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修訂的《北京市老年人能力評估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已正式印發。新的《實施辦法》對評估主體進行全面調整,将評估主體由社會組織調整為執業醫師、專業護士,在評估流程、評估結果有效期等方面也有新亮點。
醫護人員上門為卧床老人做能力評估
今天上午,在北京通州中倉街道,一位85歲的老人張淑珍接受了老年人能力評估。此次評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芹和随行護士上門進行,評估結果顯示老人屬于重度失能。
張淑珍的女兒周女士向新京報記者展示了老人去年的出院記錄,記錄顯示,老人患有不穩定性心絞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腰椎間盤突出等多種疾病。“她心髒不好,腰部、四肢都疼,不能動,也不能下地活動。”周女士表示。
張芹向老人家屬了解相關情況。 新京報見習記者 葉紅梅 攝
在現場,老人躺在床上,雙目閉合,身上蓋着薄被,床尾放着一大袋尿不濕。周女士已經退休,平常就在家照顧長期卧床的母親。“居委會告訴我申請進行這個評估,可以減輕我們的經濟負擔。”
市民政局養老工作處副處長王小兵表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每個月能獲得600元的護理補貼。目前全市有16萬餘人經過老年人重度失能評估拿到了600元的護理補貼。”
記者查詢得知,根據《北京市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管理實施辦法》(京民養老發〔2019〕160号)規定,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是發放給重度失能或持有相應殘疾證的老年人,作為其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需要長期照護的補貼。失能老人護理補貼分為每人每月600元、400元和200元三等。
在評估現場,張芹根據評估系統量表對老人進行能力評估。量表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精神狀态與社會參與能力、感知覺與溝通能力三個大項,内含23個小項。
“您吃飯了嗎?吃的什麼?現在的時間是上午還是下午?您胳膊擡得起來嗎?”張芹俯下身與老人交流,并操作着平闆上的評估系統。“老人現在是長期卧床狀态嗎?吃飯、洗澡、上廁所怎麼解決?”張芹也向家屬了解有關情況。
張芹告訴記者,此前她主要是去養老機構進行老年人能力評估,這是她第一次上門為老年人做評估。“入戶更能深切了解到老人的家庭情況、基本生活。評估時除了依據量表,還可以觀察老人的生活環境,比如對于那些能下地的老人,還要看看住所地面狀況,避免造成老人跌倒。”
據張芹介紹,醫護人員完成一份老年人能力評估需要半小時左右,且當場就能給出評估結果。
評估主體由社會組織調整為執業醫師、專業護士
據悉,2019年以來,北京市在全國範圍内較早建立了老年人能力評估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參與評估工作的一些社會組織專業化水平不高,一些評估機構存在評估标準把握不嚴格、評估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影響了評估結果的權威性與公信力。
根據新的《實施辦法》,老年人能力評估的評估主體由社會組織調整為執業醫師、專業護士。明确凡具備執業醫師、專業護士資質且在我市衛健部門登記管理的人員,均可成為評估人員。本次調整後,區民政局會同區衛生健康委建立本區老年人能力評估人員庫,評估人員對老年人能力評估結果負職業專業技術責任。
在評估流程方面,《實施辦法》明确,評估流程包括申請、受理、初步調查、派單、現場評估、公示與确認、評估結論告知等步驟。評估工作自受理之日起,應在28個工作日内完成。并且評估過程不影響老年人享受相關補貼政策的時間,經評估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其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發放計算時間自評估申請當月起計算。
為保證評估工作的公正透明,增設了街道(鄉鎮)初步調查程序、評估結果事前公示程序,并明确現場評估結果應在申請人經常居住地的社區(村)固定公開欄、所在小區及所在樓門院進行公示。
此外,評估結果還設置了有效期。85歲及以上被評估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評估結論長期有效,其他老年人的評估結論有效期均為五年。評估結論有效期滿前60日内,街道(鄉鎮)應依托市社會福利服務管理平台提醒申請人重新申請評估。申請能力評估的老年人或其家屬可通過登錄北京市民政局官網或首都之窗在線申請并填報基本信息,也可向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街道(鄉鎮)辦事窗口提出申請。
為加強監管,《實施辦法》針對評估人員、評估對象、養老服務機構、政府部門及涉及評估工作的相關個人,均明确了責任追究機制。評估對象應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抽查評估、監督管理;當身體狀況好轉、不符合重度失能條件後,應主動申請退出。評估對象以欺詐、僞造證明材料或其他手段獲取評估結論的,将取消其政府補貼資金獲取資格,責令其退回相關補貼,且一年内不再接受其申請。同時,處理結果将面向社會公示。
同時,針對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進行評估的老年人,北京市已啟動“消化存量老年人能力評估攻堅行動”。目前各區正組建評估人員隊伍并開展培訓,培訓完成後将陸續開展入戶評估工作。
新京報見習記者 葉紅梅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立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