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建築頂部三角形山花的端頭中楣(Frieze) 和飛檐塊( Conrnice blocks )的結構細部,三隴闆間的石橫梁都加鐵釘連接在一起以保護頂部結構的堅固,共上的端頭部分也為石造。端頭的正方形凹槽上設置角獸,這部分出檐也是石質,并由加固的鐵釘将這部分與下面的結構相連接。
建築檐下、柱頂墊石以上的部分也可以用連續的浮雕圖案裝飾,這種浮雕可以預先雕造好,再粘貼到建築上。此圖所表現的是一次大型戰役的戰鬥場景,來自公元前553年建造的小亞細亞的哈利克納蘇的莫索列姆陵墓( The Mausoleum,I Halicarnassos 553 B.C.)。
裝飾性的人像與葉形圖案作為建築最頂部的裝飾( Acroterion at peak of pediment), 為了使三座雕像保持平衡對稱,還在山花上設置了小塊的凸起基座。頂部所設置的裝飾物要注意與建築細部的裝飾風格相協調。此石雕飾來自公元前490年建造的安吉那神廟(Temple at Aegina B.C.)。
這是一種最具代表性的希臘山花形式,山牆内有大型雕刻作品,山牆外三角的中部及兩端還設有不同的角飾。山牆内的大型雕刻作品一般是提前制作好,然後吊裝上去的。
三隴闆之間的面積可以留做空白,也可以進行裝飾。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座建築中隴間的裝飾圖案都是相同的,而且這些圖案多以神話故事和具有象征意義的标志為題材雕刻而成。圖中所示的圖案描繪的就是一則古老的傳說中英雄打敗一半是公牛、一半是人身的怪物米諾陶的情景。
這是古希臘多立克柱式的頂部結構,從下至上依次為:方形的柱頂盤。連接各柱子的過梁,也稱為束帶,通常指的是建築中的橫梁(Lintel), 采用石頭或木頭結構,是建築中主要的承重構件。裝飾性三壟闆,柱上不可缺少的裝飾性過梁,也可以雕刻成一條連通的裝飾帶。 托檐石、淚石,以及最上部的檐冠,這三部分用不同的線腳組成斜檐的形式,還可以雕刻各種花紋進行裝飾。
同多立克(Doric)柱式一樣,多立克式的大門形象也相當簡潔。大的輪廓也仿照自柱式,由頂部逐級擴展的線腳、凸出的]頭和簡潔的門]框組成,整個大門隻通過最簡單的直線線腳裝飾,簡潔而不失清秀,既樸素又大方。
這是古希臘神話中緻人死亡的三個醜陋女神之一,人們根據想象把她雕刻成多種形象。這種梅杜薩(Medusa)的形象幾乎就是按照現實生活中的女性雕刻的,隻是在頭部加上了詭異的翅膀以顯示她的神秘身份。梅杜薩的頭像經常被作為裝飾題材,以石雕的形式出現在古希臘建築之中。
獅子圖案的裝飾細部(Detail of lion's head) 是西方古典建築中經常用到的。這種可以出挑的石雕裝飾形式設置在屋頂檐部作排水口之用,是一種美觀又實用的構件。
由于建築頂部采用木結構的坡屋頂形式,因此隻有在屋頂下較高的空間才能出現這種兩層的雕刻形式。古希臘建築屋面坡度平緩,牆面極少開窗,因此室内光線相當昏暗。盡管如此,建築内部還是極盡裝飾,其構圖手法以水平和垂直線為基本原則,古典建築的平緩、穩定、對稱等特征得以深刻體現。
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ion)是衛城中的另一座主要的神廟建築,主要用于存放神聖的祭祀物品和紀念品而建,因與神話傳說中的許多聖地相聯系,所以在古希臘時期也倍受人們的重視。伊瑞克提翁神廟所處地址的平面極不理想,為一處三段階梯式的基址,隻在中間一段有較為平坦的地面,所以神廟也因勢而建成了三段式,由北部愛奧尼克的大柱廊,中部主體神廟部分、南部少女柱的小柱廊三大部分組成,并通過柱式高低的變化來達到總體的平衡。伊瑞克提翁神廟的另一個特别之處在于,在中段柱廊門]的兩旁還各設有一個窗戶,這對于大多數封閉的神廟建築來說也是十分罕見的。此外,神廟中遺存的門門框雕刻裝飾也十分精美,為後期諸多建築多次仿效。
各種柱式檐部的主要結構是基本相同的,以多立克柱式為例,柱頭上設置檐底托闆,再向上是連接柱子的額枋,額枋通過一條細長的裝飾邊條與檐壁相連接,檐壁上由裝飾性的三隴闆與嵌闆相間組成,再通過一條布滿裝飾的水平檐冠過渡,最上面的就是建築屋頂的檐口部分。
神廟主體采用愛奧尼克柱式,但在局部也有變化。這個北門廊(North Portico of the Erechtheion)采用了兩個小壁柱的形式,雖然小壁柱有獨立的柱頭、柱身和柱礎,但是無論車材質還是裝飾圖案上都與大柱相對應,形成了既相區别、又相聯系的獨特柱式,與旁邊的愛奧尼克柱式産生對比,豐富了建築面貌。
自己學習的同時陸續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盡量做到定期分享一個章節,分步學習,讓所看到的知識能夠吸收并在工作中應用。本書作者為王其鈞老師,有性急非要一次看完的朋友可以自己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