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一種用于挑擔子的農用工具--沖擔,與扁擔的不同之處在于,沖擔用厚實、質硬、豎直的材料做成,比如柏樹,并且,沖擔的兩頭還固定有鐵制“矛頭”。如此構造,決定了沖擔的單一用途--挑稻捆、柴禾、麥捆等需要“刺殺”的草本農作物。
衆所周知,扁擔在用于挑擔子時,必須配備鐵鈎,通過繩索連接,進而達到挑擔子的目的。但沖擔則不然,通過鐵制“矛頭”刺進稻捆,再扛上肩。有過挑擔子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軟扁擔,硬沖擔,之所以扁擔要軟,是因為在用扁擔挑物時,軟扁擔兩頭的上下閃動會讓人輕松不少,而沖擔所挑物沉,軟則易斷。
在老家,沖擔多用于挑稻捆。每一季的的稻谷收割後,被捆成一捆捆的,那個年代,隻能肩挑、腳力将這些稻捆從田地運送到家。因為稻谷沉,且中途不能歇息,所以,挑稻捆的,一般都是各家的壯年男子。
記得讀大學大二那年暑假,我在家幫着忙農事。七月底,正是農村最為繁忙的時候,不僅要搶收,還要搶着把晚稻種下去,更要防着夏日神出鬼沒的雷暴天氣。記得有一次,父親一個人忙着将稻捆往回挑,突然烏雲壓來,大風頓起,眼看着就是暴雨。
收到手的糧食,可不能淋雨,不然後續的事太麻煩。父親遞給我一根沖擔,對我說,“試試?”那時,我也算是半大小夥子,家有“難”,必迎上。我狠狠地點了點對,沖父親說,“試試就試試,肯定沒問題。”
我随父親來到農田,考慮到我初次挑稻捆沒經驗,他一把将沖擔的一頭刺進一個稻捆,然後将沖擔的這頭枕在右手的小手臂上,左手握住沖擔另一頭,用力下壓,右邊的稻捆在杠杆的作用下,立馬擡高。
而後,父親将沖擔的另一頭刺進另一個稻捆。我二話不說,趕緊走過去,父親将擔子放到我肩上。好重,我心裡暗叫着。但表面依舊不動聲色,有些搖搖晃晃地就起步了。稻捆不僅重,硬質的沖擔也将肩膀挺得生疼。
父親也挑起一擔稻捆走在我後面。他邊走邊提醒我,步幅可以小一點,但一定要穩,不能貪圖快,要一步步地穩紮穩打,熟練後才可以作出适當地調整。聽了父親的話,我調整好呼吸,也相應地調整好步伐,果然穩了很多。
一擔到家,接下來就是第二擔、第三擔,在不斷地磨合與挑戰中,我也漸漸适應,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摸不着技巧。對于第一次挑沖擔的我來說,幾趟下來,肩膀已經受不了,新生畢竟還是新手。這時,父親又開始教我換肩。
他說,感覺肩膀受不了的時候,可以換到另一肩,這樣人會舒服很多。換肩時,要停下步子,然後讓沖擔慢慢圍繞着後脖轉動,轉的時候還要考慮兩邊的平衡,當沖擔已完全轉至另一肩時,肩膀可以用力向上頂幾下,同時,借着頂機會,讓肩膀立在沖擔的合适位置。
按着父親的法子,終于換肩成功。在接下來的挑擔中,由于能夠兩肩互換着挑,肩膀要舒服多了。由于我的加入,也總算在大雨來臨前,和父親一起将所有稻捆都挑回了家。起了頭,就一定有後,從這次開始,每年農忙,我就加入挑沖擔大軍。
寫起來輕松,真正挑起來,才知艱辛。那個年代的農村,農民單靠人力,從田地收獲一糧一麥,天氣炎熱且不說,還要搶季節、趕時間,更要防着惡劣的天氣。所幸,那個窮困及艱辛的年代,終于成為曆史,沖擔,也成為農事回憶的載體,更是農村一路發展的見證。
#頭條群星8月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