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1章第2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這一節主要是講細胞結構上的統一性和差異性。最大的難點是要記住這些結構的相互關系和名稱,尤其初中基礎不好的同學。
要記住一點:生物最佳的記憶方法是圖像記憶法!!
下面主要通過圖像比較來講這1節的知識。
這是這1節的教學目标及重難點和課時安排。
教學大綱上建議是兩個課時完成。由于其中1個課時是顯微鏡觀察實驗。所以,今天把顯微鏡知識點也在這裡一起講了。這一節我是按照我的知識邏輯順序來講的。
01 知識點學法構建——抓住生物概念的主次關系這一節涉及到三個知識點:
一、觀察細胞;主要是涉及顯微鏡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這是知識重點。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涉及細胞學說的内容及情感價值觀教育。
從知識點來看,真正難點的生物學知識就是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比較。這也是許多同學經常弄錯的地方。為什麼弄錯呢?因為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概念主次關系。
再看一遍課題《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那麼,同學們心中是否清楚:對于細胞而言,是統一性是主要的,還是多樣性是主要的?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是學好這1節的核心。這個問題明白了,這1節的知識邏輯就非常清晰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結構名稱的記憶了。
答案就是:統一性是主要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是次要的。
上一節講過生物學的一個基本結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即,除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以細胞為基本單元組成的。并且,個體的功能也是建立在單個細胞功能基礎之上的。
為什麼所有生物的基本組成單元都叫做細胞呢?因為它們結構相似,具有統一性。
02 細胞的統一性下面這幅圖是課本上的問題探讨的圖片。名稱我已經給出來了。這4張圖是要求能夠記住識别的。有的同學會問:這個圖片怎麼記憶呢?就是看細胞的形狀。
課本問題探讨圖片
動物細胞大緻都是球形(平面圖為圓形),植物細胞大緻上都塊狀(正方形、長方形、多邊形)。
第一幅圖涉及到一個常識,就是人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中間帶透明的那些小球)、白細胞(圖中間最大的、細胞中央有一團黑的。整個圖中隻有這一個白細胞)、血小闆(這個圖中看不出來)。這4張圖共涉及到5種細胞,形狀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它們所處的位置和功能不能導緻的。
但它們都叫做細胞,說明它們有共同的結構(共性才是主要的)。
所有的動、植物細胞都有共同的三大結構(這是主要的,記住了),從外往内依次是: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見下圖。
細胞基本結構
把各個名稱的指向結構位置看清楚,要細緻看。有同學可能發現植物細胞中怎麼多了個藍色的結構啊。那就是差異性,第3章來講。
形狀、大小、具體小結構有差異,是次要的。
03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再來看下面這兩個細胞圖。
動物細胞與細菌細胞
這張圖中動物細胞與細菌細胞都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但是兩者又有區别,細菌細胞與動物細胞相比少了些結構。仔細觀察,發現少的結構在細胞核:與動物細胞相比,細菌細胞核外面沒有那個圓圈(稱為核膜),也沒有那個褐色圓點(稱為核仁),隻剩下一團線條狀的結構了。
注意:動物細胞中的那團線條與細菌細胞中的那團線條不是代表同一個結構。
動物細胞中那個線條狀的結構叫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細菌細胞中那個線條狀的結構就是一個環狀DNA折疊而成的,沒有蛋白質與它結合。所以,它不能叫染色體,就叫DNA。DNA是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儲存着遺傳信息,所有細胞必須要有的(特殊例外)。
現在在來觀察兩個細胞的區别:動物細胞多了核膜,就像專門為DNA建了一間房子;而細菌細胞的DNA外面沒有核膜,相當于沒有給DNA建單獨房間。所以細菌細胞要簡單低等一些。從生物進化順序上來看,細菌是先出現的,是低等生物。
科學家就根據有無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這是主要區别),把細胞為分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真核的含義就是真正的細胞核;原核的含義就是原始的細胞核。科學家把DNA存在的那個區域,又稱為拟核。下圖是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細胞核的區别: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核區别
一、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别
真核細胞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原核細胞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關于原核細胞有無細胞核問題在高中階段一直存在争議,也比較頭疼,關鍵是要面對高考。既不能說無細胞核,也不能說有細胞核。通常要描述比較嚴謹。以下三種答法是正确的:原核細胞無核膜、原核細胞無成型的細胞核、原核細胞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大學裡是直接說成原核細胞無細胞核的。)
我們把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包括三大類:動物、植物、真菌。
原核生物主要有兩大類:細菌、藍藻。
下圖是高中階段的常見分類。
生物分類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除了細胞核的區别外,還有什麼區别呢?
二、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比較
細胞器是細胞質裡面的小結構,第3章再來講。
從這個比較可以看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與細胞質。主要區别在細胞核,真核細胞有成型細胞核,原核細胞沒有成型細胞核,隻有拟核。
下面講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兩類原核生物:細菌和藍藻。
三、細菌(原核生物)
下面這是細菌模式圖,各個結構名稱及位置要記住(其中鞭毛結構有的細菌有、有的細菌無)。
細菌模式圖
細胞膜在細胞壁内,緊貼着細胞壁,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所以通常就把細胞壁的内層當作細胞膜。
細菌絕大多數營腐生或寄生生活,屬于異養生物。(這些概念如果不懂沒關系,以後會進一步講到。)高中階段涉及到的自養細菌隻有一例:硝化細菌。
高中常考的細菌如下: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杆菌、破傷風杆菌、醋酸菌、固氮菌。
補充一點,真菌與細菌種類。
真菌與細菌種類
四、藍藻(原核生物)
下圖是藍藻結構模式圖,紅色标記的各個結構及位置要記住(藍色标記是因為有的同學好奇那是些什麼結構給出來的,不需要記。)
藍藻結構模式圖
注意:藍藻細胞的細胞壁不是最外層,是第二層。
藍藻的知識點多一些,除了上面結構之外,還有記住色素成分,營養方式、藍藻種類。
下圖是藍藻種類:4種。高中除這4種藻是藍藻,屬于原核生物。其他的藻類都是植物,屬于真核生物(如衣藻、小球藻、黑藻等)。
藍藻種類(4種)
下圖是藍藻的呈現形态。記住藍藻細胞的細胞質中有兩種色素:葉綠素和藻藍素,是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因此,藍藻是自養生物。
藍藻形态
到此為止,把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介紹完了。大量篇幅在講結構名稱。現在再簡單歸納一下。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具有統一性:都有細胞膜、細胞質、都有遺傳物質DNA。這是主要的。
區别是次要的,有兩處區别。
主要區别在細胞核: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真核細胞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原核細胞除有無核膜外,核區還沒有核仁和染色體,隻有一個環狀DNA,又叫拟核。真核細胞有核膜外,還有核仁和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其次,細胞質也有區别: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隻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真核細胞細胞質中有包括核糖體在内的多種細胞器。
04 細胞學說的建立這個基本上沒什麼理解的。簡單記憶一下主幹。
一、建立者: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
二、内容(3點)
細胞學說内容
三、細胞學說的意義(2點)
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四、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細胞學說建立過程
05 顯微鏡觀察細胞這是實驗技術,就是多觀察,多做。
顯微鏡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去認識各個結構,去調試觀察裝片。光靠背記,永遠是低端的。
一、目鏡與物鏡
目鏡與物鏡的區别
二、高倍鏡與低倍鏡觀察視野區别
高倍鏡與低倍鏡視野
為什麼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呢?
這與物鏡的結構有關,物鏡越長,鏡頭孔徑越小,通過的光線就越少。
三、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總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放大倍數是指邊長的放大倍數,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倍數。
【例】已知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有64個分生組織細胞。将物鏡轉換為40×後,則在視野中可觀察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 ( )
A.2個 B.4個 C.8個 D.16個
【解析】“視野”的含義是面積。而物鏡由10倍轉換為40倍,在以前的基礎上放大了4倍,這個4倍是指邊長放大了4倍。換算成面積是4×4=16。即面積放大了16倍。再由于放大倍數與視野範圍成反比。所以,這時看到的細胞數目為:64÷16=4,即4個細胞。故先B。
四、成像規律
成像規律:
顯微鏡像與實物是倒置關系:上下颠倒、左右互反。
若觀察的為“b”,則顯微鏡中看到的應為“q”。
五、裝片移動規律
若要把物像中的某一目标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向着物像所在的方向移動。
六、亮度調節
若增加亮度,應使用凹面鏡和大光圈;若降低亮度,應使用平面鏡和小光圈。
七、清晰度調節
低倍鏡下;先調粗準焦螺旋,再調細準焦螺旋;高倍鏡下:隻準調細準焦螺旋。
八、顯微鏡使用方法
取鏡→安放→對光→低倍鏡觀察→移裝片→高倍鏡觀察
整個這1節,知識點并沒有多難。高中生物才開始,所以概念名稱有點多。所有學科開始學的時候,概念都會多一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