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狂歡節#
如今德雲社紅遍大江南北,可迷霧背後的故事已鮮有人知,十幾年風風雨雨,郭德綱終于創建了屬于他的相聲王國!
郭德綱曾三次赴京,第三次赴京時從3個同學處借了4000元并發誓十年内一定衣錦歸來。
此前他曾兩次赴京。
第一次在全總文工團打雜數月,一同打雜還有個藏族小夥,幾年以後藝名洛桑。郭德綱并無好運。
第二次隻待了四天,除了某夜從民族宮走回大栅欄旅館,腳上留下一溜水泡外,并無其他收獲。
第三次北上,再無親朋支持,郭德綱出發前給自己打氣:
我仔細分析過八九十年代走紅的那些說相聲的笑星、腕兒,我挨個看,挨個兒分析了一遍之後,他們捆到一塊兒也不如我。我如果不去的話,等到我八十了,打開電視,我隻能跟孩子說,瞧見沒有,上邊這孫子當初還不如我呢。
2000年初,郭德綱正式借調北京曲藝團,臨時搭檔叫于謙。
兩人自搭檔起,演出便沒進過北京六環,冬天清晨6點多,便要坐車直奔郊縣。
到了之後,上午、下午、晚上各演一場。演出場地沒頂棚,露天,還常在風口。
兩台拖拉機背靠背停,兩個車鬥碰上後,卸掉槽幫,就是舞台。
郭德綱和于謙穿着軍大衣,外面再套上大褂,站在車鬥上,探照燈一打,演出開始。
郊縣一圈走下來,兩人惺惺相惜。郭德綱想邀于謙去相聲大會玩,又滿心自卑。
各自都有一攤子事,我這也不掙錢。等什麼時候我這邊掙錢了,我再叫您過來吧。
郭德綱在北京曲藝團效力三年。
郭德綱複又飄零江湖。2002年,相聲大會轉戰大栅欄廣德樓。2003年,北京相聲大會更名德雲社。
德雲社人氣漸長,一百多人的場子,光景好時觀衆能有五六十位。
2004年1月,德雲社在解放軍歌劇院演出。
演出當天,郭德綱經紀人王海拿着兩張一模一樣的票。假票出現了,大家反而很高興。
郭德綱忽然明白,德雲社紅了。
那些遠去的故事,無論鋒利還是悲涼,終究已是往事。數年前,德雲社将分社開到了澳大利亞。
夜遊悉尼港時,郭德綱信口哼唱《單刀會》:
光閃閃波濤層疊疊的浪,白亮亮的汪洋上下翻。
一望四野天連水,月照白光萬丈灘。
二十年前打天下,舍生忘死整江山。
年少的豪傑今何在,慣戰的老英雄你們如今在哪邊。
這波濤分明不是水,當年殺敵血一般。
現如今三山六水依然在,不由某家我的兩鬓斑。
郭德綱德雲班主,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當代相聲的代名詞,幾乎以一己之力拯救相聲于水深火熱之中,讓這種瀕臨危難的藝術形式重新又被大衆喜聞樂見起來,不需要過多的頭銜,他就是郭德綱。
《郭論·第二季》郭德綱獨家音頻脫口秀,第二季重磅回歸!細品人情味,搜索當年民間頭條,盤點曆史紅黑榜。聽口口相傳的民間智慧,帶您借過下那時的江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