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蕭放,民俗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社會學學位分會主席。
歲時,作為中國傳統的時間概念,有着悠久的曆史。它是我們中國人創造的時間分隔的獨特方式。
如風歲月,如夢年華,是人們對時間流逝的體驗和感歎。
這本書通過對古代歲時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結合了田野考察,向我們解釋了在中國特定的曆史地理條件下,形成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節日體系。
我們可以看到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的來由,體味到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感悟到民衆情感的凝聚力和曆史的傳承。
書中介紹到中秋節一直到唐宋才出現,因此在此之前,還有皇室才有權力去祭拜日月這樣通天的神明。
唐宋以後,人們的天文知識豐富起來,對天體也有了不一樣的理性認識,日月不再變得神秘,老百姓才開始祭祀日月。
了解民俗知識,這本書值。
汪曾祺《夢故鄉》
作者是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這本《夢故鄉》,總共70餘萬字,基本囊括了他生前以高郵為背景的小說、散文、文論和詩聯,另外還特别收錄了汪老給高郵親友的書信,其中有不少信件還是首次公開發表。
同時,書中還有汪曾祺各個時期的生活照、手稿和書畫真迹。
故鄉風物、故鄉人、故鄉回憶、故鄉夢,從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汪曾祺對高郵的深愛,不由地沉浸在溫柔親切的情境之中。
《中秋詩詞》
吟誦與明月有關的古詩詞,大概是古人中秋賞月時最浪漫的表達方式。
這本書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中秋前夕推出《中秋詩詞》的,意與天下人共度中秋佳節。
這本書中,選取了曆代吟詠中秋最為優美的八十餘首詩歌,并有精彩注釋,向我們講述了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和故事,叙說了無數奇妙風趣的習俗和逸聞。
所選詩詞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了中秋時節的曆史風貌和社會生活,凝聚着曆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王開生《尋味四季》
作者是王開生,青島作家,兼具美食家與散文家的雙重身份。
這是一本美食散文集,北方以青島為代表,南方則以蘇州為主,兼顧了揚州、鎮江、嶺南、西南、西北等地特色。
二十四節氣的舌尖美食都躍然紙上,讓人垂涎欲滴。傳統與現代,故鄉與遠方,碰撞出一碗碗鄉愁。
書中這樣寫道:
秋處露秋寒霜降,為秋之時節。一過秋分,海邊林蔭道上的法國梧桐樹,葉子随風飄零,頗有幾分凄冷蕭索之感;另一邊,城市市中心的農貿市場,卻是一番瓜果飄香的豐收熱鬧景象。鄰近的幾個固定幹果攤上,熟悉的糖炒新栗散發出撩人的甜香。
除了講述美食之外,還包括知識點的普及。相信讀完此書,一定會有所收獲。
黃濤《中秋》
作者是黃濤,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博士,曾在人大任教二十多年,傳統民俗學家、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期刊《民間文化論壇》主編。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中秋的古往今來、當今國内外有關中秋節日的現狀。
在周代,有月亮崇拜、月亮神話,但是并沒有形成中秋節;
在漢代,月亮崇拜基本為皇家所壟斷;
唐代中秋初步形成,唐玄宗遊月宮,開始“八月望日”;
宋代已經開始興盛,朝廷也會給放假,說明這時候已經成為一個大節日。
這本書将不同時間、地區的風俗活動、曆史典故、詩詞歌賦、民間傳說穿插其中,并有精美配圖,雅俗共賞,值得一讀。
比爾·萊瑟巴羅《月亮全書》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人類對月球的觀測曆程,不僅揭示了月球的曆史,講解了其誕生、形成及構造,還展示了人類對月球探索的各個階段及研究成果,包含近百張來自NASA等機構的圖像,并對想要親自觀察月球的讀者提出了實用的建議。
豐富的史實、宏大的叙事、過硬的知識、精美的圖像,人類月球探索偉大瞬間全記錄,帶領你全面而充分地認識我們的月球。
袁枚《随園食單》
吃,是平凡生活中一件大事,一蔬一飯,用心對待,日常食物最易令人滿足。
作者是清代才子袁枚,《清史稿》裡面曾稱贊他的詩“天才橫溢,不可方物”。他24歲就中進士,卻在37歲時辭官歸隐,一邊教詩文,一邊表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索性做起了江湖遊民。
而他的美食研究,最出名的就是這本《随園食單》,說它是“舌尖上的清朝”也不為過。
書中記錄詳細記錄了14世紀到18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小菜、點心、飯粥、茶酒應有盡有,是我國古代烹饪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之作,更是第一次系統全面總結了中國烹饪的成就,是每一位美食家都不能錯過的作品。
我們中國人,對吃永遠有着永恒地狂熱,在吃中觀察和體驗生活,豈不快哉?
在書中看世界,過中秋,這也是一種浪漫[玫瑰]
我是@不二讀書齋,與你一起讀好書看世界,歡迎留言評論[玫瑰][玫瑰][玫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