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投資,總是會遇到個問題——估值。
當下買這基金股票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當下買了到底升值可能性更大還是貶值可能性更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對标的進行估值——評估其内在價值到底多少錢。于是市盈率、市淨率、市銷率、PEG法、DCF法、EV/EBITDA等估值指标、方法逐漸演化而成。
今兒想和大家聊一聊估值方法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指标——市盈率。
因為注會财管課程中就有涉及市盈率的部分,那姑且給這個系列取個名叫——“讀書有用”吧~
照例,上大綱——
一、什麼是市盈率
先回答個的問題吧:兩家股價都是100元的公司,他們是否是一樣值錢的?哪家更值得投資?
不好回答吧,因為信息不夠。
那如果我再告訴你他們的每股收益分别是100元和50元,當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下就好判斷了——
單從常識判斷,每股收益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體現,當然越高越好,因此A公司更值得投資。
那我們借助市盈率來看一下。
套用公式“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兩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别是1和2。
而市盈率有兩個角度可以理解:
1.投資能回本的年數。
案例中A公司1年回本,B公司2年回本,故A更優。
2.該公司1元的盈利能力賣了多少錢。
案例中A公司1元的盈利能力賣了1元,B公司賣了2元。同樣是1元的盈利能力,A公司賣的便宜,故A更優。
所以通常而言,我們會傾向市盈率小的标的,因為通常它們更容易“被低估”。
(當然,市盈率不是唯一判斷标準!不是!不是!)
二、市盈率的分類
對于行業、企業市盈率的數據,現在很多網站、APP都能查詢到。
但如果你作為一個有心人,真正查詢過的話或許會有疑惑,為什麼同一家公司,我在不同渠道獲取的市盈率不一樣呢?有些甚至差距還挺大的。
比如同是滬深300,蛋卷和且慢給出的數據也略有不同。
而數據不同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統計口徑問題,也就是本段要說的“分類”問題。
當然還有些比較專業的機構、網站,尤其付費數據,會給出更細緻劃分,比如是扣非還是非扣非、是市值加權還是等權……
比如理杏仁上,甯德時代扣非和非扣非下的市盈率差别也還挺大。
說回來吧,市盈率通常有以下三種分類:
1.靜态市盈率
先看公式:靜态市盈率=當前股價/最近一期年報披露的每股收益
實操一下,以股王茅台為例——
收盤價是1664.81,最近一期年報每股收益是32.80。
套用公式靜态市盈率=1664.81/32.8=50.756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個問題,現在都10月末了,靜态市盈率使用的還是2019年年報的“每股收益”,太不與時俱進了啊!
于是就有下面的動态市盈率。
2.動态市盈率
先看公式:動态市盈率=當前股價/預測的該年度每股收益
(你不是說靜态市盈率數據滞後太嚴重嘛,現在索性給你預測未來,滿意了吧)
那動态市盈率的問題也很明顯,“預測”這個東西,畢竟摻雜了太多主觀因素,因此各家券商軟件給出的數據也是不盡相同。
有些簡單粗暴的,直接就用一季報淨利潤x4,來預測全年淨利潤,全然沒考慮産品銷售的季節性因素、市場大環境,太粗狂太不走心了。
那這也不好那也不好,還有啥招嘛?
3.滾動市盈率
滾動市盈率即“市盈率TTM”(Trailing Twelve Month)。
公式:滾動市盈率=當前股價/最近4個季度的每股收益
還是站在現在10月末的時點來看,茅台的三季報已經發了,所以茅台的滾動市盈率就是當前股價去除以(2019第四季度 2020第一季度 2020第二季度 2020第三季度的每股收益)。
相比之下算是既緊跟當下又數據靠譜了。
三、其他
1.市盈率适用條件
市盈率由于數據容易取得、計算簡單、綜合性高而成為估值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但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如果企業收益是負數就失去了意義,即市盈率隻适合連續盈利的企業。
2.局限性
由于市盈率的種種缺陷,為了對不同的企業進行估值,後續在市盈率的基礎上有發展出了很多其他的估值方法。
比如由于公司間增長率不同,有了PEG估值法;由于公司間财務杠杆不同,有了EV/EBITDA法;為了對虧損和資不抵債的企業估值,有了市銷率法……
當然你可能也會疑惑,估值到底有沒有用。
消費科技的估值一天比一天高,股價還能持續漲,而自己手裡的銀行金融低估值買入,在手裡捂了幾年了還是這樣。
這就涉及對公司的深度分析,對公司、行業未來成長性的探讨,對市場情緒的把控,如果真的隻看市盈率就能賺大錢,那投資也太容易了吧。
我個人的話每次定投寬指基金之前還是會去看一眼市盈率做個參考,如果市盈率在曆史高位就少投點,在曆史低位就多投點~
所以今兒就是篇基礎科普小文,讓你對市盈率有個初步了解。
我是何大寶,一起終身學習慢慢變富呀~
喜歡還請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在看),我會看到你的鼓勵!
*免責申明:以上僅為知識分享,所提及的任何具體産品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對投資者基于此做出的投資決策概不負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