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實在是太熱,不少地區都頻頻發布高溫預警,動辄就是40度高溫,實在讓人吃不消。
在這種高溫下,每個人都恨不得24小時待在有空調的室内,出門也是做好防曬,尤其是怕曬黑的女性朋友們,遮陽傘、帽子、防曬衣防曬袖齊上陣,将紫外線拒之千裡。
高溫防曬固然重要,但有這麼一則新聞也應當引起重視:30歲女子過度防曬,竟然得了嚴重骨質疏松!
這是為啥呢?
預防骨質疏松,補鈣和維生素D缺一不可骨骼有自己的代謝系統,每天都有舊的骨組織被溶解破壞,新的骨組織生成。這樣新舊交替,骨骼才健康。但是,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舊的去得多,新的來得少,骨質疏松就悄悄找上門了。
從30歲以後,骨喪失鈣的速度逐漸高于吸收鈣的速度,随着年齡增長,對鈣的吸收率也越來越低,導緻骨質逐漸減少。所以我們都知道,補鈣是很重要的。
而維生素D,就是幫助人體吸收鈣的必要元素,如果缺乏維生素D,補再多的鈣也吸收不了。
維生素 D 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但是人體中的維生素 D 非常有限,我們主要的維生素D的來源,就是依賴皮膚接受紫外線合成。也就是說,曬太陽才能幫助我們合成維生素D。
所以如果為了防曬,每天都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完全接收不到太陽照射,長期無法合成維生素D,就會導緻體内維生素D不足,吸收不了鈣。鈣元素不足,骨質疏松自然找上門。
建議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 20 分鐘日照。
什麼時候補鈣最合适?
很多人都覺得,老了才會骨質疏松,所以50歲以後才需要開始補鈣。但實際上,年過50再補鈣,真的有點晚!
骨骼中的鈣就像是銀行卡裡的存款,90%的骨量積累在20歲之前完成,并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在這一階段,骨代謝非常旺盛,攝入的鈣很快就能被吸收進入骨骼中,幫助骨骼成長,是補鈣的黃金期。
這一階段存儲的鈣越多,日後可供消耗的鈣也就越多。但是,如果這一階段積累的少了,到了中老年時候,骨量就容易虧空,出現骨質疏松等疾病。
但生長期補的鈣也不能一勞永逸,因為骨質是一直在流失的,補鈣是一個細水流長的過程,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補鈣,隻不過青少年時期打好基礎,以後補鈣就容易得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多曬曬太陽,多喝半斤鮮牛奶、多吃幾塊豆腐再加一小把堅果吧,這些足以完成日常的補鈣,不需要額外吃鈣片。
如何知道自己缺鈣了?
不同年齡段缺鈣的表現:
骨質疏松的5個症狀:
補鈣該吃啥?不該吃啥?
補鈣,藥補不如食補!隻有病理性缺鈣的人才需要吃鈣片,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保證每天攝入800毫克的鈣元素即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因為鈣流失得比較快,可增加到1000毫克。
這些食物含鈣豐富,可以多吃:
(1)牛奶:一杯牛奶中含有人體每天所需的鈣的30%左右。最重要的是,出售的牛奶通常會添加維生素D,對骨骼的健康雙管齊下。
(2)深綠色蔬菜:如甘藍菜、芝麻菜、豆瓣菜(西洋菜)和羽衣甘藍是最好的非乳制品鈣的來源。
注意:雖然菠菜也富含鈣,但它含有草酸,草酸不利于人體吸收鈣。
(3)杏仁:在日常出售的堅果中,杏仁的鈣含量最高。杏仁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調節血脂,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改善關節炎症症狀,減輕疼痛。
(4)雞蛋:雞蛋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還能改善骨骼健康。注意:維生素D隻存在于蛋黃中,所以不能不吃蛋黃隻吃蛋清。
(5)蝦皮:蝦皮的鈣含量高達991mg/100 g,是不折不扣的含鈣高手。但蝦皮裡的鹽也很多,若不清洗,會攝入大量的鈉,對心血管有害。
不該吃的兩種食物:
(1)少吃鹽
鈉的攝入量與尿鈣排出量有很大關系。腎髒每排出2300毫克鈉(相當于6克鹽),同時就會損失40~60毫克的鈣。
攝入過量的鹽意味着會帶走更多的鈣。如果一位中年女性每天多吃1000毫克的鈉(相當于2.5g的食鹽),又不多攝入鈣,排洩的鈣全部來自于骨鈣,那麼每年會多損失1%的骨鈣。
(2)少喝骨頭湯
“吃什麼補什麼”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适用,喝骨頭湯其實不能補鈣,因為骨頭裡能夠溶解入水的鈣極少。
之所以骨頭湯裡是白色的,是因為骨頭湯裡有很多熬制出來的微小脂肪,并非是富含鈣的高湯。喝太多,到最後鈣沒補成,肉倒是長不少。
而且骨頭湯的嘌呤含量很高,喝太多需要當心高尿酸引起痛風。
問上醫,讓更多人擁有健康,讓健康更簡單!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請不吝您的點贊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