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四合院為什麼要影壁牆

四合院為什麼要影壁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1 10:56:17

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中,影壁是較為重要的建築元素。影壁是由“隐避”演變而成,源于它的“隐避”功能。古時人們認為,門内為“隐”,門外為“避”,影壁就建在與大門保持一段距離而對着大門的地方,因為它立在建築物的前端,起到阻擋外人視線,使之不能對院内一覽無餘,具有“隐”的作用。同時它供人在進院前停歇或整理衣冠,一般是不準車馬和行人通過的,必須繞道而行,這叫“避”,以後就慣稱影壁,俗稱照壁、照牆。

四合院為什麼要影壁牆(四合院中的重要建築元素)1

太極殿琉璃影壁 梁欣立攝影

四合院為什麼要影壁牆(四合院中的重要建築元素)2

永甯鎮黃甲巷4号影壁 梁欣立攝影

四合院為什麼要影壁牆(四合院中的重要建築元素)3

智化寺明代壁畫 梁欣立攝影

#磚雕#中國古代對影壁的建設有嚴格的等級劃分,比如最早在春秋時期,《禮記》記載:“天子外屏,諸侯内屏,大夫以簾,士以帷”,所以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建造影壁。到了明清時期,尋常百姓才可以建造。北京作為古都,從皇家到寺廟、普通民居,都保留了不少精美的影壁,頗具欣賞價值。

  皇家影壁舞祥龍

  作為封建社會最“豪”的“大戶人家”,皇帝住的地方也是有影壁的。北京故宮的格局是由裡三層,外三層,層層嚴密分隔成若幹院落,包裹着至高無上的皇帝起居地。院内按其功能建造大殿、寝宮、配殿、閣樓、花園等等,其中門前影壁建築有多座,影壁上圖案内容多以牡丹、荷花、枝葉、水草以及仙鶴、鴛鴦、水鳥等為主。不過,内廷西六宮的西南太極殿則不同,大殿南有一座影壁内容是琉璃挂件舞龍圖案。這是故宮内除了著名的九龍壁之外,又一座以舞龍為圖案的影壁。

  太極殿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未央宮。未央宮之名源于漢朝,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蕭何監造,在秦章台的基礎上修建成未央宮,因其位于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龍首原上,且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所以在後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而明朝的未央宮也住過皇帝,嘉靖皇帝的生父明睿宗(興獻王)朱祐杬生于此宮,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啟祥宮。明神宗朱翊鈞在啟祥宮中居住過十幾年。

  到了清朝,對啟祥宮大修時,改名為太極殿。鹹豐九年(1859年)對大殿及院落進行改造,把太極後殿與長春宮連通。太極殿面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後出廊。太極殿的殿門對着前院宮牆拐角,古人信風水,皇家也不例外,為了辟邪擋晦氣,就建了一座高大的琉璃影壁,影壁幅寬10.4米,高約7米,石刻須彌座高1.6米。可能因這裡住過嘉靖皇帝的父親和萬曆帝,影壁的壁面上暗紅色底色,主題是琉璃制祥雲蟠龍圖案,中間橢圓形圖案是綠底祥雲,兩條黃龍圍繞火焰球上下翻騰,四角上各有一個三角形綠底祥雲舞蟠龍的圖案,頂部為直脊黃琉璃瓦,影壁前植兩棵柏樹。

  寺廟影壁藝術美

  東城區祿米倉胡同有一座古刹智化寺。明朝初年,司禮太監王振自己出銀兩建了家廟,并在後殿豎立了自己的塑像和石碑。明正統八年(1443年)改建成佛教寺廟,次年正月初九英宗皇帝下旨“敕賜智化寺”。明、清兩朝都對智化寺進行過擴建和修繕,清乾隆七年(1742年)山東道監察禦史沈廷芳請旨将寺内的王振塑像和石碑拆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寺内如來殿的精美木雕彩繪鬥八藻井被賣到國外,最終由美國的費城藝術博物館收藏。1949年後,政府對智化寺建築進行了多次修繕,1961年智化寺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智化寺的第二層殿稱智化殿,供奉着三世佛,佛像的背後是木闆屏壁牆,一般情況下,佛像背後是手持方天杵的韋馱護法神,而這裡的木闆屏壁牆背後是彩繪佛教壁畫,畫稱“地藏菩薩與十府冥王”,壁畫寬4.67米,高約3米,為明代繪制壁畫。壁畫的中央所繪地藏菩薩頭戴花冠,身穿袈裟,全身璎珞珠寶裝飾。右手持錫杖,表示戒行精嚴,愛護衆生;左手持摩尼珠寶,表示滿足衆生願望。菩薩兩側各有六人,其中左側身穿袈裟的比丘是道明和尚,右側與道明和尚對應的是闵長者,左右側其餘十人為冥府十王。整個畫面人物衆多,構圖嚴謹,色彩絢麗,線條流暢。尤其是地藏菩薩肌膚柔美,神情端麗,給人以超凡脫俗的感覺,仔細觀察是清新明淨的藝術享受。

  二十世紀前期,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智化寺後,認為其彩畫“為明代彩畫罕見的佳例”。

  北京的古寺廟中有影壁的不少,除了智化寺外,關嶽廟的影壁也較為有名。關嶽廟在西城區鼓樓西大街149号,其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原為清道光皇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的祠堂,祠堂位于醇親王府的北邊,中間是鼓樓西大街。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将祠堂改廟,最後一層後寝殿内塑立關羽、嶽飛像,把原醇親王祠堂改稱關嶽廟。2006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嶽廟坐北朝南,廟門隔着大街是醇親王府大牆,牆内後罩樓、花園及傭人居住房布局複雜,為了辟邪,建築了高大宏偉的琉璃影壁,影壁面寬32.8米,厚1.95米,高約6.5米。影壁頂部綠色琉璃瓦直脊帶鸱吻獸,刻花紋的琉璃扣瓦和滴水,仿木椽檐;中部綠琉璃磚鑲邊,中間紅粉刷牆,鑲橢圓形琉璃挂件,上有“山石枝葉牡丹”圖案,黑色山石,枝杈綠葉,綠叢中有15朵牡丹,周邊12朵花蕾組成,四角各設有三角琉璃挂件;下部為漢白玉須彌座,基座高1.35米。整座琉璃影壁是2010年在舊影壁的基礎上整體修複而成的。

  民間影壁愛吉祥

  延慶永甯鎮曆史悠久,永甯鎮南大街黃甲巷4号院是一處清朝末年建造的民居院落。過去住着哥兒倆,都是買賣人家,鄰街是廣亮式院門,院門内南北各一座青磚砌二門樓,分南北二院,迎面牆是磚雕影壁。

  這戶人家的磚雕影壁非常講究,磨磚對縫,磚的細縫做工考究,雕刻圖案精美。圖案背景環境是松樹、青竹、梅花、蓮蓬等;上有圓餅式的太陽,周圍環繞祥雲;下有山石岩塊,圖案中間穿插着一對仙鶴,一隻站立,另一隻飛翔;一對梅花鹿,雄鹿呈奔跑姿态,雌鹿口中銜着一枝靈芝;一隻毛猴頑皮地尋找着什麼,十分可愛。整個磚雕圖案内容豐富多彩,雕刻精良,拼接嚴緊,寓意有“吉祥富貴”、“平安長壽”、“封侯挂印”、“梅開五福、竹報三春”等等中國民間吉祥的寓意。磚雕手法以浮雕為主,個别地方是透雕,很有欣賞價值。

  影壁的四角各有一個三角形磚雕圖案,上部兩個三角形圖案是兩種不同的樹,南邊是葡萄枝葉,有一對小松鼠蹿上跑下;北邊是松樹,樹幹間有一對松鼠尋食找吃。下部兩個三角蔓藤圖案一樣,周圍邊框為雙竹節邊。

  兩旁磚雕立體字對聯:

  上聯:吉星高照平安宅

  下聯:福曜常臨積善家

  影壁的頂部磚雕仿木垂花檐,美觀大方,原來還有突出來的磚雕燈籠,可惜不知道什麼原因被砸毀了。壁檐為仿木椽圓扣瓦,滴水瓦頭是圓眼大嘴小胡須的勇士臉圖案,比較少見,最上邊是平直硬山脊。影壁基座為磚雕須彌座,束腰部由七塊不同的花草樹木圖案組成。這座民間宅院古磚雕影壁在北京地區是比較稀少的。

  爨底下村的影壁也非常有名。該村又稱川底下村,位于門頭溝區西北的大山裡,距北京城區90公裡。明代初,山西的韓姓人家移民到此,繁衍至今。明清三百多年,村民主要靠經商、馱腳、留宿積攢财富。

  村中古宅院21号是一處兩層套院,大門有個轉彎,牆上一幅壁畫,前後院都有正房和東西廂房。這家房主最愛給大家講述他家牆壁畫上的“福”字圖案含意:影壁的圖案為“松柏合抱福”,就是福字兩旁畫一松一柏;中間的“福”字是老輩子留下來的,有百年以上的曆史,這“福”字為白灰牆上黑墨書寫字,字上畫30朵梅花,叫梅花星,寓意“福星滿天”。

  最有講究的是“福”字的筆畫,“礻”旁的那點,形狀似蝙蝠,音落“福”字,有生活福運之意;“礻”旁的下部分,形狀似隻奔跑的鹿影,引申“祿”字官運亨通之意;而右邊的‘一口田’像是草書的“壽”字形,祝人長壽之意。這樣就形成了“福祿壽”的含意,大大豐富了原“福”字的内涵。房主對“福”字牆特别鐘愛,逢客必講,很多遊客都在此留影紀念。

  雖然在現在的建築中,已經很少出現影壁,但它始終是我們傳統建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建築學和人文學有着重要的意義,也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了解和保護老建築中的影壁,對于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

(原标題 老北京的影壁)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梁欣立

流程編輯 邰紹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