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坂田小學學生作品
■習之堂收藏1937年江蘇一位初中師範生(相當于今天的高一)的家書
人物介紹 周春健 現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哲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山大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書法美育進校園的話題持續備受關注,多位學者加入了讨論,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春健長期鑽研傳統美學,對書法更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書法教育有助于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弘揚。”
書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收藏周刊:您認為,中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書法基礎?
周春健:個人認為,在小學階段就應該奠立一定的書法基礎,起碼要臨習過幾種著名的法帖。到了中學階段,一方面需要繼續臨習法帖,一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書法理論知識和書法鑒賞能力。比如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中,都會有關于書體辨析的題目,這便是比較基本的書法常識。中學生起碼要知道曆代有哪些著名碑帖,最為常見的一些碑帖,比如楷書的歐、柳、顔、趙,行書的《蘭亭序》《祭侄稿》,漢代的“曹全”“張遷”“禮器”諸碑,都應該能夠知道其簡要書法特征。從學校教育來說,要使中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相應的課程設置也要跟上。“習之堂”收藏過1937年江蘇一位初中師範生(相當于今天的高一)的家書,裡面提及學校裡開設諸課程,稱“至于習字,則校内已規定每日臨《皇甫君碑》一頁”,可見在當時學校教育中臨帖習字之必要。此例,或許可以給當下學校書法教育之推行以一定啟發。
收藏周刊:書法作為美育的一部分,它将在美育普及中占據怎樣的地位?
周春健:書法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某種意義上說占據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原因在于,中國書法以漢字書寫為最基本表現形式,而漢字背後體現的則是中國文化、華夏美學。在2021年11月舉辦的“風月同天:習之堂藏東亞漢文書寫展”緣起中,本人曾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字,涵攝天地,聲形兼美。六千年前,倉颉依類象形,創制文字,華夏民族從此告别蠻荒歲月,步入文明時代……文字乃文化之載體,随着漢字傳入,中國周邊民族或國家亦受到中國文化之巨大影響,漸次而形成東亞漢字文化圈、東亞儒教文化圈,綿延迄于晚近。”由此說來,書法教育一方面有助于藝術素養的提升,一方面亦有助于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弘揚。
輕視書法是制約書法教育普及的最大阻力
收藏周刊:在您看來,目前要實現普及書法教育,存在哪些現實難點?
周春健:個人認為,現實難點主要有二:一是觀念的扭轉,一是實踐的推行。就觀念上說,目前學校教育中還有較為濃重的重視語數英主科,輕視書法、體育副科的觀念,這是制約書法教育普及的最大阻力。就實踐層面上說,現在學生的教材教輔堆滿課桌,在課堂臨習法帖可能需要花很大功夫整理課桌,而開辟專門書法課室又不太現實,這或許也影響到學校書法教育的實效。
收藏周刊:您了解到的廣州或者廣東,在書法教育做得不錯的中小學有哪些?做得好主要體現在什麼方面?
周春健:廣州中小學的書法教育,我個人不是太了解,但女兒讀書的一家中學好像沒有開設專門的書法課程。2021年下半年,本人曾接受邀請到深圳兩家小學講授傳統文化,一家是坂田小學,一家是石岩湖小學。兩家小學有一個深刻印象,就是極為重視書法教育,學校空間的裝修設計,就融入了諸多書法元素;另外,兩家學校都在顯著位置展出了學生的書法作品,營造出較為濃郁的古典文化氛圍。這對于學生藝術涵養的提升以及家國情懷的培養,都有莫大的正面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