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名義上是練“太極拳”,那麼傳統太極拳也好,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也好,都必須保證太極拳的“基因”不能變、精神不能變。
拳論雲“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面而在内”。
外在的樣式是為内在的“内功、内勁”服務的。
内在的氣勢、内功就是陰勁、陽勁、太極、無極四大元素,是由低到高不同的階段與境界,這就是太極拳的“基因、精神内核”。
那麼,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練的是什麼?請練過的網友們看一看、想一想。
一、 練陰勁,簡化二十四式就沒有練到這個勁
練陰勁,就是松沉勁,是太極拳内功的第一步。
松沉勁的練法,就是實腳轉身的練法,以楊澄甫的傳統八十五式為代表、傅宗文的傳授為正宗,實腿實腳碾地,腳下紮根,下領上随,如水中摸魚。
看看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練法,凡是遇到實腿轉身之處,偏偏要轉換一下重心,變為虛腿轉身,繞開實腿轉身練法,這是“遇難而退,不求上進,如水向低處流,避實就虛,出工不出力”,這樣是練不出松沉勁的。
最基礎的陰勁、松沉勁都做不到的二十四式太極拳,以下的練陽勁、練太極、無極都更加無緣了。
二、 練陽勁,練太極、無極,都是與二十四式無緣
練陽勁,就是“活步太極”的練法,在楊澄甫的八十五式傳承一系中是沒有的了。就是運用“活步”——後腳的“拖拉步”産生前腳的“勁起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的上升勁、發放勁。
練太極勁,則是陰陽貫通,上下流轉無礙,得大周天之圓融一氣,勁聚于腰,以腰為軸,手足為輪,身如騰空,圓活無滞。
無極則是熟而又熟,如同文人的嬉笑怒罵皆為文章一樣,從心所欲;拳至無極,心拳合一,成為本能了。心中喜樂則行拳如春風楊柳,心怒則拳如斬釘截鐵。
三、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沒有内在的氣勢、内功,剩下的隻有表演架式和太極操,當年的編拳的人功過難評說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雖名義上是太極拳,但沒有内在的氣勢、内功,剩下的隻有表演架式和太極操。無内功,就不是太極拳。架式再美觀、再标準,也與太極無關。
就像古典的四大名著,不可以違背原著的情節、思想随意翻拍成影視作品一樣,太極拳的簡化也要保存内功這個内核才行啊。隻有一套空架子,把内功這個内核給閹割掉了,那些編拳的人難免有“以假亂真”之譏也。——本頭條号《太極拳天下第一門》在此,歡迎讨論交流。
四、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要想進化成名副其實的太極拳,就必須按照内功練法重新練起
太極拳在内不在外,如果真心喜歡太極拳,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也可以重新回到内功練法的道路上來,進化成名副其實的太極拳。
在拳架中加入練陰、練陽的内功心法、練法,先疏通一身的下行、上行内勁通道,然後就能激活腰間丹田之内勁根源,自然陰陽相濟,周身一家,輕靈活潑,進入“太極”之門。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隻是一套拳架子,其“太極修身”的韻味、蘊籍太過淡薄;必須再進一步,糅進陰陽、太極的内功内核,才算是真正得到了華夏傳統太極修身文化的寶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