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員的5大特點?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目标近年來,随着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迅速增長據統計,目前靈活就業人員的總量已經達到2億人,占全部就業人員的近30%因此,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質量,不僅有助于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基本權益和實現體面就業,也有助于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目标的順利實現,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靈活就業人員的5大特點?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目标。近年來,随着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迅速增長。據統計,目前靈活就業人員的總量已經達到2億人,占全部就業人員的近30%。因此,采取多種措施大力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質量,不僅有助于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基本權益和實現體面就業,也有助于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目标的順利實現。
靈活就業作為一種就業形态早已有之。随着互聯網技術發展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靈活就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形态也更加多元化。按照2020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規定,靈活就業人員主要包括從事個體經營人員、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網絡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快遞投送、網約送餐等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從身份構成來說,農民工是靈活就業從業人員中的主體,占據了絕大多數。比如目前快遞人員已經超過1000萬人,外賣送餐人員總數突破700萬人,這些從業人員中農民工成為了絕對的主力。值得注意的是,靈活的工作方式和相對較為自由的時間支配,還吸引了越來越多大學畢業生的加入。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數據統計,2020年和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率均超過16%。
靈活就業之所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除了工作方式比較吸引年輕人外,相對較高的收入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比如市場調查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靈活用工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報告》顯示,中國43.8%的靈活就業勞動者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内,56.2%的勞動者收入超過5000元,其中還有10.4%超過10000元;美團研究院的一項調查也發現,2020年生活服務業靈活就業從業者的平均月收入約5062元、平均年收入為60732元,略高于2019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53604元。從收入分布看,42.8%的靈活就業從業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其中,月收入高于10000元的從業者占比達9.6%。不僅如此,靈活就業從業人員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兼職人員,這給有固定工作的勞動者帶來了不少兼職收入。
不過,在靈活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靈活就業從業人員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日益凸顯,并已成為影響勞動者體面就業和建設和諧勞動關系的一個障礙。就業質量是衡量勞動者就業狀況的一個綜合性指标,具體包括工資報酬、工作時間、工作環境、社會保障、職業發展等多個方面。靈活就業人員就業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崗位與收入不穩定。靈活就業從業人員的工資報酬雖然較傳統部門略高,但與固定工作相比,崗位與收入存在着較大的不穩定性。特别是面臨不确定性因素沖擊時,這種特征表現得尤為明顯。事實上,靈活就業是職業流動性最大的群體之一。職業崗位流動性大,進入與退出頻繁,收入波動的幅度大,應對風險抵抗能力弱。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靈活就業人群受疫情影響巨大。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22年4月,全國網約車訂單量僅為4.76億,同比銳減37.4%。與此同時,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網約車司機表示收入出現了下降。二是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靈活就業人員工作時間較多集中在每天8—12小時,平均在10小時以上,超過12個小時的也不在少數,大多數人的每周工作時間超過了法定的40小時。不僅如此,一些靈活就業從業人員如快遞員、搬家公司搬運工、外賣人員等工種,工作時間緊、勞動強度大。三是社會保障不全。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尚未完全覆蓋靈活就業群體,而且由于勞動關系不确定,平台企業為靈活就業者繳納保險的動力不足。此外,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也是導緻他們不願意參保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是職業發展空間狹窄。對于絕大多數靈活就業從業人員來說,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晉升渠道不暢,成為職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受技術發展帶來的“就業極化”影響,一些從事簡單工種的人員成為“新體力勞動者”。
靈活就業人員作為我國勞動力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窪地”,也是重要的“抓手”。具體來說,要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質量,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在厘清勞動關系的基礎上精準施策。之所以會導緻靈活就業從業人員就業質量不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勞動關系的複雜性和多重性,這與傳統的單一性的勞動關系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是全日制的靈活就業人員,就必須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予以保障。如果是非全日制的,也要區分究竟是雇傭關系,還是轉包關系,或者是合作關系,等等,以此作為界定責任義務的标準。因此,隻有在厘清勞動關系的基礎上,才能針對靈活就業從業人員就業質量中的“痛點”“堵點”,提出精準性的政策措施。
其次,積極探索和創新社會保障模式。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盡快實現靈活就業人員的全覆蓋,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既要強化平台企業的主體責任,也要激發靈活就業人員主動參保的意識。加快推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為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多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産品。在與靈活就業者息息相關的職業傷害保障方面,一些地方如廣東、浙江、江西等地也已經開展了試點工作,相關部門也多次表示,将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推廣。
再次,突出技術人性化,把靈活就業人員從算法中解放出來。在一段時間裡,一些平台企業利用技術和大數據的優勢,将靈活就業人員困在算法之中疲于奔命,既加劇了勞動者的工作強度,也增加了健康與安全的風險。技術進步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因此必須突出技術的人性化、算法的合理化。平台企業不得将“最嚴算法”作為對靈活就業人員的考核要求,要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訂單數量、準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适當放寬配送時限,客觀分析差評原因,真正将靈活就業人員當成技術和算法的主人而非簡單的遵從者看待,實現技術進步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
最後,大力加強職業教育,拓展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發展渠道。加強職業培訓是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增強勞動力市場适應性的重要環節,也是打破靈活就業人員就業低水平重複、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的助推器。與此同時,創新靈活就業人員職業技能認定的标準,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改革職稱評定制度,使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對未來發展有更大的空間和希望。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