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有的人白天沒有精神,老是想睡覺,整天精神不振,這是怎回事呢?患者王女士就是這樣的。
王女士最近兩三年來總是感到自己昏昏沉沉的,白天沒有精神,老是想睡覺,去醫院檢查,确定為嗜睡病,雖然經過治療,但效果不明顯,患者白天工作時,很多時候都可睡着,這不僅影響她的工作效率,還讓領導同事對她有看法,這更讓王女士心理抑郁。
見患者面色疲憊,舌質淡紅,苔白膩而厚,給患者把脈,發現脈沉弦尺弱。問患者平常除了想睡覺之外還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狀,患者說平常感到頭暈且痛,胃中嘈雜,又問患者性格如何,患者說自己性情急躁,又問患者是否有痰,患者說有,特别是晨起咳吐黏痰,色灰黑;又問患者月經如何,患者說月經量多,色紫有血塊。
綜合上以病狀,我判斷患者這是肝郁脾虛導緻的嗜睡病,于是給患者開出如下藥方:柴胡根、蒼術、生山藥,法半夏,陳皮,黃芩,生龍骨、生牡蛎、香附,茯苓,車前子、紅花、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等。七付藥,水煎服,日一付,早中晚各一服。患者服完藥第二次來診時說藥後嗜睡好轉,因患者脈沉弦尺弱,因此也有腎虛的情況,又在方中加入李可先生的“腎四味”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仙靈脾等,又七付,患者服後病情進一步好轉,我又在原方的基礎上稍微調整,又七付藥,嗜睡已基本控制,患者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
渾身沒力氣,懶得動,一動就累得不行……這樣的感受大多數人都經曆過,往往是勞累過度的表現,隻要好好休息一下就緩過來了。可是,有些人的乏力不是歇息一下就能緩解的,那就要仔細辨别了。乏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遇到這樣的病人,首先要辨病,其次是辨證論治。
乏力看似是累了,卻可能是一些大病的征兆。遇到不明原因的乏力病人,首先要排除幾種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如腫瘤、心髒病、肝硬化、腎衰竭、血液病等。除了這些危及生命的重病,以下5種情況是臨床上最常遇到的。
年輕的女性,總覺得渾身沒勁,還伴有多汗、心慌、愛發火,飯量不小卻瘦了,用中醫的話說是肝郁氣滞、陰虛陽亢,要考慮甲亢的可能。
老年人,身體胖,很能吃,總是覺得全身乏力,一定要留意血糖。這種病人若是體胖,一般是濕熱内蘊型的;若是吃得多反而消瘦,往往是氣陰兩虛型。
還有的老人,身體乏得連腿都擡不起來,去醫院查心髒、肝髒、血糖啥問題都沒有,血壓也正常,這樣的人很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簡稱甲低),用中醫辨證往往是陽氣不足、氣虛。
四五十歲的女性,總覺得疲乏,還伴有失眠、煩躁,查心髒、甲狀腺、血糖等沒有問題,要考慮更年期綜合征的可能。女性絕經的前後5年,更年期綜合征很常見,其實是腎氣不足的表現。不同的人症狀不一,除了倦怠,有的人潮熱嚴重,愛出汗、脾氣大、易失眠,是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有的人怕冷,是腎陽虛;還有的消化道症狀明顯,如腹脹、腹瀉、打嗝泛酸等,是脾胃虛弱。另外還有一類特别常見,為上熱下寒型,上半身以熱為主,口幹、牙痛、口腔潰瘍、煩躁、失眠、易怒;下半身卻表現為寒涼,腿痛、腿冷、不能受風吹空調。這樣的病人,一方面要補肝腎、疏肝理氣、養血甯心安神,另一方面要注意清熱。
臨床上還有一類以疲乏為主要症狀的病人,一般為中青年人,長時間感覺體力下降,精力不濟,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在半年以上,還伴有心慌、煩躁、焦慮、緊張、失眠等,消化也差,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暢或者腹瀉,女性有月經不調,男性則性欲減低、性功能下降。這種病人的特點是生活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生活作息無規律,去醫院查各項指标都沒問題。這樣的人其實身體的免疫功能都紊亂了,西醫稱其為“慢性疲勞綜合征”,中醫辨證往往有肝郁氣滞、氣虛、血淤,且虛實夾雜。在治療上,除了休息、減壓、合理飲食、适當鍛煉以外,應根據症狀辨證論治:胃口差、大便不成形的,脾氣虛,須健脾益氣;大便幹、臉上起痘、煩躁的,有胃熱、肝胃不和,須疏肝理氣、清熱通腑;失眠健忘的,須養血安神鎮靜;有月經不調的,應調經、活血、補腎。
很多人一覺得累,首先想到的是身體“虛”了,就想着補一補。其實,疲勞、倦怠的中醫辨證有實有虛,不能都補。即便是虛證,也不能一上來就補,很多時候需要先調理脾胃、理氣活血,在這個基礎上再補,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以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