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外舉不避仇,内舉不避親”的典故,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祁黃羊秉公薦舉、不持偏見的故事。
一次,晉國的南陽地區缺少一個長官,晉平公就去問祁黃羊,委任誰比較合适。其黃洋非常幹脆的推薦道:“臣認為解狐是最合适的人選,晉平公聽了感到很驚訝,為什麼呢?因為解狐是祁黃羊的仇人,哪有推薦自己的仇人去做官的道理啊?祁黃羊知道了晉平公的疑惑,就平靜的解釋說:“您問的是誰擔任這個職位合适,并沒有問臣的仇人是誰啊。解狐是帶,擔任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至于他與臣有私人之間的仇恨,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臣不能因為他與自己有仇而耽誤了為國家舉薦能人啊。”晉平公聽完,對祁黃羊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想:若是寡人的臣下都像齊黃羊這般,以國家為先,而置私人的恩怨于度外,晉國豈有有強盛的道理啊!
後來又有一次,靖國軍隊中需要選拔一個尉官,晉平公再次去咨詢祁黃羊。祁黃羊回答的同樣幹脆:“擔任這個尉官,祁午最合适不過了。”晉平公聽了又是吃了一驚,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受推介的祁午不是别人,這是祁黃羊的親生兒子啊。對于仇人,人們因為怨恨而不去薦舉;可是對于親人,出于辟邪避嫌的考慮,人們也是不會去推薦的啊。這一次,晉平公不僅是驚訝,還有些生氣,于是他厲聲向祁黃羊呵斥道:“真是太不像話了,寡人來征求你的意見,你卻毫不客氣的推薦自己的兒子來升官,這也太偏心了吧,難道你就不怕别人恥笑嗎?”祁黃羊聽後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誠如大王所言,您向臣征詢的是擔任尉官的人選,而臣考慮的隻是誰的能力最可勝任這個職位,至于這個人與臣的關系如何,是不在這問題的考慮範疇之内的,他是臣的兒子也好,不是成的兒子也罷,都應當是與此問題無關的啊,臣當然知道祁午是自己的兒子,但是怎麼可以為博得一個不徇私情的美名而影響了國家官員的正常選拔呢?”晉平公聽了這番話,頓時怒氣全消,心中對祁黃羊更加地敬佩了。
這兩次,晉平公都接納了祁黃羊的建議,而謝狐和祁午倆人也不負衆望,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充分的證明了祁黃羊非凡的智慧。但是祁黃羊如果隻是具有識人的眼力,而在薦舉問題上無法擺脫個人情感的幹擾,恐怕也不能偏正無私地推薦出最合适的人選了吧。表面上看來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内舉不避親,這是很不通情理的做法,然而實際上這其中卻蘊藏着一種大智慧,祁黃羊做到了對世俗觀念的跨越和私人情感的超脫,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