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龍湖最美的鄉村

龍湖最美的鄉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7 13:27:47

龍湖最美的鄉村? 龍湖最美的鄉村(遠山的回響清華博士當起)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龍湖最美的鄉村?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龍湖最美的鄉村(遠山的回響清華博士當起)1

龍湖最美的鄉村

龍湖最美的鄉村(遠山的回響清華博士當起)

編者按:

村莊中,汗水滴下種子發芽

遠山裡,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壯

央廣網特别推出系列報道《遠山的回響》

第三季《你好!新村民》

記錄鄉村振興的奮鬥故事

譜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龍湖最美的鄉村(遠山的回響清華博士當起)

如果問你盛夏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其中一個選項或許是海邊。

大水泊鎮,是山東威海的一個小鎮。這裡草木繁茂,離海很近,滿足了建築博士李久太所有幻想,但這裡“空心村”也最多。2017年,李久太應朋友之約來到這個小鎮,沒想到這一來,讓他抛下了過去所有的名與利,甚至把北京的房子都賣了,在這兒心甘情願地留了五年。

李久太出生于河北唐山農村,從小在村裡生活,他見過農田的露珠、見過打鼾的黃牛、見過連綿的小溪……大自然的饋贈讓李久太對美開始有了想象。從哈工大建築專業畢業後,由于成績優異,李久太直接攻博到了清華大學。學習建築十二年,見過了太多種“美”,但無論去過多少城市,走過多少路,他總覺得還差點勁兒。

“每個人心中都住着一個陶淵明”,這是來到初家村後,李久太終于想明白的一件事。

2017年,初家村與衆多偏遠農村一樣,人口稀少、老齡化嚴重、特色産業缺失,村落磚瓦破損、雜草叢生。但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正是這種最原始的鄉村“肌理感”吸引了李久太。

“唐山經曆過大地震後,好多房屋都重建了,仿佛一切都是新的。在唐山農村,空間和自然的體驗并不像這裡,好像有過幾百上千年的曆史沉澱感,磚石都經過上百年風吹雨淋。”對自然的向往,李久太在初家村得到了滿足。

就這樣,李久太下定了決心:“我覺得我能做,我能做這件事。”

能做什麼?做成什麼樣?李久太從來到初家村就無數次問過自己,但答案都是一個:“我想重建一個我心中的理想鄉村。如果鄉村需要有人投身建設,我理應是其中一員。”

盤活“動人”的農居

林壑靜,水雲寬。在文登區三岐山上,群山莽莽之中,擡頭望去,有一處白色小屋懸挂在山谷中,仿佛置身于山中的青白炊煙。這就是李久太在大水泊鎮的第一個建築作品,設計谷。

設計谷現狀(央廣網記者 黃玉玲 攝)

鄉村振興,怎麼幹?起初誰都沒有頭緒,但李久太認準一件事,就要幹到底。

2017年,李久太和大水泊鎮政府簽訂合同,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房産,選擇在三岐山上一處廢舊的廠房,打造了四棟别具風格的建築。在他看來,這片土地就需要有這樣一個建築,他想先打造一個類似示範區的地方,這裡的設計都是為了釋放大自然本來就有的價值和能量。

“所以你會看到那個房子是一個橋的形狀,是為了告訴人們這裡有一個山谷。山上‘飄’了一座房子,讓人知道這裡是最高點。你看到那邊有個水池,水池裡'泡'了一座房子,人們需要劃船過去。”就是這麼純粹,無論是在設計還是在建設鄉村上。

李久太在表達建築的時候,不是在考慮建築應該設計成什麼樣,而是這個地方到底哪裡特别動人,怎樣才能把動人的東西釋放出來。

設計谷的落成給了李久太巨大的信心,也開始“聚人氣”了。

恰巧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開始在全國設立站點,李久太擔任起了文登站的站長。工作站那時候還沒有建成,李久太自己一個人代表整個工作站,一切都還在摸索中。

李久太和當地鎮政府開始探索鄉村振興的方式,村中年久失修閑置的空房,激起了他的改造熱情。他擔任起了“首席專家”,成為一位“新村民”。他跟村裡商量,能不能把這些房子流轉給他,他進行房屋改造,之後還給村民一個經設計師們修葺一新的房屋,村民僅憑流轉房屋便可收入20萬元。他還流轉了鎮域内的180畝撂荒地,每年交付村合作社十多萬元租金。

他想用創意盤活閑置的農房,打造成具有傳統韻味的特色民宿,也能帶動原來的村民改變生活方式。

看着李久太眼中的堅定,初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汶旭很欣喜,竭盡全力地想幫助這個外來博士。立馬說要把自己的房子提供給他,他家的基礎比較好,還可以很快入住。在村民眼裡,馬上可以住的房子是好房子,但李久太卻看中了村中那些塌頂的、長草的破敗房子。他說:“能創造出美好效果的才是好房子。”

什麼都别說 做就好了

農村改造不是件容易事,這個李久太很清楚。

村民對于這個年輕的外來博士,秉持着好奇和疏離,他們不知道他想做什麼,也不知道他能做成什麼。李久太開始動工,就像一個醫生要給這個蕭條的村莊“診病”。房屋的結構、樣式、布置,他逐一敲定。

李久太的部分設計手稿(央廣網記者 黃玉玲 攝)

在建築設計上從來難不倒李久太,但難在人情。很快李久太發現許多問題接踵而至。

這天,隔壁鄰居一大早叫停了李久太的工地,李久太着急忙慌來到村裡。原來是他們改造的房檐比鄰居家高出一點,鄰居不樂意了。在村裡,房檐比鄰居高是很忌諱的一件事。在這之前李久太設計建築從來沒遇到過這個問題,但如今房檐都起來了,再修改無疑給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難。看着鄰居不依不饒的樣子,李久太犯了難,王汶旭也幫着調解,最終雙方協商後達成了妥協。

在房子改造的過程中,李久太想在旁邊支一個架子,方便後續人能在上面活動,占地面積不大,但旁邊的地是一片閑置菜地。村民知道後來找李久太,覺得他占用了自己的地,需要付500塊錢。錢給了,李久太以為這問題解決了,但等房屋建好後,村民又來找他要錢。李久太當下生氣了,怎麼給過了還要錢?“前面的錢是你用地的錢,現在上面長了蔥,這個地上的蔥你也得給我錢。”李久太有些哭笑不得,但想想老人也不容易,便又一次給了錢。

維護村情關系也成了李久太的一門必修課。大多與村民出現争執的時候,他都選擇了妥協,想做的事情太多便化成了動力,讓李久太忽略了這些委屈。

“在大水泊的這些首席專家們,沒有一個在這兒沒掉過眼淚的。都是委屈到哭,有時确實需要一個情緒的出口。”

你哭過嗎?

“當然,我曾經有次下大雨自己一個人在車裡大哭。”

是什麼事呢?

李久太不願多說,他覺得,做就好了。

在李久太的努力下,村裡有了“新樣”。眼看村裡的路變幹淨,房屋有了改變,村民們開始尊敬這個博士了。

“你會發現這些村民有的時候也很可愛,他可以因為地上的蔥跟你計較500塊錢,但是我們施工的時候遇上下雨,水泥堆在外面,老人卻能想到用一個東西幫我們罩起來。”正是這些,讓李久太覺得自己幹的一切值得。

把人才用“活”

走進初家村,紅瓦白牆錯落,與稻田相望。院落雖小,卻能仰望碧空,信步遐想。

“我參與鄉村振興有一個願景,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生活之美帶給别人,讓城裡和農村沒有分明的界限。農村可以變得跟城市一樣好,甚至比城市更好。”

在李久太的帶動下,2018年,在大水泊鎮已有十幾個村開始進行“新村民”招募活動。初家村統一流轉的33戶閑置民房,被設計師們自己投資改造成宜業宜居的新家園。

初家村裡經過改造的民居(央廣網記者 黃玉玲 攝)

建築設計展、水墨藝術展、國際建築師沙龍……沒人能想到這些“高大上”的元素會和鄉村結合在一起。目前這個人口不足4萬的小鎮彙聚了16名博士、教授級專家和200多名城市精英,使得這個平淡無奇的小山村華麗轉身,成為集設計創作、教育交流于一體的旅遊度假“網紅小鎮”。

李久太和這些來到大水泊鎮的專家、學者們認為,鄉村振興核心問題是空心化、老齡化。把人才用“活”了,就拿到了打開鄉村振興新局面的“鑰匙”。

為了吸引“新村民”入駐,每個村子都有一個牽頭人。在大水泊鎮,村民們親切地稱他們為“首席專家”,進而面向全國招納更多高層次人才。

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博士李林,是大水泊鎮瓦屋莊村的首席專家,為了幫助瓦屋莊村解決貧困問題,李林聯系到一位朋友,這位朋友正是大漫畫家畢克官。曆經兩年的籌備與打造,李林在這裡建起了畢克官美術館,這也是威海曆史上第一個鄉村美術館。瓦屋莊村在美術館的帶動下,成了遠近聞名的“漫畫村”。

瓦屋莊村的畢克官美術館(央廣網記者 黃玉玲 攝)

李林認為“就像過去我們提到‘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形容一種村裡人到城裡的感覺,但現在恰恰是城裡人到村裡,就像劉姥姥初進賈府的感覺。”

李久太也反複強調:“農村不比城市差,我們建設的農村甚至比城市更好。”

“新村民”的到來,讓“老”村民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李博士沒來之前,村裡沒有這麼幹淨、整齊,房子也沒改造。現在太好了,簡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天比一天好。”現在村民們都親切地喊李久太“博士”,他們覺得這個博士能解決很多問題。“村裡項目有了,環境好了,文化活動也多了!”王書記感慨道。

除了通過流轉房屋給村民帶來收益,李久太還給村裡出産的地瓜注冊了“薯國演義”商标,采用基地直供的形式将地瓜銷往一線城市。原本1元一斤的地瓜賣出了5元的高價,帶動了村集體增收和村民緻富。

李久太說:“‘新村民’招募活動長期有效,如果你對鄉村有熱情,願意駐紮在鄉村裡面幹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兒。哪怕隻是做一個自己理想的田園居所,我們都願意大力支持。希望能夠協助‘新村民’把他的夢想落地。”

李久太就是這樣的一個夢想家。一直在踐行他的夢想,如今快要實現了。

總監制:張軍 于鋒

編審:餘京津

監制:王薇 趙淨 張岩

策劃:關宇玲 李雪南

記者:黃玉玲

視頻:劉博倫 李帥 鄭平平

設計:張慧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