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的第三個節氣。
露,《說文解字》解釋為“潤澤也”。《說文解字注》說:“露者,陰之液也。”古人認為,四季陰陽輪回,從夏至開始,陽氣開始減弱,到了白露節氣,草木上已經有“露”水,原本潛藏的陰氣也已經“露”了出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因此,白露節氣的“白”,不僅僅是顔色的白,還暗含四季的秋、四方中的西方、五行中的金。
大家都知道“白露”這個名字很美,很有詩意,但不一定知道,簡簡單單的兩個字,還有這麼多的含義。“名不正則言不順”,古人取名是高度慎重的,何況是給永恒的時間命名。
每個節氣都分三候。白露節氣,三候都是鳥,有特指,也有群像。
第一候,“鴻雁來”。鴻雁都是雁,但鴻大雁小,細分還是有不同的。雁是候鳥,在北方生兒育女,那是他們的故鄉。它們到南方過冬,叫“來”。大雁一生隻有一個伴侶,元好問曾為殉情的大雁寫下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詞句,感動了無數有情人。“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古詩詞中的貴族。
第二候,“元鳥歸”,元鳥就是燕子。燕子也是候鳥,它們在南方生兒育女,回到南方叫“歸”,一直待到第二年的春末夏初。“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幾處早莺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燕子是詩詞中的小家碧玉。
第三候,“群鳥養羞。”羞,通“馐”,食物的意思。“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李白寫吃吃喝喝的詩,都如此有氣勢,讓人佩服。“民以食為天”,動物何嘗不是如此?到了白露節氣,鳥也要儲存過冬的食物了,這就是“養羞”。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節氣中每一個“立”都是轉折點。立秋之後,到了白露這個節氣,繁花似錦的春天、烈火烹油的夏天,就開始讓位于秋天的蕭瑟和冬天的寒冷。
寫白露的詩,都透着一股涼意。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寫白露最動人的詩篇,動人之處是把白露的涼意與故鄉的暖意寫到了一起。月亮其實哪裡都是一樣明的,隻要沒有空氣污染,但每一個人都覺得是自己故鄉的月亮更明亮、更好看,這顯然是感情的因素在起作用。
白露、秋分前後,有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就是中秋節。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過年是最大的節日,由臘八、小年、除夕、春節、人日、元宵等組成。除了過年之外,中秋大概是最重要的節日了。西方人不怎麼待見月亮,中國人卻對天上那輪明月充滿了感情,賦予了最美好的想象和寄托,寫下了無數動人的詩篇,構成了中國文學最璀璨、最感人的篇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賦予了中秋無限的詩意。還有月餅,童年時最愛那份甜、那份油、那份香。
寫到此時,承蒙友人送來杏花樓的開爐月餅,大家分而食之。在疫情之後,有了一種非同平常的寓意。
黃河、長江流域,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有露。“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是春天的露;“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是夏天的露;“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秋天的露……所有的露,都是那麼的脆弱和短暫。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歲露從今夜白,百年眼對老天青”,倏忽之間,一年已經過了大半。歲月如此不能挽留,能挽留的隻有我們自己的心境。
(韓可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