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3 16:18:2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1

有朋友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麼意思?你贊同這種說法嗎?


​這是名句,小孩子都能背,詩句本身不難理解,但是你要問現在的年輕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估計就很難答上來了。是以才會有朋友提問“你贊同這個說法嗎”,很顯然他就是很年輕的一代人,無法理解古人對空間廣闊的恐懼甚至大于時間的流逝。

不要說小孩,就算是我們,現在也很難真實體會到王勃在寫出這首送别詩時的離愁别恨。從古到今,送别詩一直在詩歌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當我們讀到這些感情深沉的送别詩時,總會有一種見證生離死别的感覺。

離别,在古時候就那麼重嗎?

确實是那麼重。

古人這種離别之情,我們不太好理解,是受到了科技發展的限制。不同時代受到的限制,有物質方面的,也有認知方面的。今天我們網絡發達,聯系方便,現在的小朋友們,手機已成為了生活摯愛,無所不能。他們怎麼都想象不到十幾二十年前,我們連固定電話都沒有的時候,朋友之間要如何聯系——如果跨越城市,有比較要緊的事情就打電報,不着急的話就寫信,一封信來去大半個月,僅僅相當于咱們現在在微信上說個“在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2

所以我們這代人,喜歡木心先生的《從前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

現在的小孩即使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電視、視頻、小說)當年的狀态,也沒有辦法體會。寫封信,得半個月才收到回信,那種等待的煎熬和收到回信的喜悅,他們永遠無法感受到。他們能想象到,但是不可能真切體會那種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年輕的編劇可以讓古裝劇中人、小說主角一天走遍半個中國的原因,他們當騎馬是高鐵呢。

所以,要理解這兩句詩,就必須把文字放到詩裡面,結合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情況來進行解讀,感同身受作者當時的情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是初唐詩人,著名的神童,九歲就寫出《指瑕》,對《漢書注》進行指正。十六歲中進士,賜官“朝散郎”,在沛王府上作“文學”之時,寫了《檄英王雞》,被認為不務正業,被撤職。後來因為私殺官奴被判死罪,遇上大赦。出獄後去看望因為自己犯罪被貶官的父親,回程渡海之時落水,驚悸而死。年僅二十七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3

這是個奇特而短命的人生,因為出道早,王勃還是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優秀作品。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正是他的經典作品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和《滕王閣序》中的“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鹜齊飛”句,互相輝映,讓他在詩詞史、文學史上彪炳千古。

我們通過平仄對比,會發現這首作品完全符合格律詩中五律的格式,而這個時期,離平仄格律的成型大概有四五十年的樣子。這說明平仄格律是詩人們共同的選擇,是永明體之後不斷演變、歸納出來的結果,是符合詩歌音律發展的,在當時來說“今體詩”是先進的文學理念。

沒有格律的時候,詩人們都寫得符合格律了。武周時期的宮廷詩人不過是總結、歸納出來這些規律提供給後學使用。

我們主要看内容,就不分析平仄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是中國曆代政府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杜少府,姓杜的一個官員,從長安出發去四川蜀州上任。王勃去送他,寫了這麼一首詩。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三秦、五津都是地名。城阙(què),城門樓,代表長安城。秦朝末年,項羽滅秦之後,把關中分為三個區,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将,“三秦”因此得名。輔,護衛,保護。這是一個倒裝句,意思是城阙被三秦輔。長安城被三秦大地護衛着。五津是指蜀州岷江有五個著名的渡口,用來代指四川。望,遙望。因為太遠,看不着,所以隻看到迷茫一片的風煙。

三秦輔城阙,望蜀州,見風煙。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我和您一樣都有離别意。離别意,離别的情緒,離愁别恨。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命運相似,同是宦遊人。宦遊是指為了做官離開家鄉。王勃是山西人,到陝西長安做官,所以也是宦遊。

我們命運相近,處境相同,所以離情别緒是相通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整個中國被稱為“海内”,也就是當時人們心中的全世界。古人認為天子腳下是世界的中心,陸地四周都是海。

即使我們天各一方,隻要互為知己,心靈相通,就好像鄰居一樣。

這是很安慰人的話。心心相印,像鄰居一樣,有什麼離别意呢?但是作者和遠行人能否借助這兩句詩得到慰藉和解脫嗎?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歧路,就是岔路口。巾,衣服,腰帶。我們沒必要在分别的地方,讓淚水沾濕了衣服。兒女情長,共沾巾,一塊哭。

沒必要在分别的地方,像小孩子一樣哭哭啼啼。

那是因為已經在哭了,所以才說沒必要這樣啊。字面上是安慰,沒有愁緒,可是實際上離愁很濃厚。不僅理解離别意,還在歧路共沾巾,然後互相安慰不要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6

這就是整首詩的内容,隻有首聯寫景,後三聯都是感情描寫和勸慰,以達到自我寬解、互相安慰的效果,反而寫出了離别之情的沉重,兩人感情的深厚。

我們今天是真的實現了“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是真的沒必要了,随時都可以視頻聊天,不就跟鄰居一樣?科技的發達,讓我們天涯若比鄰。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無法理解他們怎麼兩個大男人在離别的時候要淚沾巾,好像再也見不到了一樣。

實際上王勃和杜少府還可能真的就此一别,就再也沒有見面了。王勃幾年後就去世了。像李白、杜甫分别之後還過了幾十年,但兩人也沒有機會再見面,隻能互寄詩文表達思念。

現代科技拉近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把世界都縮小了。古人分别都是生死之别,所以要設想、體會當時那種真切的離别意,才能理解透徹。

在舊時代,每一次分别都有可能永不再見。身處地球村的我們,也許隻有熱戀中的小情侶,一分鐘都不願分開的那種,才會有這種感同身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還是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7

科技越發達,人情越淡薄。對王勃說來隻是一種美好願望的“天涯若比鄰”,如今已經真實存在,但是“海内存知己”這種知音尋覓卻依舊和以前一樣的難,甚至更加難了。

好像是這麼回事,又好像不是這麼回事。

但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這兩句詩都是值得大大點個贊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