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人經常把這句話挂在嘴上,尤其是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甚至有的老師,對學生也經常這麼講。這句話表面上看似非常有道理,說的是人生隻有先吃苦,然後才能夠嘗到甜頭,隻有比别人更能吃苦,才能成為比别人更厲害的人。
這句話一直以來備受人們推崇。殊不知這句話涉及了一個概念,那就是“人上人”,那麼,什麼是“人上人”呢?這個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當官”的說法。在中國古代,都是君王統治天下,也就是皇帝一個人來管理整個國家的所有政務。“人上人”是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演化而來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指的是官位僅次于帝王的“宰相、丞相”。到了現代,“人上人”多指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或者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這裡,就有了攀比的意思,更有了把别人踩在腳下的意思。
“人上人”的說法自身就暗含強烈的比較。有了比較會産生什麼問題呢?我們回到生命的原點來看這個問題,當一個嬰兒剛剛出生的時候,他是一張白紙,并無等級之分。大自然是沒有區分上等人還是下等人,是一視同仁的。而正是人們賦予了他們的級别,這不是嬰兒自帶的屬性。人的等級、地位高低是人類自己去劃分出來的。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孩子從小就會開始比較,從吃的、穿的、用的等等,尤其是物質方面各種比較,而他們比較的對象往往都比自己強,在比較中會産生失落感,産生自卑感,産生破壞欲,産生毀滅感。到成年後,不同地位的人都往上爬,演變到最後,就會有人不擇手段,為了地位、金錢、美女,可能貪污腐敗,可能殺人放火,可能幹出更多傷天害理的事,有人可能就徹底泯滅了人性,徹底變壞,從而走上了不歸路。不僅毀滅自己,還對社會産生巨大的危害。
因此,家長鼓勵孩子,老師鼓勵學生應本着孩子、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鼓勵孩子、學生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拓寬視野等這樣的方向,去激勵孩子或學生,而不是通過比較去尋找差距或優越感,那樣做,長遠看對孩子是極為不利的。
石崇王恺鬥富
曆史上炫富攀比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石崇王恺比富”,西晉時期,散騎常侍石崇和晉武帝的舅父、後将軍王恺鬥富,最終招緻嫉妒和怨恨被下獄并抄家,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現實生活中因為攀比而發生的慘痛的教訓也不少。
看似“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正确無比,實則隐患巨大。一旦總以這句話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孩子往往不記得“苦中苦”,卻總想着成為“人上人”,那就危險了。所以,鼓勵孩子,還是多找别的詞句,少用甚至不用這句話為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