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安市五年規劃

海安市五年規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0:18:27

#海安頭條##南通頭條##南通身邊事#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1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2

▲王其銀 南通市江淮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青墩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市政協文史顧問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家在海安

吃南黃海“三鮮”

喝通揚河水長大的子民

自然會烙上特殊的印記

那就是說一口地道的“海安話”

“海安話” 為下江官話

在江淮地區頗有點特别

許多人外出謀生多年

事業有成卻“鄉音未改”

且對從小說慣了的家鄉話尤為敏感

這裡不妨挑些

有人覺得“土氣”的讓大家品咂品咂

根深意遠“海安話”

王其銀

“老劉啊,咱倆一起穿過開裆褲子……家來瞟瞟,找個魚簠子,我陪你到八鄉底下釣魚去……”這是家在海安的向出門在外的老友發邀約的話。“開裆褲”是許多人小時候穿過的,提起它有“兩小無猜”的意思,可以套近乎。“瞟瞟”即看看的意思。“魚簠子”,上點年紀的都記得,那是種用竹篦編制的細密的存魚工具,有倒序,可把魚養在水裡讓魚吸水……魚簠諧音 “餘富”,有“富貴長餘”之寓意,海安老百姓舊時建屋上梁,娘家人要送魚簠子,祝親家富貴吉祥……至于“八鄉底下”,則是指偏僻幽靜的地方。朋友之間,這樣的話一說,多撩人啊。于是兩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3

海安人唠家常話也有意思。比如年長的對小字輩不努力批評很直接:“八派命不怕個死做。你開頭弄什的去啦?日不做夜摸索,到這刻兒還帶晚……沒人見你的好!”聽到這樣的話,小輩的自然明白,這是老人在鞭策自己了——隻有苦幹才有出路。是的,“八派命”是個不好的命,但苦做能翻身。海安過去屬泰州(古海陵縣),語言相通,風俗相近。這句“八派命不怕個死做”源自海陵民謠,流傳至今仍很有張力,很能鼓舞人。還有“日不做夜摸索”,泰州人這麼說,海安人也這麼說。意在督促年輕人抓緊白天時間幹活,不能拖到晚上……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4

可是,居家過日子光苦幹不行,還要節儉。于是老人們說:“買個鍋子總要配個釜冠,過日子要細水長流。”這釜是鍋的最早的名稱,有成語“破釜沉舟”為證,釜之冠即鍋蓋——鍋的“帽子”。說買了鍋子就得配釜冠,寓指小家庭不要盲目添置東西,能省則省……你說這唠叨多貼切。

“細拿寶兒,把田頭都踩堧呀,還種不種蘿蔔啦?”這“堧” 字音ruán,有點生僻,《說文解字》釋為城郭、廟宇旁踩爛了的空地。麋鹿踩過的土地稱“麋堧”。江淮之間曆史上曾為争戰拉鋸之地,史稱“淮堧”,高郵文遊台即有“淮堧名勝”之匾。故海安人說“踩堧呀”很文雅,有出處……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5

“可曾吃咯?來耍子呵!你家二小長得蘣唉……”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大事,所以海安人見面打招呼都要問“可曾吃咯?”“耍子”是海安人挂在嘴邊的話,碰着熟人、鄰居随口就說。可鮮有人知道,這“耍子”也有出處。昆劇《春草闖堂》有句:“啊,姐姐!前面柳綠桃紅,好耍子哩……”原來這“耍子” 是明“洪武趕散”蘇州移民海安留下的痕迹。至于“蘣”字,本音tǒu,指禾苗長得好的意思。海安人長居海邊,曆史上地域空曠,人們說話發音重,故把它讀作tōng,誇小孩長得像水嫩的禾苗一樣好看。你說,這多文雅……

“上工啰——男将女将都上大圩子呵,男的剪湖桑,女的薅草啊……”過去生産隊長常這樣喊,把硬铮有力氣的男人女人比作男将女将,這是海安人從古典戲文中演化出來的語言。宋代不是有“楊門女将”嗎?穆桂英和衆姐妹可以稱 “将”,我們海安能幹的男人女人就稱男将女将,這多氣派…… 而這段話末尾的“薅”字,音hāo,指的是一個最普通的勞動動作,即用手拔草,曰:薅草——女子要蹲下來拔,很累、很羞愧的樣子……揚州文史資料記載,造字的倉颉曾長期在江淮一帶逗留(死後葬在揚州西邊倉颉山),這“薅”字據說就是他創出來的。所以說“薅草”也上得了台面……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6

“你買的什的杲昃?”“我不曾買什的杲昃,就拾咯點豆腐蔔頁……”好鄰居相遇,常有人這樣問答。這對話裡的“杲昃”,早有語言文字學家考證過,說日出東方為“杲”,太陽偏西為“昃”,“杲杲日出”即形容太陽出來的樣子。因此“杲昃”指東西,問“買的什的杲昃”,即問“買的什的東西”,一點不土。更有意思的是後邊的“拾”字,“拾”與“撿”相通,指買的東西很便宜,不貴,猶如“撿”來的。你說海安人多潇灑……“你夫人和我馬馬兒兩個人都上了人民醫院,打疫苗去了 ……”這是疫情期間兩個男人的對話。海安男人稱自己的老婆為“馬馬兒”,是昵稱。稱對方妻子為“夫人”,表示尊敬。于是,稱愛人為“馬馬兒”,既是昵稱也是謙稱。這叫内外有别。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7

“哎呀!‘癞寶’要命蛇要飽。這事兒要公平,不能厚濟個薄濟個……”“癞寶”即蟾蜍,自然界蛇吃蟾蜍為解饑餓,可“癞寶”也要保命,要逃……意指處理事情兩方面的利益都要兼顧,“厚濟個薄濟個”不公道,這是海安方言中的口語詞。海安鄉村老百姓過去燒鍋用柴草,燒的草木灰要從鍋堂裡扒出來倒到屋外,經風一吹常焐出火星。為防止發生火災,主人要用水澆剛出的灰,一澆就冒水泡,所以叫“泡灰”。生活的體驗讓海安人悟出靈感,碰上瞧不起别人的人,就會借“泡灰”數落他:“你不要把人看呵扁啊,這泡灰裡的還發發焐嘞……”意為倒掉的草木灰都能發出火花,不能小瞧了人。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8

“哎喲!我的乖乖,你這是做的哪一出關目山兒啊,把人嚇咯了……你可真是個好腳色!”這“乖乖”,指小孩或大人可愛的樣子,表示驚訝、贊歎的意思;“出”,看似平常,卻很有深意。它源自戲曲文化,“出”的繁體字寫作“齣”,指傳奇劇本結構的一個段落,即“一出戲”,與雜劇的“折”相近。海安話中的 “出”是把生活中的一件事比作一出戲。“關目山兒”,“關目”類似劇目,指情節安排;“山兒”,是語氣助詞。“好腳色”,意同“好 角色”,指有本事的人。全句的意思是:“哎呀,我的媽呀!你這是演的哪一出戲啊,把人都吓着了……你真是個好角色!”

這一溜子的海安話,海安人張口就來,說得很麻利。外地人初來乍到,或許聽不懂。可交往多了,自然明白。若是在海安住下來,則很快學說海安話,這叫“随鄉入鄉”……

語言文字是一個地方的底色。哪兒的語言文字有魅力,哪兒就有文化底蘊。因此“海安話”細細考究是真的有語言文字根基的。

現如今,家在海安的海安人說“海安話”,步出海安、闖蕩世界的遊子忘不了“海安話”,遷來海安、在此創業興業的新海安人說普通話,也學說“海安話”,而做學問、關注語言文字的專家學者則研究“海安話”……正可謂:海安方言,方興未艾。

海安市五年規劃(家在海安根深意遠)9

海安話是海安人繞不開的鄉愁

不管你是東路還是西路

說的都是海安話

這個味兒永遠上頭

哪些海安話讓你印象深刻

你還知道哪些特色海安話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來源;海安發布

作者;王其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