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少年得志,不僅是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也是文人畫的開山鼻祖。因為佛教思想,王維一直過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維作品佛道和退隐思想濃厚,政治上的挫折,妻子的去世等,給他造成心靈上的創傷;佛教思想的介入,成為他晚期避世的主導思想。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隐居時創作的一首五絕。大家可以朗讀時想象一下,詩人在竹林裡“獨坐”“彈琴”“長嘯 ”,内心的淡定與自然的幽靜融合在一起。在這樣一個清靜的世界,沒有城市的喧嚣,沒有名利的羁絆,精神可以徹底放松。雖然“人不知 ”,卻有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獨。月華如水,滌蕩胸懷 ,詩人在與自然對話,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全詩用字造語,寫景寫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來,寫出了清幽的氛圍與淡泊的心态,達到“詩中有畫”的高超境界。(蘇轼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第一句:開篇一個“獨”字貫穿全詩,這裡的“獨”并不是詩人内心的孤獨,而是帶有自願、享受“獨”的情感。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王維要坐在竹林裡,而不是其他的樹林裡呢?因為竹子的品質——堅韌不拔更符合晚年王維。後半句“彈琴”“長嘯”直接描繪出一個潇灑傲世的王維形象。
第二句:前半句詩人流露出略感孤獨,後半句内容一轉。把明月拟人化,想象明月來陪伴自己。“來相照”與“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
短短20字,卻也引人深思。人至中晚年,為何也不學學王維,做一個内心淡定,不慕名利的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