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夢随雲散,飛花逐水流”是賈寶玉夢遊太虛時,警幻仙子出場時唱着的曲子。甲戌本此處有批語:[開口拿“春”字,最緊要!]
由此,“春”是《紅樓夢》中最重要的字眼兒。
春天本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在萬木蔥茏、鮮花盛開的春天本應愉悅興奮,可是《紅樓夢》中的春天彷佛總是充滿了春恨春愁。
一
《紅樓夢》詩詞中的“春”
“薄命司”對聯寫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林黛玉《葬花吟》有“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顔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桃花行》有“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栊空月痕。”
賈寶玉《姽婳詞》有“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
柳絮詞中的春:
史湘雲《如夢令》,“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林黛玉“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賈寶玉《南柯子》“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薛寶钗《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二
“春夢”
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聽見警幻仙姑作歌:
春夢随雲散,飛花逐水流。
寄言衆兒女,何必覓閑愁。
第二十三回賈寶玉剛搬入大觀園,寫了四時即事詩,其中《春夜即事》寫道:
霞绡雲幄任鋪陳,隔巷蟆更聽未真。
枕上輕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
三
繞不過去的“三春”
1
詩詞谶語
元春判詞有“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
惜春的判詞中有“堪破三春景不長,缁衣頓改昔年妝。”
《紅樓夢曲·虛花悟》中有“将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
第十三回秦可卿托夢給鳳姐說: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在第七十回,薛寶琴的《西江月》詞有
“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
四
賈府四春
賈府玉字輩的四位女子,以“春”為名,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
元春生在大年初一,所以取名為元春。後面的女孩就随下來了,名字中都有一個“春”字。
綜合 以上四點,《紅樓夢》中的“春”無處不在。為了避免當時的文字獄,《紅樓夢》運用春秋筆法,微言大義。作者借用了許多文學意象來作譬喻,“春”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
“春”的意象有什麼寓意呢?
五
古代文學中“春”的寓意
1
唐後主李煜“櫻桃落盡春歸去”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鈎羅幕,惆怅暮煙垂。
别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袅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寝廟。《漢書》:惠帝嘗出遊離宮,取櫻桃獻宗廟。
古代皇帝在春天會用櫻桃祭祀宗廟,李煜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淪為宋朝趙匡胤的囚徒。他宗廟莫保,櫻桃難獻。
“春歸去”暗含着失去家國的意思,“春”比喻着李煜的南唐政權。這裡的“春”,是他的“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以及曾經和平豪華的帝王生活。
《紅樓夢》中引用李煜的典故:
*黛玉見落花
第二十三回,寶黛二人讀畢《西廂記》去葬花冢葬花後,寶玉被襲人叫走去給賈赦請安。這時隻剩下林黛玉一人,她在回潇湘館的路上聽見《牡丹亭》這出戲,書中寫道:
隻是林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隻管往前走。偶然兩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歎,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隻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
又側耳時,隻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
黛玉因為聽見戲詞,引發思緒,聯想到一些詩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這一句出自唐後主李煜的《浪淘沙·懷舊》: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浪淘沙》是李煜降宋後被擄到汴京軟禁時所作,表達了他對故國、家園和往日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反映出詞人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的凄涼心境。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水自長流、花自飄落,春天自要歸去,他的皇帝生涯也已經完結。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階下囚的遭遇就象一個天上、一個人間般遙不可及。“天上人間”暗指今昔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這首詞表達慘痛欲絕的國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謂“語語沉痛,字字淚珠,以歌當哭,千古哀音”。
*第五十八回寶玉和芳官說藕官燒紙的情由,最後寶玉說:
“以後斷不可燒紙錢。這紙錢原是後人異端,不是孔子的遺訓。以後逢時按節,隻備一個爐,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無論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隻一‘誠心’二字為主。即值倉皇流離之日,雖連香亦無,随便有土有草,隻以潔淨,便可為祭,不獨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來享的。
你瞧瞧我那案上,隻設一爐,不論日期,時常焚香。他們皆不知原故,我心裡卻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鐘茶,有新水就供一盞水,或有鮮花,或有鮮果,甚至葷羹腥菜,隻要心誠意潔,便是佛也都可來享,所以說,隻在敬不在虛名。以後快命他不可再燒紙。”
“倉惶流離之日”出自李煜的《破陣子》,全詞如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别離歌,垂淚對宮娥。
這首詞創作于李煜降宋之後被囚禁的那段時間,金陵被宋軍攻破後,李煜率領親屬、随員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
這首詞回顧事國時的繁華逸樂:那四十年來的家國基業;三千裡地的遼闊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樂安逸之中。
“幾曾識幹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結果,同時也是淪為臣虜的原因。記叙離别故國時哭辭宗廟的情景,寫來尤為沉痛慘怛。這首《破陣子》描述了當年失去國家政權,被人俘虜的狼狽和深切的痛苦。
“落花流水春去也”,譬喻的正是李煜的“倉皇辭廟日”,自此之後,失去國君之位,遠離故國,成為别人的階下囚。君主和囚徒的生活,真是“天上人間”之别。
2
南宋遺民林景熙的《送春》
蜀魄聲聲訴綠陰,誰家門巷落花深。
遊絲不系春晖住,愁絕天涯寸草心。
蜀魄指古代蜀國的皇帝杜宇,傳說他被龜丞相篡奪了皇位,死後變為杜鵑鳥。“杜鵑啼血”在古詩文中是國破家亡的意象,比喻國君痛失家國的極度悲痛。“送春”隐喻的是對宋朝滅亡的傷感,“送春”送的其實是南宋政權。
《紅樓夢》中,賈寶玉壽宴上“猜花名”的遊戲,點出了“送春”的意象。原文如下:
湘雲便綽起骰子來一擲個九點,數去該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這面上一枝荼縻花,題着“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着一句舊詩,道是:
開到荼縻花事了。
注雲:“在席各飲三杯送春。”
賈寶玉的生日晚宴,大觀園内所有主子都邀請到了,還有一些丫鬟也列席參加。衆人吃酒玩遊戲,聽戲唱曲,好不熱鬧。
“盛席華筵終散場”,怡紅院夜宴是大觀園内最後的晚餐。“荼蘼過後花事了”寓意春天結束,“送春”便是送給别春天。
“春”的寓意 是皇權、皇位、皇帝,“送春”意味着一位皇帝退位,一代政權結束。
杜宇失國的典故,《紅樓夢》中也有用到。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栊空月痕。”
林黛玉《桃花行》以杜宇的悲鳴結束,令人深省。杜鵑啼血的背後,是國家政權的覆滅。
3
宋徽宗的“春夢繞胡沙”
宋徽宗作為一個亡國之君,被擄到北方之後,寫下了一首《眼兒媚》: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裡帝王家。
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兩句,寫昔日繁華美麗的汴京城,如今卻是一片戰争後的傾頹,到處都是斷壁殘垣,一派蕭條破敗的景象;盡管自己現在置身于塵沙漫天的茫茫大漠,但無時不想念着汴京城的繁榮富饒。
“花城”指南宋京都汴京,形象地表現了汴京城昔日繁花似錦。
“春夢”寄托着詞人在被俘之後對故國的無限思念之情,“春夢”并不一定是睡夢,而是一種“人前不敢分明說”的現實情懷。
宋徽宗的“春夢”,是對故國無限的眷戀和回憶。“春夢”是他的帝王之夢、家國之夢、政權之夢。
《紅樓夢》中提到宋徽宗,是第四十六回鴛鴦罵她嫂子時候說出來的。原文如下:
他嫂子笑道:“姑娘既知道,還奈何我!快來,我細細的告訴你可是天大的喜事。”
鴛鴦聽說,立起身來,照他嫂子臉上下死勁啐了一口,指着他罵道:
“你快夾着屄嘴離了這裡,好多着呢!什麼‘好話’!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兒。什麼‘喜事’!狀元痘兒灌的漿兒又滿是喜事。
怪道成日家羨慕人家女兒作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橫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熱了,也把我送在火坑裡去。我若得臉呢,你們外頭橫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爺了。
我若不得臉敗了時,你們把忘八脖子一縮,生死由我。”一面說,一面哭,平兒襲人攔着勸。
鴛鴦提到的兩個人物宋徽宗和趙子昂,分别是這樣的人設:
宋徽宗是亡國之君,成為金人的俘虜。雖然皇帝做不好,但是他的藝術造詣卻非常高,他畫的鷹是絕品,栩栩如生,以《禦鷹圖》聞名天下。
趙子昂即趙孟頫,是宋朝的皇家宗室,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宋朝滅亡後,被元世祖起用,授兵部郎中,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等。
鴛鴦這段痛罵,堪稱“國罵”。宋徽宗失去皇位,被人擄掠;趙子昂身為皇家宗室,卻元世祖稱臣,這在當時也算是一種背叛。
結論:“春”比喻國家政權、帝王身份等
綜合以上三個典故,“春”的意象在古代文學中,常常用來比喻國家政權、帝王事業、家國故土等。
李煜、宋徽宗這兩個亡國之君的形象穿插在《紅樓夢》故事情節之中。
這兩位皇帝的共同特點是,文學藝術成就很高,治理國家無能,最終都淪為俘虜囚徒。
關于這兩位命運極其相似的君主,流傳着一段轉世的佳話。
據說,趙佶的父親宋神宗有一天夜裡做夢,夢到了南唐李後主李煜。夢中李煜與宋神宗談笑風生,二人一起琴棋書畫無所不談。宋神宗對李後主的才學、形象、氣質等方面極盡誇贊。李後主最後向神宗作揖感謝,神宗驚奇之下夢醒了。
宋神宗夢見唐後主,宋徽宗誕生,人們便認為宋徽宗是唐後主李煜的轉世。
《紅樓夢》的創作,借用了“轉世說”。補天頑石、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等都是轉世而生。
如果宋徽宗是唐後主李煜轉世的第一世,《紅樓夢》中是否隐藏着他的第二世轉世君王?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最是倉皇辭廟日,垂淚對宮娥。”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
這些亡國之君在失去國家政權、被俘虜離開故國家園之際,他們的啼血之詞,恰如杜鵑的聲聲悲鳴,叫得人九回腸。
《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是一座花城,譬喻“天上人間諸景備”的皇城。春夢是帝王之夢、家國之夢。
這個隐藏在諸多曆史人物背後的、堪稱唐後主李煜轉世的皇帝是誰呢?請待後期揭曉。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青溪邀您:
共話紅樓,同解其中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