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揣度象形文字時,每每在不知不覺中尋找着某種規律,一旦尋找到規律,就會沿着規律深挖下去。
由此,我猜想,古人在創造象形文字的時候,也會根據某種規律進行造字。
如果我們解字的思維模式能夠和古人造字的思維模式重合,那麼,我們就能夠根據規律來解釋那些難以理解的字。
解釋象形文字的主要工作,不是水平高低問題,而是有耐心尋找模仿出古人的思維模式。
在此,對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中使用的天幹地支中的“地支”進行大膽的假設。不求完全正确,但求能夠尋找到古人造字的思維模式。
“子”,像胎兒正從母體出來,也有人說是嬰兒期,
如果“子”解釋為嬰兒,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按照嬰兒的思路往下猜:十二個地支,應該是孩子的成長過程。當然,十二地支的“子”,不同于“孔子的子”。
“醜”,《說文》解釋為:可惡也,指相貌難看。
網友@老牛古文字認為,“醜”是,指甲。我贊同這種解釋。因為這種解釋比較接近于假設十二地支是按照孩子的生長過程的模式。
“醜”解釋為:孩子長出了指甲,時不時的抓自己,當然也抓抱小孩的人。
“寅”,一般解釋為:矢,從囊中請出箭失來。
通常的解釋,遠離了孩子的成長過程。
“寅”,解釋為:孩子像箭矢一樣向前爬,表示小孩強勁有力,身體健康。
“卯”,一般解釋為:殷商用牲方式。
“卯”,孩子蹒跚學步的時候,時不時的有人抱着孩子的腋下。
“辰”,一般解釋為:'蟄,蟲在驚蟄時蘇醒後蠢蠢欲動的樣子。
“辰”,表示孩子在大人的幫助下,不斷向上爬。
“巳”,一般解釋為胎兒,一種求子之祭,後指嗣。
“巳”,可能是孩子的一種儀式,表示孩子已經結束了嬰兒時期,需要學習必須的知識。
“午”,一般解釋為:舂米的木椿。
“午”,孩子不是學習椿米,就是學習毛筆字。學習毛筆字的可能性很大。
“未”,一般解釋為,樹木,茂盛的樹木。
“未”,解釋為:用茂盛的樹木做成的木筆,模仿學習文字,練習書寫文字。
“申”,一般解釋為,閃電。
“申”,解釋為:用刀學習刻字,或刻寫文字。
“酉”,酒,酒器。
“酉”,舉行酒禮,标志着孩子已經成長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戊”,斧類寬刃兵器。
“戊”,孩子已經成長到學習兵器戊的年齡,并且學習兵器“戊”的使用。
“亥”,一般解釋為豬。
“亥”,孩子已經步入成年,學習殺豬,學習捕殺野豬,孩子已經到了娶妻生子的時候。
王室又增加了一位有生力量。生機勃勃,興旺發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