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文明延續的過程當中,勞動人民的智慧很多就以諺語這種短小凝練的方式流傳下來。可是在流傳的過程中,有很多都被時間淘汰了,于是那些為數不多至今還在廣為傳頌的民間諺語就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當然,也必須有它自身的道理在,才能讓人主動的去傳頌,畢竟"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在農村并沒有多麼豐富的業餘生活,于是吃完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就成為了主要的娛樂項目,這時候多多少少都會聊到别人的家事。記得小的時候,在我們村有一個寡婦人很好,總是很熱心腸的幫大家的忙。街坊鄰居對她也是沒有半句抱怨,說起來都是贊美。但是贊美歸贊美,鄰居們與她的交往也僅僅局限于日常普通鄰居之間的互相幫忙,沒有人願意和她成為朋友。從大人的言談中我聽到一句話叫做"寡婦門前是非多"這也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句話,當時還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隻知道一定不是什麼好話。
後來時不時地聽到别人說這句話才明白,原來這句話是說,寡婦家裡的麻煩事兒比較多,盡量和她少接觸。但是,能有什麼麻煩事兒呢?奶奶告訴了我其中一二:"以前女性的地位比較低,人們把貞操看的特别的重要,貞節牌坊這種東西隻有特别貞潔的寡婦才能獲得,人們也把這看作是一種最高的榮譽。但是在過去,男人是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女性失去了丈夫和喪失了生活來源是一樣的,所以啊,寡婦改嫁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改嫁了又會被人們視為不守婦道。假如不改嫁的話,家裡的農活總是需要男人來幫忙吧,都說這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家的男人自然免不了要經常幫兩把手,可是這村裡人又會對寡婦指指點點,這也成了不守婦道。這寡婦不管怎麼做都是裡外不是人,村裡人也害怕流言蜚語,所幸就離寡婦遠點兒,可不就是寡婦門前是非多嗎!"。
後來來到城裡工作,樓下一位看上去很慈祥的張奶奶經常去給一個獨居的大叔送飯吃。張奶奶說大叔跟他兒子差不多大,看到大叔就想起自己的兒子。聽鄰居們說這位大叔幾年前妻子不在了,就一直是一個人居住很少做飯。這個奶奶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就時不時地去給大叔送頓飯改善生活,鄰居們還說:"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鳏夫房頂炊煙少,我看這男的遇見張奶奶就是天上掉餡餅了,炊煙不少反多呢!"随着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水平的提高,如今寡婦改嫁是一件不能再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已經很少能夠聽到前半句話了。不過這後半句倒是第一次聽說。"鳏夫房頂炊煙少"是什麼意思呢?
回家以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搜索了好大一會兒才搞明白。原來這鳏夫就是和寡婦相對應的,意思是妻子去世的男人。在過去,農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生火。所以,一個人丁興旺的家庭,房頂的炊煙幾乎是不間斷的。但是鳏夫就不一樣了,他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大多數都是不願意費心為這一口飯操勞。甚至經常性的饑一頓飽一頓,自然這房頂的炊煙就比較少了。
雖說這兩句俗語是上下句的關聯,但是"寡婦門前是非多"是講在舊社會女性受到的歧視。但是"鳏夫房頂炊煙少"又在表達一個女性在家庭裡的重要性,有女性在的家庭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有妻子在家操持家務,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加進精心準備的一日三餐,原本平淡的日子,成了很多鳏夫的奢望。短短的一句話,就對失去配偶的男女不同的生活處境做了高度的濃縮概括,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十分偉大。
如今,時代不同了,很多老話都已經過時了,但是,寡婦和鳏夫仍然是屬于特殊的一個群體,在他們的心中有很多的無奈,需要大家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懷。好在現在人們的思想水平都在提高,幾乎不再有人會帶着有色眼鏡去看人。也請各位能夠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生活!
"寡婦門前是非多,鳏夫房頂炊煙少"這句話你之前聽過嗎?關于這句話你有什麼自己的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進行交流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