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梁
永康市舉辦的門業智能化改造現場推進會。 拍友 王家琦 攝
一年一度的縣域經濟排名,總是引人注目。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顯示,永康位列縣域經濟綜合競争力百強榜第47位,比前年上升了13位,是近年來最好的一次成績。
但這并不是永康曾經的最高光時刻。上世紀90年代,在強手林立的浙江縣域經濟集群中,永康的吸睛度相當高。本世紀初,永康一度雄踞浙中工業的“火車頭”地位,更是五金之都。但在2012年前後,永康制造業企業面臨轉型壓力,一度成為金華市唯一一個沒有完成工業性投入任務的縣(市、區)。
從高光到掙紮,永康的起起伏伏,與一種被稱為“浪潮經濟”的經濟現象息息相關。
一個保溫杯與一個經濟現象
永康的崛起是一個典型的浙江故事。
從地理環境看,永康境内多紅壤、多石山,地力不肥,人口卻多。這樣的生存環境注定了,隻有主動“求變”才能改變命運。
永康的不同在于,在這裡形成了一種極具地方辨識度的經濟現象——“浪潮經濟”。
什麼是“浪潮經濟”?曾任永康市委副書記的胡德偉在《永康浪潮經濟初探》一文中如是定義:當一個合适的具有較大利潤空間的産品出現,甚至僅僅得到這方面的某種信息,他們就立即“捕捉”,很快上馬,投入競争;而當這個産品不再具備合适的利潤空間或有虧損的危險時,他們又會盡快停産,轉而尋找合适的産品,由此便形成了“浪潮經濟”。
“浪潮經濟”的出現并非偶然。就時代背景而言,這一現象的出現受益于短缺經濟。
從上世紀70年代的舊三大件(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到80年代的新三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再到90年代的空調、電腦、錄像機。近半個世紀以來,因為短缺經濟這一基本特征,國内市場呈現出經典的排浪式消費特征。
永康人正是抓住了這種消費特征,順勢而為、踏浪而上,通過“短平快”的生産方式,利用熱銷産品賺一波“快錢”,然後火速轉戰下一款産品。這種靈活的市場行為,不僅讓永康企業完成了原始積累,也讓當地經濟伴随着“浪潮”螺旋式上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浪潮經濟”時代保溫杯生産車間(資料照片)。永康市委宣傳部提供
永康“浪潮經濟”的成名,始于一個小小的保溫杯。在國内,第一個研制出保溫杯的并不是永康企業,其他省市的廠家早就引進了當時國外最先進的生産線,然而,最終引領保溫杯風騷的卻是後來居上的永康人。
“當年就像一陣風一樣,短時間内,各種保溫杯和所有生産材料都可以在五金城買到,全國每90個人中就有一人擁有永康産的保溫杯。”一位長期經營保溫杯的商戶回憶說。僅1995年以來,永康全市規模的特色産品大上大下的就有三次:保溫杯、防盜門、滑闆車。當地将之稱為“舉國同杯”——保溫杯;“緻富有門”——防盜門;“路在腳下”——滑闆車。
這種獨特的經濟現象引來廣泛關注,就連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琏都專門前往永康調研“浪潮經濟”。
他評價說,全球經濟一體化後,僅僅靠吃苦耐勞、敢冒風險的精神是不夠的,還要有敢為人先、敢于創新的魄力。從永康“浪潮經濟”現象背後,可以發現永康人有着強烈的自我發展、自我創新、自我提高的欲望,市場創新意識也十分強。
從遍地開花到失單後痛定思痛
“浪潮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模仿。
永康永江公司可以算是當地滑闆車的引領潮流者。當年,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在美國訪問時,看到有人在騎這種新奇的東西。他覺得,這東西永康也能做得出來,于是帶了一輛回來。半個月後,這家企業就仿制成功,并将滑闆車推銷市場,成為一時的消費熱點。
誰也沒想到,永江公司的“頭口水”剛咽下,滑闆車就從單個企業的新産品演化為區域化的“集體合唱”。“一哄而上”的結果就是,滑闆車國内價格從最初的300多元降到後來的100來元,最低甚至隻要60元,導緻很多企業剛把車子生産出來就直接倒閉。
這款“浪潮産品”如此之短的生命周期讓人始料未及。同樣的命運,也發生在保溫杯市場。
1996年,永康保溫杯生産企業超過1000家,呈現“有廠皆杯”的火爆一幕。然而,同類生産線的大量上馬,給這些企業帶來的并不是好效益。保溫杯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讓許多企業虧了老本。
永康市千喜集團特種纖維生産車間。拍友 王家琦 攝
從流行時的“遍地開花”,到浪潮過後的“哀聲一片”,其根本原因在于模仿的門檻不高,跟風企業實在太多,在本地就形成了相互殺價的怪圈。
這種“痛”,永康人最先領悟到。2004年年中,全球最大的零售連鎖企業沃爾瑪前來采購,向永康幾乎所有相關企業出示了一張“天價訂單”。
商戰開鑼了!永康企業誰也沒有意識到他們最大的對手不是采購商,而是他們自己。詢價、報價、考察……對方采購團隊在永康走了一圈後,幾乎所有的滑闆車企業底牌盡露:為了拿到訂單,他們在不經意中讓對方得知了每個零配件的成本價格。最終,采購商把大訂單進行了分解,隻向企業下最低價的産品訂單,永康企業幾乎無利可圖。
這一場“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舉動,讓永康開始警醒——靠模仿是走不長遠的。由于怕被同行模仿,一些企業不願意投入資金進行新品開發。迫于無奈,永康休閑車運動車業協會當年專門制訂了一條維權公約,160多個會員企業共同簽訂“不模仿不侵權”的承諾。但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這種方式收效甚微。
漸漸的,越來越多人開始發現,這種經濟現象有着雙重性,科技含量不高、惡性競争激烈,是“浪潮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果。這也是多年之後,“浪潮經濟”越來越少被當地企業界和政府官員提及的原因所在。
從模仿到創新 換個方式逐浪
“劫後重生”的保溫杯,是“浪潮經濟”變遷的見證者。
就在保溫杯市場跌至“冰點”之時,浙江飛鷹不鏽鋼制品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從日本、韓國引進高技術含量的新型保溫杯生産線,先後派出20多名員工到韓國和日本學習生産加工和檢驗檢測技術。
“别人下馬了,标志着市場開始成熟了。我此時上馬,隻做精品,照樣可以賣一等的價錢。那麼,我與其他人競争,起點是不一樣的。”飛鷹掌門人吳少華當時回應說。
很顯然,一些頭部企業率先從“浪潮經濟”中領悟過來,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抓手”就是科技創新。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浙江哈爾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把杯子做得更好,“哈爾斯”每年投入巨資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從不鏽鋼杯到智能杯、輕量杯,不斷創新并成功上市。在保溫杯這個似乎已“過氣”的“浪潮産品”領域開辟出了新天地。“手握創新‘利劍’,我們牢牢占據了國内行業老大地位。”企業負責人歐陽波說。
在這些企業的帶動下,“風向”開始發生轉變,從相互模仿變為争相創新。
此外,在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産業集群的“突圍”中,當地政府的“有形之手”也是頻頻發力。針對中小型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永康主動對接高新技術科研機構,中科院甯波材料所等5家國内科研機構在永康設立技術轉移工作站,為五金産業搭建公共科技創新平台。
為了提升重點企業的智能制造水平,永康鼓勵企業創新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和工業APP融合應用模式與技術,建設了一批具有典型示範作用的智能生産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
在這個過程中,“浪潮經濟”始終沒有在永康消失,仍然以其内在規律在悄悄運行,隻是逐浪的方式發生了轉變,從過去的“模仿”變為“創新”。
胡德偉認為,近年來,在火熱的“浪潮經濟”年代之後永康似乎沒有再出現大的浪潮,但從這些年的中國五金博覽會上可以發現,永康企業通過生産技術、工藝材質、産品設計的主動創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産品質量,深深紮根市場,形成了一批強有力的生命周期更長的“浪潮産品”,從而掀起新一波經濟浪潮。
“新浪潮”中 誰能乘風破浪
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超大規模的内需市場即将釋放,消費形式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漸成主流。
這種變化,是新發展格局之下呈現的時代特征,也為永康五金産業提供了曆史性的發展契機。
2020年,疫情重壓之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永康面臨窘境,外貿訂單的不确定性,迫使一些企業開始思考新發展路徑: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他們打開一扇機遇之門。于是很多企業開始轉頭向内,“掘金”更為确定的國内消費市場。
國内市場怎麼做?面對消費升級之下的内需市場,企業發展的邏輯早已大不相同,光靠模仿和跟風是行不通的,如何最快速度适應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成為永康企業必須面對的新命題。比如,定制化消費正在蓬勃興起,新一代信息技術給消費者帶來了智能化和場景化的消費新體驗,如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呢?
考慮到自身渠道不足,永康市堂勝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呂偉超在去年不斷物色合作夥伴,從國内保時捷代理商到國内知名奶粉品牌,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開發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兒童滑闆車。
“我們做歐美訂單時開發的很多車型,稍加改造和創新,就可以為各類客戶定制,為他們提供專屬服務或專屬産品,從而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呂偉超的小試牛刀迎來不小收獲,短短兩三個月,企業國内銷售額就比同期增長了3倍多。
再如,粉絲經濟是當下消費亮點,不論是依靠明星影響力,還是直播“種草”,正在全方位滲透到日常消費中。
去年,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鵬在李佳琦直播間“翻了車”,但依然鐘情于直播。為此,他連續投入了上百萬元打造了6間風格迥異的直播間,并組建一個15人專業團隊探路“新零售”,主打設計感、小型化、輕量化的廚具産品,受到了消費者青睐。
繁忙的電商業務。 拍友 王家琦 攝
過去一年裡,永康正在努力尋找各種突圍方向,如拓展品牌渠道、轉戰電商平台、嘗試新零售等。去年9月,永康市獲批全省首個“浙江省外貿企業開拓國内市場産業示範區”試點。為什麼是永康?除了衆人熟知的産業鍊條完備、電商基礎強等因素外,更關鍵的是永康在面臨風雲突變的市場時,早已練就了一身随風逐浪的本領。
一場疫情,讓世界經濟發生着深遠變化。面對家門口的世界級市場,誰能率先跟上新發展格局的時代步伐,率先将創新驅動作為發展動力,誰就能在大時代中乘風破浪。
這對永康來說,或許是追逐“新浪潮經濟”的内涵所在。
【浙江新聞 】
浪潮經濟(名詞解釋)
1995年始,永康接連出現一個個新的工業增長點,像一個個巨浪推動着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大的“浪潮”有三次: 保溫杯、防盜門、滑闆車;小的“浪花”就更多了: 摩托車配件和整機、拖把、雙層口杯、農用運輸車、太陽能熱水器、健腹器、迷你車等。這些工業增長點雖然延續時間長短不一,影響力有大有小,但其軌迹都經曆了引進初試、擴張膨脹、自由競争、淘汰衰退、整合發展等階段,其起伏猶如市場經濟大海的波濤,一浪推一浪,故稱“浪潮經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