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哲學觀?說起西方哲學,我們不得不提蘇格拉底,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蘇格拉底哲學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說起西方哲學,我們不得不提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這位大牛,應該不用都提了,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跟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他的徒孫亞裡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賢”,後人廣泛認為他們三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可見蘇格拉底有多厲害了。
蘇格拉底雕像
蘇格拉底的哲學特點,知識最重要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幾乎圍繞兩個字進行,即知識二字。
首先,蘇格拉底認為人是無知的,人隻有知道自己的無知才能獲得知識;
其次,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就是知識,道德行為必須以知識為基礎,以理性作為判斷道德行為的标準。
很明顯,蘇格拉底把感性的東西弱化了,把人天生具備的情感能力視為阻礙發展的因素,這種觀點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存在,但是卻極大地激發了人追求知識激情。
希臘早期哲學發展,幫蘇格拉底的哲學定下了基調要說起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叫泰勒斯,這個家夥可以說是西方哲學的開創者,在他之前都是以“本體論”為基礎進行讨論,沒有真正的哲學,所謂的“本體論”就是關于神的讨論,這種讨論發生在遠古時代。
遠古時代,人們對世界的理解是,神創造這個世界,但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神,到底是誰創造的并不統一,猶太人說是耶和華,中國人認為是“天”,人是女娲造的,古希臘、埃及、印度都有屬于自己的神,所以世界是如何産生的,沒法得到統一。
女娲造人
後來泰勒斯來了,他在“本體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這是西方哲學的分水嶺,泰勒斯把哲學從“神”轉變到了“自然物質”的觀察,他認為世界由水組成,因為他發現水可以因為溫度關系,在氣體、固體、液體三種狀态下轉變,所以他“天真”地認為世界是由水作為基礎物質,在各種作用下,形成了現實的世界。
即便如此,這種現在看來非常幼稚的想法,就哲學發展的意義來說,卻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因為它從根本上把人的思維從“神”轉向了物質世界的研究。
泰勒斯的哲學新發現
自從泰勒斯的哲學思維有了突破後,越來越多的西方哲學家開始加入到了這個方向的陣營,于是出現了後面的阿那克西米尼、畢達哥斯拉、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等人。
但是他們的研究基本都沒有從根本上逃離泰勒斯的方向,而是朝着這個方向更加深入地研究而已,或者說隻是進一步驗證泰勒斯的觀點是不是正确的而已。
比如,阿那克西米尼認為,其實世界是由“氣”為基礎物質組成的;畢達哥斯拉則認為是“數”組成了這個世界,所謂的“數”是“實體”和“變化規律”,兩者構成了這個世界。
總的來說,都在研究這個世界是什麼物質、以怎樣的方式構成的,而不在認為是神創造的。
微觀物質世界
蘇格拉底,從神、物質層面,回歸到了人從前面的論述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其實跟現代科學研究極為相似,很多哲學研究者也發現了這一點,與其說古希臘哲學家,還不如說古希臘早期的科學家。
這并非空穴來風,就拿泰勒斯來說的,泰勒斯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科學家,他對太陽的直徑進行了測算,結果他宣布太陽的直徑約為日道的七百二十分之一,他的測算和今天測算出的 這數據相差無幾。還有,他在數學領域也有傑出貢獻,他發現的幾何定理距今仍在運用,比如直徑平分圓周、三角形兩等邊對角、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等定理。
也就是說,西方哲學發展之初,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兩條直線相交,頂角相等定理
這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蘇格拉底的哲學研究方向。
蘇格拉底在前面衆多哲學家的“科學方向”的熏陶下,或多或少有些影響,但是他也開創了一個跟前面所有哲學家不一樣的理論,他開始把思維轉到了人的身上。他認為:自然界的因果關系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哲學一個勁地去追尋這種因果關系是一個無底洞,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最終答案,所以要把 注意力放在“輪理論”上研究,轉而研究人,而非神和物質。因為我們要照顧好我們的靈魂。
也就是說,蘇格拉底要在真正意義上的“善惡”、“正義”等倫理問題上尋求真正的答案。
于是,就産生了認知論,用真理檢驗人的倫理道德,一切符合真理發展的人類行為,都是善的,即知識就是美德。
要怎麼認識蘇格拉底的認識論呢?其實也很拗口,理解起來大概就是,你如果知道真正的知識,你不會做出跟真理相反的事,比如你看到一個人打了另一個人,你片面認為打人的人是惡的,那就錯了,你要認識要事情的本質,如果是對方做錯了事,有個人過去打了他那這個人是善的,不是惡的。隻有知識能讓人分辨善惡,也隻有知識才能判斷善惡,因為隻有知識才有最終的正确答案。
道德是用知識來衡量的,沒有知識就沒有道德。
知識
蘇格拉底的哲學,讓西方忽視了人的情感蘇格拉底的哲學觀點,表面看很正确,但是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仔細想來你會發現,蘇格拉底的哲學太生硬了,一點人情味都沒有。
是的,認知論隻講究最終的答案,誰對誰錯,都要根據實際的答案來判斷。
這樣的哲學思維,導緻西方人對事物的态度,注重最終答案的輸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講人情,有個好處,西方人對科學上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所以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都在西方發生。
東方哲學,則注重人的性感與性格幾乎在同一個時期,東方也誕生了一位哲學大咖,蘇格拉底的生日是公元前469年,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生日是公元前571年,兩人相差一百多年,在漫長的曆史長河當中,這兩個大咖可以算是同時誕生。
東方這位大咖,老子,則跟蘇格拉底的哲學觀點決然不同,兩人雖然都把目光聚焦在人的身上,但是他們對待人的方式完全相反。
老子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順其自然,沒有對錯、沒有對抗,心随大自然,他認為隻有這樣才能激發人的最大潛力。
蘇格拉底認為,人要有知識,不要去違背知識,才能做對事情。
老子和蘇格拉底的雕像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存在,但是卻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兩千多年過去了,不管是蘇格拉底的認識論,還是老子的道家學說,都讓世界人們受益,蘇格拉底讓西方提前進入了科技時代,但是他們的在“人和”方面卻落後一籌,西方始終得不到真正好難過的統一,分裂成為各中小國。
而中國依然是中國,因為中國的傳統哲學觀認為,人要人和,所以至今為止隻有中國是完整一個具有自己的文化和哲學體系的國家。
如今,已經是全球化時代,東西方思想大碰撞的時代,或許我們也認識到自己的缺陷,我們也在講究知識的重要性,而西方或許也認識到,人的情感也是不可忽視的。
相信未來一定是一個大融合時代,各自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