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了,這是我國曆來就很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家人們團聚的日子。在過去,農村裡很少人外出打工,有少數人出去打工了,也一般都會在中秋節前趕回去,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可是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多了,交通雖然也便利了,同時不少企業還會在中秋節這天放假,但是能在中秋節趕回去的卻并不多。尤其是今年,多地又在提倡就地過節了。
其實對于多數農村出來打工的人來說,他們一般很少回去,往往都是年初出來了,一直要幹到年底才會回去短暫的和家人團圓。就是因為他們想着要在外面多掙點錢,然後好好給家人們改善一下生活。
并且在最近幾年,農村出去打工也有了新變化。像之前都是男人出去打工,女人留守在家裡照顧孩子和老人,平時也幹點農活。但是現在基本都是夫妻兩人一起出去打工了,孩子往往是留給老人在照顧了。
像以前工地上基本都是男性,而現在也能見到一些女性的身影,因為有很多的農民工夫妻都在工地幹活。但這樣也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那就是農民工幹工地的基本都是混住在一起,而這些農民工夫妻也往往是和工友混住一個屋子,那他們不會尴尬嗎?為何不出去另外租房子住呢?
農民工夫妻住工地不會尴尬嗎?如果不了解工地的情況,肯定會認為這樣的事情比較尴尬。因為在一幫大老爺們中間,如果突然出現了一個女性,說句實在話對生活方面還是有些不方便的。
但是了解工地的生活,在工地幹活的卻很清楚,隻要稍微注意點,大家也不會太尴尬的。
第一個,多數的農民工兄弟都是相互認識的熟人。
筆者曾幹過幾年的工地,發現在工地上幹活也是有圈子的。大家都是在自己認識的圈子裡找活幹。如果你有活幹了,就招呼大家一起來幹。而你的活幹完了,朋友有活幹就去幫他幹活。對于工友們來說,他們都是熟悉的朋友,而朋友和朋友住在一起,哪怕是住在一個屋子裡,也不會太尴尬的。
第二個,都是來自農村,大家也是相互理解的。
在工地上幹活的,基本都是來自農村,有好多甚至還是來自一個村子,或者是有親戚關系的。同樣的出身,也就能懂得為他人設身處地的考慮了。
筆者當時幹工地的時候,有一個大哥就是兩口子都在工地上,丈夫是幹大工的,而老婆則是鋼筋工。他們白天各自幹各自的活,而晚上回來了也是把床簾拉上就倒頭就睡。
而且大家幹活都是很辛苦的,回到宿舍洗澡、刷牙後不久就都睡覺了。彼此過着彼此的生活,大家相互不打擾,也不會過多地幹涉,自然也就不會感覺太尴尬了。
為何不在外面租房子住?首先,為了節省外面的開支。
在工地上幹活的,一般都是工地在那,就在那裡幹活,而且多數都是直接睡在工地上。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流動性也很強,短的幹十來天可能就幹完了,而長的也就是幾個月,幹完一個地方就要換另外一個地方。
也因為這個原因,多數都是不去租房子的。原因是租房子少則半年,多則要一年以上,并且還要押一付三什麼的,如果不住了提前退租可能押金都是要不回來的。有些農民工夫妻甯願和工友們混住一屋,也不出去租房住,就是為了想節省開支。畢竟幹工地很辛苦,知道錢來得不容易,就要珍惜着用。
其次,夫妻住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顧。
夫妻住在一起,特别是和工友們住在一起,條件肯定是沒有外面住房子好,尤其是對于女性來說還是有點吃虧的。但是兩個人住在一起也有好處,那就是兩口子可以相互照顧對方。
比如女人下班了,就可以給男人洗洗衣服,并且還偶爾可以搞點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這樣身體好了,才有力氣幹活。同時丈夫留在妻子身邊,也能更好地保護她,避免被人欺負。總之就是兩口子相互照顧,正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隻要兩個人一條心,一切都不是問題。
最後,時代不同了,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過去工地上很少有女性的,就是因為很多人認為女性不适合幹工地。但是後來工地上的女性也是越來越多了,好多地方的工地上都有女性的身影。
就是因為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大家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很多的工地也能接受女性群體了。也是因為這種現象變得普遍了,大家也對此能接受。即便是夫妻和工友們共同住一個屋子,也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好。
相反,如果工地上有女性,還能帶來更多的歡樂。比如農民工夫妻做好吃的了,肯定是大家都有份,這樣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會提高。
其實吧,農民工夫妻和工友們混住在一個屋子,這也是他們迫于無奈的一種做法。都是想着能少花點錢,盡量把錢節省下來,郵寄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用。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