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有很多鳥類叫聲很讨人喜歡,典型的比如百靈、黃鹂等,但與之相反地也有許多鳥類的叫聲比較遭人厭惡,比如說烏鴉、貓頭鷹等。
但烏鴉和貓頭鷹的叫聲其實也不是最難聽的,如果要論什麼鳥的叫聲最難聽,恐怕當屬苦惡鳥。這種鳥的叫聲非常凄涼,而且喜歡在晚上的時候鳴叫。它們的叫聲聽起來仿佛“苦惡、苦惡”,因而獲得了“苦惡鳥”這樣一個名字。
其實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苦惡鳥屬于鶴形目、秧雞科下的一員,它們的環境适應能力很強,不僅僅在中國的十多個省份都有分布,在巴基斯坦、日本、馬爾代夫、斯裡蘭卡等國家也有大量分布。根據形态特征的不同,苦惡鳥共計有五種,我國常見的有紅腳苦惡鳥和白胸苦惡鳥。兩種苦惡鳥的體長大約都為二十八厘米左右,身材算是比較輕盈的。
平時的時候,苦惡鳥主要是在濕地活躍的,河流、湖泊周圍以及沼澤、甚至是水田之類的地方經常能夠看見它們的身影。作為鶴形目下的一員,它們還是有着比較強的飛行能力的,但是卻不太喜歡飛,更喜歡行走。并且它們也不會飛到樹上做巢,通常就直接将巢安置在草叢中,不覓食的時候也經常躲在草叢裡一動不動。
由于苦惡鳥的巢穴就在草叢中,所以也經常會遭到獵食者的光顧,早些年的時候人類也經常去摸苦惡鳥的蛋或者是直接将其捉來吃。不過現在的苦惡鳥已經貴為我國的三有保護動物了,盡管水蛇之類的獵食者不會給它們的面子,但是人類已經不能再光明正大地将其當做食物來吃了。
在繁殖能力方面,苦惡鳥算是鳥綱以下繁殖能力最強的鳥類之一了。雌性苦惡鳥通常一窩會下六枚蛋,并且雄性苦惡鳥也不像其他的鳥類那樣不顧家,反而會幫助雌鳥孵卵。
處于孵化期的時候,雄性苦惡鳥和雌性苦惡鳥會輪流孵卵,輪流外出覓食養家,這樣也大大提高了孵化的成功率。一般情況下,苦惡鳥的卵隻需要經曆不到三周的時間便能孵化。幼鳥破殼而出以後成長的也很快,在父母輪流的哺育下很快就能學會獨立覓食的能力。
不過雖然理論上苦惡鳥适應自然的能力沒有問題,但是也并不代表這種鳥類沒有滅絕的風險。事實上近些年苦惡鳥的數量整體是呈現下降趨勢的,而且并非隻是我國,其他國家的苦惡鳥也呈現負增長的态勢。原本目擊率非常高的苦惡鳥,現在目擊率已經不再那麼高了。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濕地的退化,造成苦惡鳥生存環境的變化。所以我們不止要保護森林,同樣也要保護濕地,保護所有的生态圈。
面壁思過:
叫聲難聽某種程度上也是一件好事,起碼在我們國家是這樣。因為叫聲難聽的緣故,所以不會有人想要将苦惡鳥捉起來當寵物養,甚至不少地區的人也因為苦惡鳥的叫聲過于凄涼,因而從不打它們的主意。所以,有時候缺陷未必帶來的就全是壞處。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