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用電影《阿甘正傳》裡的這句台詞來形容盲盒,似乎再貼切不過。随着市場上各種盲盒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并樂此不疲。這背後有着怎樣的商業邏輯?購買盲盒的人又持何種心态?對此,專家建議,在享受拆盲盒樂趣的同時,應保持理性,理性消費、量力而行,切莫盲目跟風。
市場上的盲盒産品越來越多,不少年輕人參與其中,并樂此不疲。 何定堅繪
别沉迷
一定要适可而止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曉穎認為,年輕人之所以喜歡購買盲盒,是因為盲盒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拆盲盒的喜悅與刺激。但必須注意的是,不要沉迷,不要過度消費。如果以盈利為目的購買盲盒,期待抽到稀有的款式從而賺到一大筆錢,就屬于賭博性質,容易讓人上瘾。
但盲盒又是一種當下流行的營銷模式,不可能視而不見。劉曉穎認為,抽盲盒其實很像20年前方便面廠家提供的卡片,或是酸梅粉裡集《西遊記》人物小勺一樣,單純地集齊成套,并與同學朋友相互讨論分享,這或許不會造成危害,但要适而可止。
劉曉穎提醒,消費者一旦在購買盲盒時發現自己越買越多,不買就難受,就要及時終止這種行為。
好創意還要有好商品
深圳航空推出的機票盲盒産品售價為500元,含稅包往返,而且還支持打開多次。這樣的機票盲盒賺錢嗎?對此,深圳航空回應稱,他們推出這類活動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通過活動來推廣品牌,宣傳口碑,從而進一步擴展市場。
南甯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在一家電商平台購買了價值19.9元的零食盲盒,但盲盒寄到時并不是驚喜而是驚吓:裡面的40包小零食都是不知名的小廠生産的,味道也不太好。此外,羅女士曾在南甯一家女裝店花1元換購盲盒,打開卻發現是兩雙日式短襪,襪子隻穿一次就破洞了,疑為庫存尾貨。
廣西營銷專家、南甯學院副教授覃楊認為,在服務經濟時代,各種從客戶需求角度出發的營銷創意越來越多,盲盒就滿足了90後、00後消費者的需求。盲盒的不确定性以及給人帶來的刺激性快樂,會加強人的重複決策,帶來複購效果。從這點來看,盲盒和頗為相似,都有博弈運氣的成分。
覃楊說,盲盒概念的起源是來自日本的福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而在國内火爆起來是2019年。盲盒的火爆,正是對營銷心理學的最佳應用,準确利用了消費者的獵奇心态和賭徒心理,讓消費者充分享受抽盲盒的快感。商家還會不斷推出新系列,刺激消費者的收集欲望。
覃楊認為,這确實是具有創新性的銷售模式,但并不代表盲盒就是好的産品。商家不應該将清庫存的尾貨、“雞肋”放進盲盒,而是應該使用真正有寓意、品質達标的商品,這樣才可持續。如果盲盒能給消費者很好的心理預期,且産品确實物有所值,再加上相應的服務售後,就有機會赢得更多的消費者。
不少盲盒産品是成系列的,集齊一套并不便宜。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蘇華攝
想保值升值?
當心被套路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市面上比較受歡迎的盲盒産品大都是成系列的,一個系列10~12隻,單隻通常為50~80元,也有近百元的,湊齊一個不包含隐藏款的系列,大約花費1000元。這樣的消費,對于一些學生群體來說不低。
90後盲盒愛好者駱女士對記者表示,按盲盒最低價計算,如果每月花1000元,這種購買能力在圈子裡隻能算中下遊水平。如果特别愛收集盲盒,“端盒”是肯定的了。端盒,就是直接購買一整套盲盒,這樣能一次性集齊常規款,還能提升抽中隐藏款的概率——這樣的玩法,十分燒錢。以泡泡瑪特(一款潮流玩具)為例,12個盲盒構成一套盲盒産品,12套盲盒産品才構成一箱盲盒,即一箱盲盒由144個盲盒構成,若以59元/個計算,購買一箱需要花費8496元。
記者了解到,炒作是當下盲盒經濟的一大特點。大部分盲盒系列都有隐藏款,抽中隐藏款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對于想要集齊系列玩偶的粉絲來說,需要花費更多錢。盲盒的隐藏款也催生了龐大的二手市場。在二手交易平台閑魚上,每月都有大量的閑置盲盒發布,而熱門款、隐藏款等盲盒的轉手價格高達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例如,泡泡瑪特潘神系列的聖誕隐藏款,在閑魚上的價格超過2000元,比其59元的原售價上漲了30多倍。
業内人士介紹,盲盒經濟的受衆,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對市場風險的識别能力較低。若一味地投入金錢去購買盲盒,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價購買盲盒玩偶,本想着保值升值,但最終卻可能成為被收割、套路的對象。
此外,業内人士提醒,一些衣服、飾品類的“福袋”,雖然價格比較低,但是也要看裡面的東西自己是否需要,不要花錢買回來卻沒用處,要保持理性的消費理念。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