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7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40年忠一事,“籃球瘋子”讓山區女孩“籃球”“大學”夢雙圓》的報道。
眼前這位苗族漢子皮膚黝黑,身體健碩,一身運動裝扮,走起路來腳步輕快。隻是當他與人交談時,嘶啞的聲音才讓人感覺到他的疲憊。
從淩晨五點半到晚上九十點,從訓練場、隊員宿舍到他家,記者幾乎一整天跟着他的腳步。不能分心,否則嘶啞的聲音和飛快的語速,會讓人錯過他精彩的“訓詞”。
他訓練的女子籃球隊,培養了40多名國家一級籃球運動員和100多名二級運動員,“每個隊員好比一棵小樹苗,是家的希望”。
他是“籃球瘋子”,從1982年至2022年,從參加工作到退休返聘,40年堅守一支女子籃球隊,在貴州雄踞冠軍寶座多年,在全國最好成績走到第四。
他教體育課,當班主任,培養的球員打籃球拿冠軍,順利考上大學,讓少數民族山區女孩“籃球夢”“大學夢”雙圓。
他就是貴州省銅仁民族中學退休教師、銅仁民族中學女子籃球隊教練張進華。
提升女隊
1982年,從貴陽師範學院(貴州師範大學前身)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的張進華,進入銅仁第三中學(現為銅仁民族中學初中部)當老師,他是學校裡唯一體育專業本科畢業的體育老師。
工作第一年,因為“天之驕子”的緣故,張進華被推選為體育教研組組長。不過,他和籃球是陌生的。
學校有一支男子籃球隊,教練由體校畢業的一位體育老師擔任。“他們男籃打球打得好看,所以就由體校畢業的老師當教練,我不是專業學籃球的,所以隻能帶女籃。”張進華回憶說。
女子籃球隊創立之初,幾乎是一盤散沙。如果有時間,七八個隊員就湊在一起打打球。
張進華是靠田徑“發家”的。他初中時在銅仁地區拿過400米、800米冠軍,在同學間有個綽号叫“跑不死”。田徑冠軍的那股韌勁兒伴随他一生。教學之餘,他一門心思鑽進籃球這片新天地。
“沒有男籃好看”,對張進華來說,這種聲音是刺耳的。既然是“跑不死”,他就有足夠的精力。時間在跑,張進華和球隊也在跑。在曾擔任過女隊隊長的龍勝珍等老隊員看來,“那些微不足道的變化,成為球隊走向輝煌的基礎”。
張進華自身的成長也是有力見證,1992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體育教師。由于球隊訓練有方、成績出色,1993年組織上安排他到銅仁師專體育系任黨總支書記。那時,他帶領的女隊已經拿下銅仁地區中學生“三好杯”冠軍、貴州省中學生“三好杯”冠軍的驕人戰績。
從1994年開始,張進華因為出色的工作業績輾轉多地,不過,他與籃球的緣分一直沒斷,離開學校的幾年裡,他始終沒有停止對球隊的訓練。1999年,他回到起點,到銅仁三中任副校長。
本世紀初,張進華的女隊從七八名隊員擴充到将近20名隊員,教練和隊員争氣,老師學生都說“女隊打球比原來好看了”。
當時有一種風尚,學生籃球打得好,體校、衛校、農校、财校搶着招。畢業之後分配工作,單位更是當寶一樣。考學校、進單位,張進華教出來的學生可謂“一溜水的順”。就這樣,大家都知道了銅仁三中那支女子籃球隊。
破繭成蝶
随着戰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很多學生慕名而來。張進華想讓這支隊伍更好更強,于是下決心從建制、訓練、梯隊、賽制、規劃等各個方面加以完善。
大約從2010年起,張進華開始對女隊管理進行規範。無論初中還是高中,住宿、吃飯、進出學校等實行集中管理。所有隊員按照入學班級正常開展教學,訓練時間主要安排在早上、晚上以及周末。
“既要把學習搞好,又要把籃球打好,脫一層皮哪裡夠啊!”這是張進華反複強調的,作為球員,不能松松垮垮,打就要打出名堂;作為學生,不能不務正業,學必須學到東西。
每天早上五點半,女隊幾間宿舍的門會被準時敲響。洗漱完畢,集隊出發,直奔訓練場。大約六點,準備活動開始,接着是持球、運球、傳球、防守、跑位等基本功訓練。一個半小時後早餐,之後各自回到原班教室上課。
這是一群年輕姑娘,年紀最小的才13歲。但别小看這群姑娘,她們中絕大多數都是國家二級籃球運動員及以上。為了激勵自己變得更好,球隊還有一個血性十足的名字:銅仁女籃狼隊。
“憑什麼打赢别人,要像狼一樣,要不然做夢都别想。”這是張進華對隊員講得最多的一句話。
隊員們隻有周日下午可以休息。為了擠出早上的訓練時間,她們比其他同學起得早;晚上除了訓練,還要拖着疲憊的身體寫作業。姑娘們日常最渴望的事就是“睡個大覺”。
張進華心疼,但他不能手軟。這些年來,不少學生都實現了“籃球夢”“大學夢”,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找到理想工作。“隻有吃盡苦中苦,才能破繭成蝶啊!”張進華說着,眼圈紅了。
除了擔任體育老師,張進華還當過高中班主任。根據平時觀察,他發現籃球打得好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屬于“雙差生”——學習差、表現差。從球隊吸納的學生來看,基本也合這個理。
他下決心從做人開始,慢慢調教這些“調皮匠”。球隊訓練室隔壁是女隊食堂,一日三餐自己做,鍋碗瓢盆自己洗,夥食費也由學生自己管理。
在銅仁三中做安保工作10多年的陳鐵漢,對女隊很了解。“15号膽子大,6号野得很”,“張老師又是教練又是爹媽,要不然這幫‘妹崽’籃球打不好,大學也上不了”。
“兩夢雙圓”
在銅仁三中籃球場,成年男子和未成年女子之間的籃球賽,是一道“回頭率很高”的風景線。組織進攻鎮定自若,交叉跑位配合默契,三分投籃應聲落網,記分牌兩旁的隊員加油呐喊。
每個禮拜,都有兩三支男隊和張進華的女隊打比賽,有中學的男教師聯隊,也有政府部門的男職工聯隊。原來,這是張進華為了提升女隊比賽強度,專門邀請熱愛籃球的男隊陪她們練球。時間一長,大家都把陪練的男隊喊作“陪狼隊”。
記者觀看了一場比賽,對方是政府部門男職工組成的隊伍。入場開球的時候,從身高體型差距看,會以為女隊是以卵擊石。但進入比賽,女隊打得更有體系、更有組織。
結果,女隊輸了幾分。原來,這隻是張進華的替補陣容,并且因為加練,要求她們“不能放開打”。如果首發陣容出場,在這片球場上,“她們想輸都難”。現場一些熱愛籃球運動的成年男子,經常來和女隊切磋。他們很服“狼隊”,“都是正兒八經和她們打,但很難打得赢”。
一個搞田徑起家的體育老師,憑什麼把女子籃球隊培養得如此出色?張進華的答案是,熱愛+刻苦+學習。為了解決“專業”的問題,張進華五湖四海到處跑,他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個道理。
2011年,張進華帶隊在浙江海甯參加比賽,小組賽遭遇四川宜賓第三中學,輸了30多分。這讓他明白,在“沖出貴州、走向全國”的征程上,女隊要走的路還有很遠。賽事結束,他帶着楊玲華、餘迪、唐婷3名主力隊員,去宜賓第三中學向籃球運動員出身的教練唐思碧“求取真經”。
2013年,當他們在一次邀請賽上再次相遇的時候,張進華球隊的整體排名竟然超過了教練唐思碧的女隊。對方開玩笑說,“現在不敢再教你們了”。
重慶南開中學、上海向明中學等學校,女子籃球隊在全國都是響當當的。張進華每次帶上三五隊員,“去接受全國重點女籃的暴揍,然後帶着失落回到貴州,流完淚水再流汗水”。
從1982年到2021年,球隊赢得冠軍過百、獎牌上千,培養出40多名國家一級籃球運動員和100多名國家二級籃球運動員。這些生長在大山深處的姑娘,遇上“嘴上兇心頭軟”的教練張進華,籃球和大學“兩夢雙圓”。
張進華不求報酬。退休後學校返聘他,每個月工資7000元,希望他繼續培養女隊。張進華一分沒要,繼續率領“狼隊”出發。
10多年前,張進華的嗓子就犯了病,嘶啞、幹咳,他說這是老師的職業病。“張老師聲音越來越嘶啞,他一天太累了。”在一旁協助訓練的高三隊員陳思源,很心疼他。
張進華愛每一個隊員,他想用體育精神改變她們的人生。
他有兩個憂心的地方,一個在當前,學生住宿訓練條件局促;另一個在未來,他的接力棒交給誰。他希望有人接棒并且能夠跑好,但現在,那個人還沒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