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牡丹亭》賞析
文/文吉兒
湯顯祖,江西臨川人,少年中舉,中年棄官。歸居田園之後,潛心于戲劇創作,所著《還魂記》《邯鄲記》《紫钗記》《南柯記》四部皆與“夢”相關,故此合稱《臨川四夢》。其中《還魂記》即《牡丹亭》,面世後影響巨大,據當時記載“《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四百年來魅力不減,列為我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
《牡丹亭》的故事以“情”之一字貫穿始終。官家小姐杜麗娘正值豆蔻年華,在夢中奇遇書生柳夢梅,一見傾心,竟傷情而死,後化為遊魂尋至人間,因癡心不改,最終起死回生,與柳夢梅終成姻緣。正如湯顯祖在《題詞》中所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在湯顯祖筆下,主人公杜麗娘出身封建官宦家庭,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以束縛婦女身心為宗旨的貞操節烈觀,結合當時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大肆宣教,可以說,生存環境十分壓抑。但是,杜麗娘卻一反常态,籍着人性中對真與美的本能追求,大膽反抗時代禁锢,走上了婦女個性解放之路,以生死相搏徹底擺脫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摧殘,得以塑造了中國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
想來夢中之情,多是文人杜撰傳奇,但普天下何曾少了夢中之人?湯顯祖能夠将世情體驗化入藝術意境,寫出這一部超越男女情欲且富有哲理色彩的浪漫主義之作,正是他以情抗理的精神思想體現。在《驚夢》一出,幽居深閨的少女面對滿園春色,流露的是些許傷感和幽怨,所以她要念着“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身處自然之中,更覺自身桎梏,這種人性意識的覺醒就這樣悄然萌發了。青春本該和這個春天一樣美好,怎能是一場人生枉然,那姹紫嫣紅開遍總不該付于斷井頹垣。于是,内心深處無法排解的憂思與惆怅,便在一晌春夢中得以實現,與柳夢梅夢魂私纏一番,繼而開啟了《尋夢》之旅。“這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随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對個體幸福的希翼,對情愛自由的渴望,自是生命的本能追求,那點滴幽情承載着青春的全部憧憬,而當夢醒人未醒,少女便像那園中的牡丹一樣随春而去,歸于凋零。一場遊園驚夢,許下“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誓願,所以生生死死也要再次入夢而來,上天入地,苦苦尋覓,隻為不負那一日鐘情。
縱觀全篇,《牡丹亭》的精華,不在纏綿悱恻的愛情,也不在華美迤逦的辭藻,而是作者塑造的那一個極緻自由的青春生命。這是一曲于牢籠廢墟中對自由的浪漫讴歌,最終成就了文學史上一次最美麗的叛逆。智者雲:“以文為鑒,可觀天下。”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對時代的清醒反思,對生命的不休追問,或許這才是文學的真正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