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10日,萬衆矚目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一千多萬莘莘學子,也即将打完人生第一場重大戰役。
在這裡,詩詞君要祝願所有寒窗苦讀十數年的學子們:
蟾宮折桂,金榜題名,不負過往,亦不懼将來。
高考并非終點,你們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
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朋友白居易,也經曆了科舉考試,那時的他,和如今無數學子一樣,意氣風發,憧憬着美好的未來。
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農曆二月的晨風,依舊料峭。
天還未大亮,長安城禮部南院的大牆之外,已經站滿了等待放榜的考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一張張榜文,承載着多少心酸努力,多年苦讀,隻為今朝。
終于等到放榜,考生們如潮水般湧上前去,焦急地尋找着自己的名字。
有人喜極而泣,大聲叫喊;有人失望而歸,背影落寞。
而有一個人,卻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隻因它就在榜文的第四行。
那上面赫然書寫着三個大字——白居易。
一時之間,他激動地險些要流出淚來。
進士第四名,這樣的成績,足以讓世人驚歎。
古時科舉,并不像我們如今的高考錄取率這麼高,能夠金榜題名者,乃是鳳毛麟角。
而到了白居易這一屆,則更為艱難,全國一共隻錄取了十七人。
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放榜之後,皇帝會親自宴請新科進士,以示嘉獎,很多官員也會列席,為自己未出閣的女兒相看如意郎君。
而白居易作為十七人中唯一未婚的男子,更是成為了全場焦點。
不過彼時的白居易心心念念的隻有初戀湘靈,絲毫沒有動做乘龍快婿的心思。
曲江宴飲結束後,白居易跟随着大部隊一起到了慈恩寺,去瞻仰大雁塔。
自玄奘取經歸來之後,他便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将珍貴的經書、佛像都存放在塔中。
當時的人們認為,大雁塔有佛祖庇佑,是無比神聖的存在。
而按照慣例,每一年的新科進士,都能夠在大雁塔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題名之時,雖然大家都很激動,卻不敢得意忘形,隻是莊重地在塔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籍貫、科考名次等等。
而輪到白居易時,他寫完之後,卻遲遲不放下刻筆,又在下面添了一句:
慈恩塔下題名處,
十七人中最少年。
意思就是,在十七名新科進士當中,隻有我老白是最年輕的,怎麼樣,厲害吧?
何其狂傲!
用戴建業老師的話來說,那真是:“狂得要死!”
按理來說,他上頭還有狀元,榜眼與探花,即使是第四名,也隻入了二甲,要得意忘形也輪不到他。
但是,看他寫下如此狂妄的詩句,也沒有人提出非議,這又是為何呢?
要知道,當時的白居易,隻有二十九歲。
這個年紀,放在我們如今來講,那是妥妥的大齡考生,但在當時,很多人考了一輩子也未能上榜,能夠一次就中的,更是少之又少。
與他一同登科的考生中,有不少人的頭發都白了。
怪不得他說自己“十七人中最少年”。
年輕就是資本啊。
況且,金榜題名的喜悅,非共同經曆之人,是不能感同身受的。
所以衆人看他如此得意,也不惱怒,畢竟大家心中的喜悅都是一樣的。
試想,剛剛及第的進士們,哪一個不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呢?
雖然此詩隻有一句,但還是為後人所傳頌,并為它命題為《句》。
可以說是十分貼切了。
一套流程走完之後,白居易便匆匆向衆人告辭,他要盡快趕回家鄉,完成自己多年的夙願——求娶湘靈。
經過幾天相處,大家都對這個肆意灑脫的年輕人很有好感,便設宴為他踐行。
臨别之時,白居易大筆一揮,又寫下一首及第詩:
《及第後歸觐留别諸同年》
十年常苦學,一上謬成名。
擢第未為貴,賀親方始榮。
時輩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軒車動行色,絲管舉離聲。
得意減别恨,半酣輕遠程。
翩翩馬蹄疾,春日好鄉情。
在這首詩中,漸漸冷靜下來的白居易,可能也對自己雁塔題詩的行為感到不好意思,所以開篇便寫道:
十年寒窗苦讀,沒想到今朝僥幸登科,其實對我來說,功名并不重要,隻是能夠使父母感到欣慰,才是最要緊的。
這一句,道出了多少學子的心聲。
父母養育之恩,無以為報,隻能努力走好自己應該走的路,過好自己的人生,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報答。
同行六七人,皆來送我出城,悠悠絲竹聲,蘊含的是離别之情。
但及第的歡喜之情将别離之苦沖淡,半醉半醒之間,連歸家的旅途也變短了。
翩翩少年,馬蹄疾疾,就讓這大好春光伴我一同衣錦還鄉吧!
隔着千年時光,我們都能感受到他的快樂。
無論人生前路如何,在那一刻,年輕的白居易身上迸發的,是獨屬于青春的耀眼光彩。
最近,詩詞君在新推出的《滿堂花醉三千客》這本書中,也描寫了很多如白居易一般,金榜題名的詩詞名人。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譬如杜牧,他在二十六歲那年便進士及第,同年又考中了“賢良方正直言極谏科”,就連白居易也要略遜一籌。
在《重登科》中,他寫下了:花前每被青蛾問,何事重來隻一人?
自得之情滿溢于紙上。
譬如蘇轼蘇轍兩兄弟,于同一年高中進士,轟動了整個文壇。
那時蘇轼不過二十一歲,弟弟蘇轍更是隻有十八歲。
因為在考試中優異的表現,蘇轼還一度被認為是“太平宰相第二人”。
可見,時光千年不歇,不變的是人們對于知識的敬畏,文學的尊崇。
但讀書的目的,卻不隻是為了考取功名。
而是為了在這個紛擾的塵世間,留下屬于自己的詩篇。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胡子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