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在大學裡遇見最好的自己

在大學裡遇見最好的自己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5 06:24:43

之前看到有人問:我們讀過的大部分書都會忘為什麼還要讀書?

有一個回答很有意思,大概是說,我們小時候吃過各種各樣的食物,大多數也都排洩了出去,但剩下的東西,長成了現在的我們。

而對我來說,讀書最大的意義就是在别人的世界裡尋找自己。

在大學裡遇見最好的自己(大學那些年讀書)1

高中時的一本《萬水千山走遍》讓我把市面上有的三毛的所有作品全買了。對這個風一樣的女子我既羨慕又心疼,浪迹于滾滾紅塵而不忘初心,經曆過徹夜痛哭而愈發慈悲。

起初看王小波其實是為了看小黃文,但是看到最後忘了性,我感受到的是孤獨,是熱情,是希望,但絕不僅僅是性。這兩年重讀小波讓我對性也有了更健康的認識。

每次重讀魯迅都有新的收獲,文字簡單,内容犀利。他的思想真是超前很多年,書中的很多人物不管你喜不喜歡卻換了個現代的皮囊依然活躍在我們周圍,經常有那麼一瞬間,我不得不感歎: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變形記》的開頭差點讓我以為卡夫卡是個童話作家,看到最後才發現他其實是荒誕現實諷刺的風格。如果我們不能夠像父母期待的那樣生活,會不會常常感到自己是家庭的累贅?就像我現在一樣。

那句“生活不隻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說應該就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包括他的其他作品,毛姆總是簡練地一語點醒夢中人。

在大學裡遇見最好的自己(大學那些年讀書)2

由《解憂》接觸東野圭吾,卻因《嫌疑犯X的獻身》入坑。單論懸疑推理的缜密邏輯,我更喜歡阿加莎,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更側重于洞察人性,一個嫌疑人的動機就是“莫名其妙我就是不喜歡他,對他有難以言說的惡意。”

以前不懂張愛玲,讀不懂紅玫瑰白玫瑰,最近确實從文章中感受到了一些東西。比如《金鎖記》,有多少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到現在還是專制、一把抓?

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妥妥的把我調戲了一把,文章開頭的一個讀者的心理描寫代入感特别強,導緻我不停的笑噴:他真的不是在寫我本人嗎?原來文章還可以這樣寫。

曹文軒的文字如《草房子》、《野風車》讓我發現鄉土文學除了路遙、陳忠實一類的粗犷豪邁接地氣的風格,也可以很純美、清新、治愈系,腦海中想的都是小學時課本上插圖那樣的純美畫面。

在大學裡遇見最好的自己(大學那些年讀書)3

就是汪曾祺寫的高郵鴨蛋讓我一度做夢都想吃雙黃鴨蛋,然而那時候好像還沒有網購,千萬别在晚上看他的美食類文字,否則一頓夜宵肯定是跑不了了。論吃貨,就服他!原來吃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呢!

經常有人在我看這些“雜書”的時候問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看一整本書,直接翻到前言看看故事梗概和主旨不是更有效率?

我想了想,對于我個人而言,不去真聽真看真感受,我可能并不能理解或接受提煉出來的道理和推論,最後隻能是聽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況且一本書有千千萬萬個字,保不齊哪一句就是能夠讓當下的我産生強烈共鳴的那句,這共鳴是作者肯定我的一種方式,讓我更有信心去發掘真正的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大學裡遇見最好的自己(大學那些年讀書)4

親愛的讀者,感謝閱讀,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