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23:53:19

農曆七月十五佛歡喜日,靈隐寺将會舉行盂蘭盆法會。現在漢傳佛教寺院舉行的盂蘭盆法會,是依《盂蘭盆經》而舉辦的。

《盂蘭盆經》主要講述的是,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因為不忍看到自己的母親堕餓鬼道受苦,于是向佛請教救母的方法。佛陀令他于七月十五日衆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十方諸佛及十方僧,以此超拔他的母親脫離苦難。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世出世間以孝為先)1

七月十五即将來臨,我們一起學習《盂蘭盆經》,先從三個方面入手:1.世出世間,以孝為先;2.知因識果,莫造過愆;3.僧寶功德,無量無邊。

一、世出世間 以孝為先

《盂蘭盆經》以目犍連尊者救母為緣起,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所尊崇的孝道,所以是一部典型的“以孝親為宗”的經典。

孝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儒釋道三家的教義中都有體現。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什麼是孝呢?《說文解字》中講:“善事父母者。”可見,為人子女善事奉養父母,就稱為孝。

儒家的《孝經》中講:“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說,孝道猶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地上萬物的自然生長一樣,是天經地義的,是為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行。

在道家的老子看來,孝慈之心更是人的自然本性,甚至說根本不需教導、本來就應該有的。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自然就應具備孝慈之心。

世間自古流傳着二十四孝的故事,就是為了贊歎孝道、弘揚孝道,讓人們都能見賢思齊。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則“孝感動天”,就是講的中國古代堯舜禹中舜行孝道的故事。

舜行孝道的故事

原文: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于曆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詩贊: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譯文:

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華,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漢的兒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親脾氣古怪,繼母性情變化無常,同父異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們多次設詭計陷害舜,但舜毫無嫉恨,總是以德報怨)。舜每天去曆山耕田種地,幹活時有大象跑來替他拉犁,小鳥飛來為他播種,是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才會有這樣的景象啊。堯帝聽說舜的事迹後,讓自己的九個兒子拜舜為師(在舜手下做事、學習),把自己的兩個心愛的女兒同時嫁給舜為妻子,最後把天下禅讓給了舜。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世出世間以孝為先)2

在佛法當中,佛陀為了啟悟未來的衆生,親自為我們示現行于孝道。

佛成道後,回本國度化他的父親淨飯王。淨飯王往生後,佛陀還特别示現躬身擔于父王之棺。當時因為有釋梵諸天皆來赴喪,他們請求代佛擔棺,佛陀才手執香爐在前引路。

佛陀的母親在佛出生第七天就往生到忉利天了。為了報答母恩,佛陀特别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我們常誦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佛陀在忉利天為母說法時的一部經。

為什麼佛陀貴為三界之尊也要行于孝道呢?就是因為父母對我們的恩實在太大了!無論世間還是出世間的智慧都是以孝為先,至尊的佛陀親自為我們躬身實踐孝親之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父有慈恩,母有悲恩……長養之恩彌于普天,憐愍之德廣大無比。世間所高莫過山嶽,悲母之恩逾于須彌;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于彼。”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世出世間以孝為先)3

如何報答父母恩?

父母的恩德這麼重,我們怎樣才能報答呢?

《佛說孝子經》講道:“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盡孝養,猶為不孝。能令二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是報重恩。”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若能夠引導父母相信佛法僧三寶,受持五戒,斷惡修善,幫助他們究竟成佛,即使早上引導,當天晚上他們就命終了,也算是報答了父母的重恩。

概括來說,佛法中講“孝”有三種:

小孝

甘脂奉養。在父母身邊奉侍,端茶倒水噓寒問暖,盡的是小孝;

中孝

光宗耀祖。能在學業、事業上有大成就,為父母揚名,可稱為中孝;

大孝

父母在世能勸其信奉三寶,若已故能超拔其神識往生安樂之處,才算是大孝。

蓮池大師說:“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意思是,能度脫父母離開惑業苦三障的塵垢,為人之子的孝道才能得以成就。這樣看來,世間的二十四孝,都還隻是小孝、中孝。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還有《盂蘭盆經》中講到的目犍連尊者,才是真正大孝的典範。

想想今生的父母對自己有如此的大恩,過去生的父母難道不也是這樣嗎?縱觀過去、未來,在無始的生死長河中,一切衆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哪一個人不是我們報恩的對象呢?所以,《梵網菩薩戒》才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

由此可見,佛門所講的“孝”,比儒家和道家的孝更深更廣。佛在《盂蘭盆經》中告訴我們,要為現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奉做盂蘭盆,供佛及僧。七世父母,其實也就包括了累世的父母。通過我們現前的齋僧,讓他們同獲法益,離苦得樂,這也正是佛說這部《盂蘭盆經》的本懷和大乘力用。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世出世間以孝為先)4

二、知因識果 莫造過愆

《盂蘭盆經》裡面說,目犍連尊者的母親堕落受苦很可憐。大家有沒有想過她為什麼會堕落餓鬼中,受這樣的果報呢?

目犍連尊者母親堕落餓鬼的原因

在定光佛的時候,目犍連名叫羅蔔,母親的名字叫青提。羅蔔有一次外出前囑咐他的母親說:“如果明天有客人來,您一定要準備飯菜招待他們。”

他的母親答應了。羅蔔外出後客人來了,可他的母親卻未遵守諾言。羅蔔回來後,她卻假裝擺出剛設過宴席的樣子。

羅蔔問母親:“昨天客人來,您有沒有用飯菜招待他們呢?”

母親說:“難道你沒有看到桌子上擺的那些東西嗎?”言下之意,她已經款待過客人了。就因為這個原因,羅蔔的母親在五百生中一直受着餓鬼的苦報。

所謂“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衆生總是等到苦報現前的時候才知道害怕,而不知道在因地上努力修善。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如果不學佛,即使天天在造作惡業,也會因為無知而渾然不覺,自以為是。學了佛才會反省到,自己過去做了多少錯事!

如何避免造作惡業?

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造作惡業呢?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正是斷惡修善的良方,同時可以實現三種布施。

持不偷盜戒,并能為需要的衆生提供衣食财物的幫助,即是對衆生做财布施;持不殺生戒,能給予衆生無畏布施,保護衆生;宣說五戒的功德,勸化衆生斷惡修善,即是法布施。

要知道,無論修人乘、天乘,還是修聲聞乘、菩薩乘,都要以三皈五戒為基礎。然而,同樣是受持三皈五戒,每個人發心不同,将來感得的果報也不一樣。如果發心當菩薩,受持三皈五戒,便是修的成佛資糧;如果發心小,隻想來世做人,那三皈五戒就是做人的保障。可見,發心很重要。

我們懂得了發心的重要,又知道了因果的可畏,就要善護自己的身口意,并且從離我們最近的佛陀——父母身邊做起。

《華嚴經·淨行品》中雲:“孝事父母,當願衆生,善事于佛,護養一切。”這是在家行孝願。身為佛子,首先要做到孝順承事父母,并願一切衆生都能孝順承事父母。這樣做,便是在善事于佛。因此,一旦在父母跟前,有意無意說錯話、做錯事、或是想錯了,都要及時忏悔。

我們要認真思維因果的道理,真正做到對自己負責,自利利他!根據《盂蘭盆經》,從現生父母推及到七世父母,乃至無始以來的父母,再到一切衆生,都要用慈心對待。布施、愛語,切莫悭貪、吝财吝法。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世出世間以孝為先)5

三、僧寶功德 無量無邊

經中佛對目犍連尊者說:“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衆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

佛法中有願必滿,目犍連尊者借助于因地供養辟支佛的福德力以及自己的善願力,今生得以遇佛出家,并在佛陀的衆弟子中成為神通第一的大阿羅漢。

目連尊者為何神通廣大?

目犍連尊者在佛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因此大家常常稱尊者為"大目犍連”。其實,尊者的神通之所以如此廣大,和他宿世的願力是分不開的。

目犍連尊者在過去生中,曾是一位以捕魚為業的漁夫,常在海邊捕捉魚蝦來賣,日日如此。有一天,他覺得今生應該為來生做些功德,由于這一念的善心,便決定改業為生。

沒有多久,他在城中見到一位辟支佛,進止安然,威儀庠序,令他肅然起敬。于是他把這位辟支佛請到家中供養。這位辟支佛雖然外有威儀,但遺憾的是不善于說法,唯用神通化世。因此在受供以後,便躍身升入空中顯大神通。漁夫見後生大歡喜,發願來生也要像這位辟支佛一樣,具大神通。

然而,即使他神通廣大,也救不了自己的母親。這也說明他母親的罪業是非常深重的。這麼重的罪業,誰能救得了呢?佛告訴目犍連尊者:“當須十方衆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可見,十方衆僧的威神之力遠比目犍連的神力大!

一般說到“衆僧”,是指四人或四人以上的出家人。《贊僧功德經》中講:

善心僧中施掬水,獲福多于大海量。

微塵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寶無有盡。

這首偈告訴我們,因為對境殊勝,所以平等心供僧的福報也不可思議。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道宣律祖持戒非常嚴謹,甚至感得天人送供。有一天,宣祖問天神說:“在人間做何等善事,功德最大呢?”

天神恭敬地回答:“齋僧的功德最大!”

為什麼供僧的功德會這麼大呢?因為僧寶是衆生的良佑福田,有戒在身,清淨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

近代的禅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也說過:“佛、法二寶,要賴僧寶扶持。如果沒有僧寶,佛法二寶将無人流布,衆生的善根也将無處培植,因此齋僧的功德最大。”

可見,在佛法僧三寶當中,僧寶不可缺少。因此《吉祥經》中講:“得見衆沙門,是為最吉祥。”

農曆七月十五即将來臨,我們一起誦讀《盂蘭盆經》,供佛齋僧。

持戒修行利父母,知因識果種善根,

知恩報恩不錯過,供佛齋僧殊勝行。

圖文 | 杭州靈隐寺

天下所有人都要以孝為先(世出世間以孝為先)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