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演話劇應先學習些啥

演話劇應先學習些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5:02:11

演話劇應先學習些啥?原标題:天津師大原創話劇《徐大同》上演(引題),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演話劇應先學習些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演話劇應先學習些啥(天津師大原創話劇徐大同上演)1

演話劇應先學習些啥

原标題:天津師大原創話劇《徐大同》上演(引題)

感受師者之風 品讀山高水長(圖)(主題)

天津日報記者 徐雪霏

10月14日,天津師範大學原創話劇《徐大同》在該校音樂廳完成首演,徐大同先生的家人和數百名師生代表一同觀看了演出,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在這方舞台上徐徐展開。

該劇再現了我國著名政治學家、法學家,天津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大同先生無限忠誠于黨、畢生奉獻于黨的教育事業的感人故事,全景式反映了徐大同先生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守初心愛黨報國的精神、“教學問、教做學問、教做人”的育人理念和不畏艱難“從頭越”的奮進精神,刻畫出一位畢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師者楷模和學生心中的“大先生”的光輝形象,激勵廣大師生傳承大師精神、矢志成才報國,生動故事令在場師生潸然淚下,受教于心。

以誠意之作展現大師風骨

随着燈光漸漸暗去,舞台上的“徐大同”坐在輪椅上,回憶着在天津師範大學從教四十餘載的點點滴滴,雖病重住院仍心系教育事業,校領導來醫院探望他,他殷殷囑托,執意唱起了“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的京劇片段,将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呈現在觀衆面前。随後,将觀衆的思緒帶回了1978年的那個夏天。

初到師大報到的徐大同,以一己之力挑起重擔,為中國政治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堅定追随于黨,終身踐行入黨時的铮铮誓言;由于過度操勞而入院,病床上的他仍心系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雖已年逾八十,他仍為學科發展奔波操勞……這一幕幕劇情在演員的傾情演繹下,一位有激情、有感情、有熱情、有責任的“大先生”形象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讓人不禁紅了眼眶。

《徐大同》話劇總編劇之一、舞台總監,天津師範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2021級研究生耿雪娜在觀看完整場演出後,激動地說:“排演了無數遍,我也看了無數遍,今晚的這場演出又讓我想起了創作這部話劇的初衷。這次的創作經曆讓我對師者的尊崇之情更深厚了,先生身上反映出的大我精神是對堅定‘四個自信’的最真實、最完美的诠釋,是‘四有’好老師淋漓盡緻的生動再現。我們希望可以跨過河山,走過歲月,将對徐先生的熱愛和對師者的尊崇送到大家面前。”

當晚,徐大同先生的學生高建教授也觀看了這場演出,并對話劇《徐大同》給予高度評價:“看完這部話劇我不禁心潮澎湃,熱淚盈眶,讓我又看到了當年我跟徐大同先生在一起學習、工作、戰鬥的日日夜夜,每一個畫面都在我的腦海中浮現。這部劇确實把徐大同先生的精神風貌和其一生的信念、追求都表現出來了,令我非常感動。話劇的排演包含了太多師大人的辛苦付出,我要向他們緻以敬意。”

據高建回憶,他與徐大同先生相識于1978年10月。當時,徐大同從北大調入天津師範學院政法系任教,高建還是政治輔導員,真正開始做徐大同的學生是1979年。那一年,經教育部批準,徐大同可以招收2個中外政治思想史的碩士研究生。為了讀研究生,高建從當年3月份開始聽徐大同先生的課,從此以後,和先生的接觸就變多了。1982年,高建畢業了,至今他仍清晰地記得,他的研究生畢業證書标号是10001,是師大的首個研究生,也是徐大同在師大的首位學生。現在,這份證書仍保留在師大校史館中。

畢業後,高建留校任教,加入了由徐大同先生組建的政治思想史教研室,與先生一起開展教學科研,促進學科建設和發展。徐先生深厚的教育情懷、宏闊的視野、廣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仁愛的心胸,深深感染和教化了學界同仁和身邊弟子。直至2019年徐大同去世,先生與高建二人亦師亦友已相伴41個春秋。每每回憶起與恩師的過往,高建都記憶猶新。“從跟先生讀書,到做先生學生,先生都是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授課,每次課後,先生都到我們宿舍,就讀書心得與我們一起讨論,為我們指點迷津,讓我們感覺非常親和。不僅如此,日常在一起,先生也與我們經常性地交流談話,從國際國内政治經濟,到學習生活的細節,海闊天空,可以說,學習無處不在。”

作為親曆者,高建在劇本創作前期,提供了很多素材,并就劇本中的一些情節和内容提出了可行性的修改建議,在他看來話劇《徐大同》的出現,是每位師大人的共同期盼。“大學不在于高樓大廈,而在于大師。徐大同先生就是我們師範大學的大師,是師範大學的寶貴财富,他被尊為中國政治學界的‘五老’之一,受到全國政治學界的尊重,不僅在學術造詣方面,他的為人、他的優秀品質都是值得發揚和宣傳的。先生常說‘教學問、教做學問、教做人’,其中教做人是最重要的,不是告訴學生應該怎麼做人,而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雖然先生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仍要把先生堅定的信仰、笃行不怠、開拓進取的精神弘揚開來,讓學校的年輕師生受到鼓舞、繼續前進。”

以精雕細琢緻敬師者風範

據悉,話劇《徐大同》從今年2月開始籌備,所有排演工作由天津師範大學師生獨立完成,從素材收集、初稿撰寫到數易其稿、不斷打磨,從演員挑選、舞台設計到加緊排練、精益求精。師生在排演過程中深入學院,深入到徐大同先生的弟子中間帶入場景、體驗生活,為徐大同等老一輩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和高尚道德情操所折服,迸發出編好演好這部話劇的強烈熱情。

話劇總編劇、導演,天津師範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副院長楊愛君教授坦言,剛接到話劇《徐大同》的創作任務時,壓力非常大。學校提出了很高的标準,希望通過弘揚徐先生的精神境界來激勵後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僅故事要寫生動,而且要突出教育性、感染性、思想性,把先生身上的典型教益展現出來。“從話劇創作來講,故事要求戲劇沖突強烈、故事情節集中、人物塑造鮮明。而将人民教師的題材做成話劇,在舞台表達方式上,這些要求想要完全突顯就有困難。再加上,徐大同先生為人低調,感人之處恰恰是潤物無聲,這也為整個創作過程提出了新的難點。”

為了将先生的形象生動地帶到每位師生身邊,讓每位師生在先生身上感悟到永久的精神印記,楊愛君和耿雪娜在創作前期下了一番工夫,閱讀了大量關于教師的長篇小說和電影,深度研讀了徐大同先生的事迹素材,觀看了先生授課的視頻,走訪了學界專家、先生的弟子和學院的教師們,力求從創作的角度完全進入先生的世界,把身邊的優秀教師的品質提煉升華,融入先生的形象刻畫上。

“我們手頭的資料相對單一,能看到的大部分資料都是先生的學術論作,還有像部分老師的一些回憶錄。這就需要我們對人物進行一定程度地藝術加工。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體現先生的性格和品質,将先生的形象和學校所有優秀教師的形象進行一個整合,讓整個話劇結構變得更好,這些都是我們将要面對的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耿雪娜學習了大量優秀話劇,最終決定采用“串糖葫蘆式”的寫作方法,将話劇分為六幕,以倒叙的形式開始,将先生的事迹從頭到尾進行串聯,通過六個關鍵詞提煉出先生的高尚品格與精神,然後進行渲染。

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觀衆,創作團隊打破了原有話劇的創作思路,融入了更多現在的時尚元素,用影視思維來做視聽感覺的話劇。從舞美、燈光到學生表演,形成一個統一的系統。“具體來說,我們運用‘時間拼圖遊戲’的理念來做舞美設計,舞台上的軟景片是可以互相拼接出來的,許多都是咱們師大比較熟悉的景物。另外,整個舞美設計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就像電影拍攝的全景,有構圖,有設計感,和演員表演完美結合。從聽覺元素來說,我們學院衛曉瓊老師還把她原創的歌貢獻出來,讓作曲龐宏老師為話劇改編了主題歌和主題音樂,多方面共同努力,最終形成了一個藝術作品。”楊愛君介紹道。

曆時大半年,劇本幾經推翻重塑的精心打磨,正式演出呈現的已經是第12版劇本。耿雪娜在創作中将真實的情感注入其中,希望可以用作品表達對師者的尊崇。“有句話叫:山不讓塵,川不辭盈。創作這部劇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積累中勃發,在勃發中熱愛,整部劇都寄托着我們對大師的敬重、對學校的情感,話劇中所有的人物都有身邊老師和同學的影子,每一個場景都有師大的影子,時間廣場、鋼筆尖、興文樓……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讓每個師大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以生動實踐追尋育人初心

據悉,話劇《徐大同》中30多位演員均是來自天津師範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表演系的學生。在表演系演員導演帥彬彬和兩位副導演趙維、趙強的組織下,劇組從8月15日正式開始排練,每天排練近10小時,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師生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作為本次話劇《徐大同》的副導演,趙維從八月中旬開始排練到十月中旬登上舞台,兩個月的時間,趙維出勤率達到100%,沒有缺席過一場排練。除了白天在劇場指導演員排練外,有時針對排練中出現的問題,排練結束後,他還會留在劇場和編劇團隊商議調整劇本,經常忙到深夜。

通過這部話劇,趙維覺得演員們收獲的不僅是專業技能上的提升,更是思想境界上潛移默化的熏陶浸染:“這部話劇不同于平常排練的如莎士比亞的經典話劇,此次原創人物劇本取材于校園真實人物,更具有接近性,演員們排練起來更有動力。”不僅如此,趙維始終堅信學藝先學人,這正好契合徐大同先生“教學問、教做學問、教做人”的教育理念,也契合了天津師大校訓中“自樹樹人”四個字。他相信,徐大同的故事,經過話劇舞台的藝術呈現,能讓更多師大學子了解他、景仰他,先生的精神也将滋養更多師大學子在求學道路上勤奮嚴謹,勇攀高峰。

話劇中徐大同的扮演者,天津師範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2020級表演系本科生王徉文沁坦言,最開始并沒有被确定為合适的扮演者:“其實我的個人形象和聲音條件都不太符合這個角色,後來因為我對劇本和徐大同先生人物形象的鑽研,使我能夠理解到這個角色的心境,最終老師們才确定讓我出演這個角色。”

為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王徉文沁在排練過程中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甚至說一句台詞的時候,該哭還是該笑,該往哪個方向走幾步,都經過他的嚴格把控:“其實演每一場戲的時候我都會去想,思考徐大同先生50歲、70歲、90歲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态。我希望自己最終呈現出來的演出,能讓大家忘記我本人,真正進入戲中,感受台上的就是徐大同先生。”

在談及首場演出後的感受時,王徉文沁說:“看到現場很多人被這樣一位具有家國情懷、師者風範的‘大先生’形象感動,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通過這部話劇,我希望能像徐大同先生一樣熱愛自己的專業、一樣執著追求,像所有給予我幫助的老師們那樣認真做事、真誠待人。”

楊愛君表示,“這部劇可以說是我所有作品中最真實的情感表達,因為我們是師大人,我們熱愛師大,我們為師大做一些事情,理應做到最好。學校領導和教師工作部的老師都親自參與了劇本的完善過程,幫助指點方向、提供素材,提出了很多好建議。我們深刻感受到,參與的過程本身就是受教育的過程,我們讓盡可能多的同學都參與劇本創作編排,台前幕後,很多同學付出了辛苦的努力,他們無一例外都被徐大同先生的精神所觸動和感染,也看到了自己身邊的老師們嚴謹的态度和無私的付出,這些都激勵着他們學習身邊典範、強化使命擔當,在天津師範大學這片沃土上不斷曆練,茁壯成長。我們用這樣的形式,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讓創作者、演繹者、觀看者都受教育,這也是我們排演這部話劇的初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