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至柔則剛,至剛則損。
很多人以為,做人要有骨氣,任何時候都要昂首挺胸走路。
其實,骨氣是一個人内在的潛力,是不動聲色地蓄力,選擇合适的機會,超越别人。
愚昧的人,強出頭,精明的人,主動低頭。
02
低頭是慢慢成長。
春秋時期,楚莊王繼位三年,沒有發布一次政令。大臣們都很着急,認為他要消沉下去了。有人鬥膽建言:“有一種鳥,三年不叫,也不飛,是什麼鳥?”
楚莊王說:“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事實上,當年的楚莊王年紀尚小,身邊還有若敖氏等亂臣賊子,在國界之外,别的君王對他虎視眈眈,稍有不慎,就可能“自取滅亡”。堅持忍讓,才能有機會摸清形勢,找到最佳的反擊辦法。
經過三年的成長,楚莊王羽翼豐滿,一聲令下,懲罰了五個奸臣,起用了六個賢才。
戰國時期的秦惠王和前來遊說的蘇秦說:“羽翼未豐的鳥,不能高飛;法制不嚴的國家,不能實施刑罰;道德不高的人,不能讓百姓信服;政令不暢,不能發揮大臣的作用......”
機遇和競争的壓力,一直都是同時存在的。德不配位、才不配位,都是折損的征兆。
做人,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力,不管局勢多麼複雜,都不要心浮氣躁,隻要堅持同樣的一個動作,那就會遇到驚喜。
大熊因為冬眠,春天的時候變得很瘦了。但是它因此躲過了冬天的寒冷。如果它堅持和冬天對抗,也許再也看不到春天的花朵了。
遇到強勁的對手,陷入困頓的局面,你就得握緊拳頭,然後低頭,對别人微笑。把自己的理想,藏起來,靜待人生的春天到來。
03
低頭是主動謙讓。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叫王骀的人,少了一隻腳,但是找他拜師學藝的人很多。
王骀教育人的時候,不說話,受教的人都覺得很充實,滿載而歸。
孔子的學生常季問,老師,王骀這個人,何德何能,怎麼能夠收到那麼多學生呢?
孔子說,他确實是一個聖人,我也要向他請教,還要帶更多的人,一起去請教。
為了求得真知,孔子兩次被魯國驅除,在宋國受到威脅,在衛國被拘禁,在商周這個地方,找不到出路,在陳蔡這個地方,被圍困......他一次次低頭,換來了後人的敬仰。
多少年過去了,王骀的名聲,慢慢被淡忘了,但是孔子卻持續“名聲鵲起”。
以此看來,越謙卑越高貴,才是智者的道理。
俗話說:“小狗無知嫌路窄,大鵬展翅恨天地。”
一個有理想的人,就像大鵬一樣,要高高在上的。可是,現實生活卻常常把人逼成“小狗”。
一句“人到中年不如狗”,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了。
堅持卑微地活着,向愚昧、聰明、憤怒、安靜的人,都主動低頭,一切的智慧,都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自己,如果還能夠為我所用,你就能得到别人的敬佩。
孔子,也是集百家所長,成一家之事。
04
低頭是等待機遇。
導演李安,在拍攝《卧虎藏龍》之前,一直不被人高看。
有人說,他蟄伏了六年。還有人,很羨慕他的太太,真的很有遠見,嫁給了一個潛力股。
其實,李安的太太壓根就沒有想過,身邊的人,會不會名聲大噪,也許折騰幾年之後,就銷聲匿迹了。她隻是堅守着丈夫的夢想,一起熬。
在一次采訪中,柴靜問他:“你不怕失敗嗎?”
李安回答:“怕,怕才有勁,怕人才會提高警覺。就像小孩跟老虎漂洋過海,他後來發現沒有那個老虎他活不了,沒有那種恐懼,沒有讓他一個驚醒的感覺。”
都說,藝高人膽大。可是,你不埋頭苦學,不能長期蟄伏,沒有經曆過戰戰兢兢的恐懼,又怎麼能夠“技藝精湛”呢?
因為害怕,所以要努力去提升自己,直到一切都在股掌之中為止。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如果你一開始就跑到舞台中間,隻會被人轟下去,再也沒有上台的機會。
有骨氣的人,一開始都在幕後,勤勤懇懇工作,就像老黃牛一樣,喘着粗氣,慢慢前行。等自己的成績,可以灼灼放光的時候,順理成章就走到了台前。
機遇,随時都可能出現,關鍵看你是否抓得住,有沒有主動和機遇“博弈”。
05
低頭是愛的勇氣。
愛情導師塗磊說:“永遠别嫁給窮小子。有骨氣的窮小子,會奮鬥,不會戀愛。”
當一個男人覺得自己配不上她的時候,就會努力奮鬥,讓自己和她“比翼雙飛”。那些厚着臉皮,想要攀附千金小姐的男人,多半是得了軟骨病。
當兩個人真正在一起的時候,低頭,又成就了更好的婚姻和家庭。
很多人,夢想和王子或者公主戀愛,卻不撒泡尿照一照自己,到底能不能配得上對方。
想要遇到更好的人,你就要特别優秀;想要鎖定愛情,那就低頭成全。
06
著名翻譯家朱光潛說過:“志氣太大,理想過多,事實迎不上頭來,結果自然是失望煩悶;志氣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結果就必至于堕落。”
不管在職場,還是情場。都要找到骨氣和現實之間的平衡點,然後在夾縫中求生存。不要在成長的路上,太過招搖了。
一次兩次下跪不可恥,一輩子都站不起來,才可恥。
最後,送你一句話——虎瘦雄心在,人貧志氣存。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