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宴漁業光伏項目。(中國能建廣東院供圖)
新華社廣州12月29日電(記者王浩明)在長約8公裡、寬約1公裡的濱海灘塗上,一望無際的光伏陣列蔚為壯觀。陽光照耀下,光伏闆熠熠生輝,漁民撐一葉小舟,在其下穿梭——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南海之濱小鎮廣東江門市台山市海宴鎮漁業光伏發電項目的真實場景。
28日,總投資約22億元的廣東台山海宴鎮500兆瓦漁業光伏發電項目首期工程成功并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500兆瓦,占地面積約6500畝。首期工程200兆瓦,由廣州恒運企業集團與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共同投資建設。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陳瀾介紹,500兆瓦全容量并網後,每年可提供5.43億度清潔電能,滿足1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标煤約19.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3.4萬噸,相當于大灣區約7.5萬畝森林的碳彙量,也相當于在海宴鎮20%的轄區範圍内植滿樹木。
陳瀾介紹,項目全容量并網後,将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單體連片規模最大“漁光互補”一體化項目。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闆陣列,利用太陽能發電,下方水域發展特色養殖,将使水域空間得到立體利用。
當地村民介紹,原來這一片灘塗因為日照強烈,水溫較高,無法養殖産值更高的魚類,而是以養殖生蚝為主。在光伏闆的遮擋下,藻類繁殖減少,對改善水質狀況、降低水面溫度都有幫助,為魚蝦提供了更好的生長環境。
廣州恒運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水良說,項目希望通過“一種資源、兩種産業”的集約發展模式實現漁電雙豐收。未來,還計劃引入集裝箱高密度養殖技術,據測算,通過這種方式養殖彩虹鲷等魚類,産值是原來養蚝的數倍。
台山是全國聞名的僑鄉,160多萬台山人長期旅居海外9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項目所在的海宴鎮華僑農場,則是1963年為安置東南亞國家歸僑而建。
太陽與海,就是海宴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半個多世紀以來,歸僑在這片濱海灘塗上,開墾了甘蔗田、蔬菜基地、香料基地和海水稻基地,而近年來,随着鄉村振興的号角響起,海宴鎮積極構建廣東省西南部旅遊中心,以五豐村、南豐村為重點的海僑片區發展旅遊,歸僑特色村居、美食和文化吸引着八方遊客。
漁業光伏電站的落成,為這個歸僑小鎮點上了特别的一筆——恢弘的光伏列陣,與碧海同色,輝映着小鎮的海濱。早在項目投産前,海邊成片的光伏闆就已經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和遊客“打卡”,而升壓站在經過精心設計後,也成為了一道别樣的風景。
過去,光合作用支撐着傳統農業文明的繁衍生息;如今,光電效應讓這裡正煥發出現代化的蓬勃活力。據測算,項目25年運營期内,将為當地增加稅收12億元。
海宴鎮五豐村村民傅萬海在村裡經營了一個小食店,對于項目開始建設兩年多以來的變化,他感觸頗深。
“村裡現在慢慢熱鬧起來,過去遊客過來隻能步行遊覽村子,走上半個小時也就差不多了,現在很多遊客都專門去看、去拍光伏項目。遊客多了,在村裡待的時間長了,我的生意自然就好了,之前店裡的營業額每天大概隻有五百塊,現在多的時候能到兩千塊。”傅萬海說。
陳瀾介紹,不久的将來,一個新穎别緻的新能源科普基地也将在這裡落成,“光伏發電 漁業養殖 觀光旅遊 科普教育”的立體發展模式,将為這座濱海小鎮帶來新的生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