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秋天的懷念細節描寫?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淺談秋天的懷念細節描寫?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
後曆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2010年12月31日淩晨3時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享年59歲。
在這樣一位著名的作家背後,曾經有一位母親,默默又堅定的将他拉出灰暗的人生,拉向光明的未來。
拜讀史鐵生先生的《秋天的懷念》,無不為母親的愛深深地感動着。
01愛是理解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複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母親理解兒子的痛苦需要獨自一個人發洩,因此她“悄悄的躲出去”;但是又害怕我有過激的行為,傷害自己,所以還要偷偷的聽我的動靜。這無聲的動作背後,是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關心。“悄悄的”寫出了母親的小心謹慎,包含了無限的寬容和忍耐。“眼邊紅紅的”含蓄的表明母親剛剛哭過。面對兒子的病情,她比兒子還要痛苦,但是在兒子面前,又要強忍住内心的悲傷,這個細節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呵護和關愛。
02愛是堅強和執着“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以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總是”一詞,可以看出來母親已經多次提出想帶着我出去看花,讓我散心,排遣我心中的郁悶,讓我建立好好的活的信心和勇氣。
後面的動作描寫,生動的寫出了母親害怕我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字寫出了母親抑制内心的悲傷努力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
“咱娘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母親說的是倆,說明她早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一方面,她正在不屈得與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兒子失去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她要努力給兒子一份堅定的力量。
03愛是細心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親擋在窗前,她害怕兒子看到生命凋零的秋葉而勾起悲觀情緒。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親覺得自己的話刺傷了兒子,所以又悄悄出去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已經無所不至。竟然連說話方面的用詞都注意到了。她比兒子還敏感,内心比兒子還沉重。
這樣愛着兒子得母親,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天人永隔,沒有了人再在耳邊絮絮叨叨:“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沒有人再默默的關心着他,沒有人再因為說了敏感的話,悄悄的出去……
也許,最終隻剩下一句話,也是母親的期望:
“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