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人平時買菜為了便宜幾毛錢可以多走幾百米,卻在一家買菜店“豪擲”一萬元辦理會員卡;有的老人平時喝水舍不得浪費反複燒開,卻聽信他人買回來一個“大幾千”的淨水器……老人們是怎麼了?為什麼原本聰明老辣、經驗豐富的他們,總是容易被某些有心人利用?
菜場裡“送”淨水器?
今年5月份,王大爺去大潤發買菜,碰到一個年輕女子發傳單,說憑單子領淨水機不要錢。據王大爺回憶,對方一再強調産品都是免費送的,隻需要去他們的倉庫領取就行,王大爺這才放心上了他們的車。之後屋内的工作人員就開始講解淨水機的相關功能及好處。推銷人員說,淨水器可以免費領,但必須要花5500元購買濾芯。當時,王大爺心想這産品這麼好,還能防病保健,就掏錢買了一個。
晚上回家和女兒一說,女兒上網一查,才确信父親是被騙了。
1999元買個“保健銀杯”
近日,市民袁女士報料說:她懷疑自己的母親被騙了,前段時間跟團出去旅遊,買來一個銀杯子,花了1999元。
據袁女士介紹,媽媽和朋友去雲南旅遊時,被當地導遊帶至一家經營銀具的店内。聽店内人員介紹,店内銷售的一種純銀水杯,是純手工打造。使用這種杯子喝水,具有排毒、養顔、降三高等功效,有養生保健作用。老人覺得很神奇,于是花了1999元錢,買了一個含銀量達99.9%以上的純銀水杯。回到家後,老人将杯子拿給袁女士和親戚朋友看,有人就說老人買到的是假貨。
為何老人易信推銷?
心理專家分析說,人類有一個與健康相關的行為模式叫作“知識-态度-行為模式”。騙子習慣為産品披上科學的外衣,并大肆渲染各種神奇的療效,他們甚至會借助書籍、影視等多種手段,讓消費者覺得知識可靠又權威。而老年人相信的經常都是“專家的話”,或者“看起來像新聞一樣”的視頻。
心理專家分析認為,老人容易陷入推銷陷阱,子女多花點時間多陪陪老人是最好的選擇,一則可以及時止損,二則也可以時常借助年輕人的醫學知識,給老人“上上課”,多和老人聊聊天,根據老人的需要提供科學的建議和支持。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