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3:06:13

玩攝影,就沒有不繞彎路,不多花冤枉錢的,對于新生而言,由于經驗不多,加上預算有限,在衆多的建議下,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這裡老狼總結了十個錯誤,相信你或多或少犯過。

錯誤1:像素越高畫質越好

很多入門用戶對器材并不了解,還有不少人以為像素越高,畫質越好。選機身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像素,這類用戶第一句問的就是這個相機多少像素?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剛買相機的用戶隻知道像素這個概念。實話實說,入門階段,普通玩家,市面上所有單反的像素對你都是夠用的。高像素并不等于高畫質,更不等于高性能,相反會拖垮響應和處理速度。當然對有特殊需求的用戶,比如商業攝影,高像素還是占有優勢,不過這類用戶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1

大光圈鏡頭也是要分等級的

錯誤3: 追求焦段全能

但凡追求焦段全能的,幾乎都玩過卡片DC,在那個年代,鏡頭光學變焦大的确方便,我們常用一個詞“遠近皆宜,盡收眼底”來形容。可是到了單反時代,就不是這麼回事了,雖然能夠買到像18-200mm這樣焦距跨度很大的變焦鏡頭,但即便是原廠貨,也很難避免廣角端畸變大,長焦端畫質軟,邊緣銳度下降的問題。隻能說“拍到”,但根本沒辦法做到“拍好”。攝影玩到最後,你會發現手頭除了廣角是變焦外,剩下的都是一堆定焦鏡頭。有人做過統計,最常用的焦段其實是18-50mm和85-105mm。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2

一鏡走天下,減少了不少的麻煩,但拍不過瘾

錯誤4: 遮光罩都是裝X用的

對于遮光罩,我相信大多數人到現在都不會用,隻知道裝上之後,相機看起來更加高大上,能唬人。有些原廠并沒有配遮光罩的,自己也會買個。遮光罩的作用其實是阻隔從側面進入鏡頭的有害光線。在順光拍攝時,遮光罩其實并沒有作用,但是在某些逆光情況下,遮光罩卻可以明顯降低眩光的問題,夜晚拍攝的時候,也可以減少雜光射入。然而,遮光罩也是有區别的,有些是圓筒形,有些是蓮花形,一般廣角鏡頭用的是蓮花形,能夠“讓開”畫面四角的光線,防止出現暗角,不要搞錯了喲。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3

遮光罩這事兒許多人沒有弄明白

錯誤5: 防抖鏡頭一定好過不防抖的

有些用戶非常迷信防抖技術,尤其是在廠商的誇張宣傳下,錯誤的認為隻要打開防抖,照片就不會模糊了。在這裡,老狼并不是否定防抖功能的作用,目前最新的防抖技術的确可以提升4檔快門,但務請明白,防抖技術隻是為了彌補手持條件下的不足,在環境光線比較差的情況下,防抖功能絕對不能代替腳架,使用大光圈以及高ISO感光度效果更明顯。

另外對比表明,在不需要使用防抖的時候使用防抖功能,反而導緻成像銳度下降。如果還不理解的話,不妨留意觀察一下各家的大光圈定焦鏡頭(除非微距頭),很少有防抖功能的。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4

防抖也要根據拍攝題材而定,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防抖

錯誤6: 拒絕所有APS-C鏡頭

不少玩家會在APS-C和全畫幅系統之間猶豫不決,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手拿着APS-C機身,卻喜歡入手全幅鏡頭。依據鏡頭的保值率較高、機身相對有較高的汰換率這點上來看,對于認為自己最終會投入全幅懷抱的愛好者來說,這樣的狀況似乎成為一種“理所當然”,但老狼認為這樣“不上不下”會讓你非常不爽,就拿24-70mm焦段來說,為全幅打造,囊括廣角、标準到望遠焦段,倘若裝在APS-C機身的話,會得到35-105mm的等效焦距,幾乎就沒有廣角。攝影這個東西,有時候真不能考慮太遠,就像老狼并不建議小白一步到位上頂級機身。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5

在不折騰,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考慮APS-C鏡頭是最佳的方案。

錯誤7: 堅決不買副廠鏡頭

副廠不如原廠的說法早在膠片時代就已經傳開,那個時候,幾大廠才開始制造鏡頭不久(騰龍、圖麗成立于1950年,适馬1961年成立),相對于尼康和佳能來說,隻能算是小弟弟,諸如鍍膜、對焦、變焦、做工與原廠肯定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在成像質量和操控性能方面存在差距。然而進入數碼時代,副廠有了長足進步,尤其是最近幾年推出的新款鏡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适馬的Art系列,優化針對性強,光學素質接近甚至超越原廠,機械性能刮目相看,在防抖技術上也有突破。雖然諸如掉漆、跑焦等壞毛病還沒完全改掉,但就性價比而言,原廠比不了。換個方式去考慮,用原廠鏡頭一半的價格,得到75%的性能,你是不是平衡多了。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6

适馬的Art系列是好的開始

錯誤8: 攝影包随便買個就好了

不少攝影愛好者買鏡頭舍得花錢,但買攝影包就摳門了,要麼買高仿,要麼用經銷商送的山寨包。當你的裝備是一機一鏡的時候,也許感覺不到,一旦添置鏡頭,出門了,就會慢慢有體會。首先是細節設計的不合理,導緻拿出來、放回去都很費事。其次是背負系統不科學,别說半天,就是一兩個小時,肩膀都會酸疼。有些攝影包海綿包裹不夠,禁不起磕碰,有些包裹是夠了,但體積又太大了。老狼覺得,為一萬多元的器材,配合個400-500元的包不過分。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7

随便的攝影是對器材的不負責,讓自己受累

錯誤9: 一定要配UV鏡

在老狼看來,UV鏡更像是一個不用取下來的鏡頭蓋,可以為前鏡組遮風擋雨,哪怕沾到指紋和油漬,隻要拆下用水沖洗就能清除幹淨,即便一個不小心磕到碰到,UV鏡也能作為替死鬼沖在最前面。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并不為人所知。畢竟是一塊玻璃,裝在鏡頭前面,如果能提升畫質那就奇怪了。究竟會給畫質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首先是産生光斑、鬼影、眩光。此外,UV鏡裝在廣角鏡頭上,由于改變了入射光的夾角,很容易在廣角端邊緣留下暗角甚至陰影,哪怕是超薄的,也無法徹底的消除。所以UV鏡要麼别買,要買就買好一點的,至少是肯高,還要保證真品。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8

劣質的uv甯可不用

錯誤10: 三腳架越重越穩定

三腳架是風光和夜景愛好者必須的裝備。有些影友誤以為“在拿得動的原則下,越重越好!”。其實未必,三腳架的重量增加,穩定性不會随着重量的增加而提高,當我們對着相機按動快門後,振幅和重量并非線性相關。有趣的是:當腳架重量增加了7倍時,在成像中看到自震的振幅才減小了50%,這意味假如原本2公斤的腳架,換成了七倍于2公斤,即原來的14公斤超重的腳架之後,你拍攝的穩定性才提高了50%。試問?誰能扛着這笨重的腳架出門創作呢?

器材又大又重需要搬運官方怎麼說(在器材上避免這十個錯誤)9

在買三腳架的重量前先考慮自己的體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