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說他的企業受疫情等綜合因素影響陷入了困境,負債累累,他把唯一的房子也賣了,導緻夫妻吵架、家人埋怨、親戚朋友冷嘲熱諷,重重壓力之下,他深感焦慮和恐懼。
放下朋友的電話,我聯想到最近幾年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出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上疫情影響,許許多多的個人、家庭、企業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于是決定寫幾點建議,既送給我的朋友,也送給因為各種原因正處于焦慮和恐懼的所有人。
焦慮和恐懼的根源焦慮和恐懼是非常嚴重的負能量,要克服并戰勝它們,首先要找到它們的根源。
《易經.系辭》:吉兇者,得失之象;悔吝者,憂虞之象;變化着,進退之象;
以上這幾句話可以理解為:(1)人類的吉兇福禍,其實是人類對得到或者失去的心理體驗。得到了就覺得是吉利,是福氣,失去了就覺得是兇險,是禍害。(2)人之所以感覺到後悔和憂郁,其實是放不下過去,看不到将來,導緻憂心忡忡。(3)人生的變化,是由于人的進取或者後退,所産生的相應的結果。
由此可見,焦慮和恐懼的根源主要來自于三方面:名利、得失、成敗。
簡單來說,焦慮其實是内心很渴望得到,但一直得不到。恐懼是因為之前所擁有的,現在失去了(或者即将失去),感覺到一種禍害來臨的壓力。
既然找到了焦慮和恐懼的根源,我們需要逆向思維:(1)我選擇的方向是正确的,道路雖然曲折漫長,但相信目标終究會實現。所以,我不需要焦慮。(2)我之前是一無所有的,通過辛勤的努力得到了我想要的。現在雖然失去了,但是我已經掌握了方法和經驗,我能夠通過努力再次得到。所以,我不需要恐懼。
如果我們能夠這樣積極思考,我們的心态就會樂觀豁達起來。如果我們能夠付諸行動,全力以赴,那麼,焦慮和恐懼就會被我們抛之腦後。
置之死地而後生許多人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往往會自責,會逃避,甚至會怨天尤人,結果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孫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意思是:當軍隊沒有任何退路的時候,反而會激發出強烈的勇氣和鬥志,奮勇殺敵,反敗為勝。
其實,每個人的體内都蘊藏着巨大的潛能。有的人在陷于絕境的時候慌了心神,把名利、得失和成敗看得太重,前怕狼後怕虎,結果回天乏術。有的人在陷于絕境的時候,在強烈的求生欲望和堅強信念的激勵下,能夠迸發出強大的能量,扭轉了乾坤。
像我朋友當前所面臨的局面,房子沒有了,名聲沒有了,企業瀕臨倒閉,家庭面臨破裂,跟孫子兵法所描述的“亡地”“死地”非常相似。
如果能夠在這種異常艱險的形勢下,抛開名利、得失、成敗的思想束縛,抓住問題的核心(因為企業經營出了問題引發一系列問題),拼命拓展市場,擴大銷售收入,隻要企業産生正向的現金流,實現盈利,其他幾個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樂天知命人的一生,總有某個時期讓你感到無能為力。當你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事情還是無法掌控的時候,你需要跳出圈内,從宏觀的角度觀察和思考。
《易經.系辭》:樂天知命,故不憂。意思是:如果了解宇宙的法則,理解自然的規律,就會明白人事的成敗得失,既需要主觀的努力,更需要天時和地利。懂得這些規律和道理,人就會心平氣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憂。
人生一定要有過豐富的經曆之後才會明白,四時交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規律。螺旋上升,波浪前進,是人生的成長曆程。所以,孟子才在《孟子.公孫醜上》提醒世人: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人生一定要經過考驗和磨難之後才能感悟,一帆風順的人生平淡無味,跌宕起伏的人生才是波瀾壯闊。所以,人生于世,既要有順勢而為的智慧,也要有激流勇進的魄力,還要有笑看風雲的淡定。
否極泰來困難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每個人對待困難的心态和行動各有不同,結果也是千差萬别。
在艱苦卓絕的考驗面前,隻要你沉得住氣,靜得下心,彎得下腰,耐得住磨,守得住志,你就有觸底反彈,重新崛起的機會。
隻有沉得住氣,你才能忍辱負重,韬光養晦。隻有靜得下心,你才能深刻反思,反求諸己。隻有彎得下腰,你才能知恥後勇,能屈能伸。隻有耐得住磨,你才能卧薪嘗膽,砥砺奮進。隻有守得住志,你才能不堕青雲,撥雲見日。
曆史上無數的事例證明,當人生陷入低谷,無路可退的時候,往往就是脫胎換骨,涅槃重生的時刻。
如果你經營的事業有益于産業創新,也有益于社會發展進步。如果你是一個信念堅定,意志力頑強的人。你一定能夠在經曆磨難之後更上一層樓。
結語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剛好出差到成都,遊覽了大慈寺,略有感觸,寫了一首詩,作為這篇文章的結語。
《遊大慈寺有感》
名利得失與成敗,凡俗英豪皆競賽。
慈悲靜慧天地寬,樂天知命心自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