界示意圖|
制圖-公子羽/大地理館
廣西境内的珠江河段,在文化上也幾乎将廣西分成兩部分:北岸是受中原影響悠久、深遠的官話區,以南則是白話(粵語在廣西的分支)及壯語、客家話等為主的方言區。
當然,此線也大緻将廣西的氣候區劃分開(1月均溫12攝氏度線)為兩部。
這條東西向水道,将廣西分成了官話區與非官話區——這就是廣西的北方與南方。
官話區:桂林-廣西師大
非官話區-南甯琅東新貌
編輯:大地理館(geo-museum)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