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劉潤是做什麼的

劉潤是做什麼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09:21:37

(本文首發于“劉潤”公号,訂閱“劉潤”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業本質)

2018年1月,北辰購物中心亞運村店閉店停業。北辰購物中心,曾是北京北部最大的購物中心,也是最賺錢的購物中心,年收入最高達12億。但從2012年開始,北辰購物中心業績開始下滑。到了2017年,偌大的購物中心,半年的營收隻有8000多萬。2018年,走過了17年的北辰,正式閉店停業。

2020年3月,位于北京長安街的賽特購物中心,宣布閉店改造。上世紀90年代,賽特的“開業大擠”至今仍被人們稱道。賽特的東西就一個字:貴。很多人揣着幾個月的工資,進去買不起一件衣服。那就随便買點什麼。因為在賽特買過東西,是一種象征。聽說要閉店,人們紛紛來懷舊。“開門大擠”,27年後,變成了“關張大擠”。

2021年11月,在廣州經營了25年的王府井百貨閉店;2021年12月,經營了15年的摩登百貨(原海珠購物中心)閉店;2022年2月,經營了16年的新世界百貨成都店閉店……

在很多人眼中,線下零售業,似乎一片黯淡。自從電商起來之後。

但,真的是這樣嗎?

2021年,成都富森美,利潤同比增長18.74%;深圳萬象城,收入同比增長30%;北京SKP收入首次突破200億。2022年,全國排隊拟開業的商業項目近1000個,而且越建越大,平均建築面積8.8萬方。一片如火如荼狀。

真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我正好認識成都富森美的聯合創始人劉雲華。于是我虛心地請教她:到底北辰、賽特、摩登們做錯了什麼,而富森美、萬象城、SKP們又做對了什麼,以至于面對同樣的環境,卻有着截然不同的結果?

她說,其實大家沒做錯什麼,隻是線下零售的定位變了。怎麼變了?從什麼變成什麼了?她說:從加油站,變成了目的地。

哦?聽上去有點意思。你展開說說。于是,她分享了作為一家線下零售巨頭的思考。我越聽越有意思,越聽越有意思。這就說得通了。

線下零售業的未來到底在哪裡?我把劉總的觀點轉述給你,看看是不是對一樣做線下零售的你,有所啟發。


1

什麼目的地?

我要先給你說明白一件事。那就是說:不要和互聯網對抗。

2021年,似乎是互聯網不太順利的一年。阿裡、美團等巨頭們接受反壟斷調查,就差臨門一腳的創業公司上市受阻,社區團購被質疑,教培行業團滅。互聯網公司們從來沒有過這樣急切地想證明:我其實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我是實體企業。我真的是。

但是,這是不是就意味着,互聯網要衰落了呢?

當然不。

在互聯網上開會,确實減少了大量非必要的出差和見面;在互聯網上叫外賣,确實讓我足不出戶就能安排上一大桌火鍋;在互聯網上購物,動幾下手指頭就可以了,我為什麼還要坐班車去到大超市,然後排那個長長的收銀的隊呢?

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互聯網真真實實地改善了大部分需求側的工作和生活。從來沒有這麼便捷過。隻要這個價值在,在線化就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雖然它的副作用,是讓部分供給側變得難受。

餐廳當然不容易。零售當然不容易。但是不管多不容易,也無法逼着年輕人為了體諒這份不容易,硬是到線下去買在手機上就能買到一模一樣、還更便宜的東西,逼着他們不點外賣、硬是穿戴整齊出門到餐廳坐下來點餐、等上菜、吃完、再走回家。

最近,疫情卷土重來。上海多處小區、辦公樓開始封控。去上班,不知道今天是不是能回得來。回到家,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出得去。你隻能在線辦公,你隻能在線購物,你隻能在線點外賣。

疫情一定會結束。但是,青春才幾年,疫情占三年。這三年咬着牙培養的在線生存技能,這輩子怕是再也忘不了、改不掉了。

疫情加速了在線化。所有線下零售企業,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從内心接受這一點,而不是天天燒香拜佛,盼着電商們倒下,然後迎來自己的昔日榮光。很有道理。可是,然後呢?

劉總說,然後,要認真思考,線下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優勢,是能和線上互補的。互補而不對抗的,才是線下的優勢。這個優勢可能就是:線下獨特的“目的地”屬性。

什麼意思?我給您舉個例子。

潤總,您喜歡旅行,去過南極,去過很多地方。您去這些地方旅行的時候,是不是也買了一些紀念品回來?

是的。我确實去過不少地方。我有個非常個人的愛好,就是從每個我去過的地方,買一些冰箱貼回來。

劉潤是做什麼的(劉潤所有的線下)1

(我的冰箱貼牆)

這一牆的冰箱貼。買到其中的任何一個,這背後都隐藏着至少幾萬、甚至更多的旅行費用。加在一起,幾百萬是肯定就有了。

現在我說,潤總,我用1000元,把這牆上的所有冰箱貼都賣給你。你就不要浪費那幾百萬旅行的費用了。你會不會答應?

當然不會。

我又不是為了買紀念品而去旅遊的。我是先決定去旅遊,才順便帶回了紀念品的。我去到的這些地方,都是我日日向往的“目的地”。

沒錯,線下零售也是一樣。

在過去,人們去到一家商場,是為了買到這家商場裡的商品。人們喜歡的是商品,而不是商場。商場不是消費者心中的“目的地”。它最多是“加油站”。油沒了,搜一下附近哪裡有。這家商場有,就去這家商場。那家商場有,就去那家。消費者眼中看到的是商場,但心裡裝的是商品。這時候,消費者發現這件商品線上便宜?那就去線上。

那怎麼辦呢?

一定要讓消費者,是為了南極而來,而不是為了南極的冰箱貼而來。線下零售轉型的真正核心,是把自己做成一個目的地,而不是經由自己去買一樣他已經決定好要買的商品。

有意思。可是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目的地呢?

生産内容。與衆不同的稀缺内容。

因為目的地,就等于内容。


2

目的地 = 内容

什麼是内容?

我先問一個問題。你知道“買”(Buying)和“逛”(Shopping)有什麼本質區别嗎?

我想“買”一條褲子。我有我喜歡的牌子,我有我常買的樣子。到了商場,看導引牌,那個牌子在3樓。直接電梯上3樓,買了就走。結束。15分鐘。别說3樓了。30樓,我也15分鐘搞定。

這就是:買。有确定的購買标的。我隻不過需要一個渠道,拿了就走。就像我的油快沒了,我隻不過需要一個加油站。加了就走。

那什麼叫“逛”呢?

女孩子和老公去逛街。老公去3樓買褲子了。女孩子就從1樓開始“逛”。換季了,家裡還缺條連衣裙。然後為了這條裙子,她從1樓逛到5樓,從5樓逛到1樓。在一樓碰到老公。老公問,這麼大包小包是什麼?哦,是大衣,是包包,是精緻的盤子,是粉底液,是洗發水……哎呀,裙子忘了買了。你再等等我。

這就是:逛。逛,看似有明确的購買标的,其實沒有。我逛着看着,看着逛着。看什麼呢?看内容。款式、風格、流行趨勢,都是内容。突然,一個“内容”打動我了,就買了。逛的本質,是消費内容。

你注意到沒有,淘寶最近的slogan都換了。改為了“太好逛了吧”。為什麼?因為以前,大家把淘寶當成一個“加油站”,有東西想“買”的時候,才會打開淘寶。然後,買了就走。但是淘寶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目的地”,讓大家有内容可以消費,可以逛。逛着逛着,就買了。

所以,什麼是目的地?目的地,就是有讓人欲罷不能的内容的地方。比如博物館,比如畫展,比如動物園,比如南極。這些都是目的地,這些,都是有讓人欲罷不能的内容的地方。隻有用讓人欲罷不能的内容吸引大家來,然後才會“逛着逛着就買了”。

那線下零售,怎樣才能把自己打造成目的地呢?電商平台也在把自己打造成目的地,線下零售,和它們的差異會在哪裡呢?

建立在線下豐富的感官體驗上。

潤總,您去過南極。現在互聯網發達了,網上也有很多南極的視頻。您覺得因為有了這麼多視頻,南極就不值得去了嗎?當然不會。您親臨現場所獲得的豐富感官體驗,是單純的視頻永遠沒有辦法比拟的。

所有内容,都建立在感官上。互聯網所能傳遞的感官體驗,隻有聽覺,和視覺。現在不是說元宇宙嗎。紮克伯格做了一款手套,據說能給元宇宙增加觸覺。但是人類有五感,大部分觸覺,和所有的嗅覺、味覺,都是沒有辦法在互聯網上獲得的。即便是視覺,線下視覺的體驗感,也永遠不是4K屏幕所能包含的。

不要和線上對抗。線下零售,要和線上互補。補什麼?補“全感官内容”。感官體驗越豐富,線下越會成為讓人欲罷不能、非去不可的地方。

有意思。那麼,怎樣才能創造“全感官内容”呢?

質感,沉浸感,參與感。


3

全感官内容 = 質感,沉浸感,參與感

首先說質感。

為什麼網上到處都是蒙娜麗莎的照片,但大家還是要跑到盧浮宮去看呢?因為真畫的質感,和照片是不一樣的。

富森美可能是第一個把美術館開到家居賣場裡去的。在這裡,我們常年展出一些藝術家原作。大家可以看展,也可以選購挂回到自己的家裡。

劉潤是做什麼的(劉潤所有的線下)1

潤總,您去過全球那麼多美術館,包括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您現場看梵高的畫,和在網上看有什麼區别?

更震撼。

是的。為什麼更震撼?就是因為質感。遠看,和在網上看一張高清照片沒區别。走近了看,就是4K了。再近,就是14K了。筆觸,顆粒感,層次感,都出來了。再近,就是40K了,你會發現,原來畫不是平面的。原來畫是立體的。這些細節,這些質感給你的信息量,對你的觸動,是互聯網沒法給與的。

就像你一旦看過高清的電視,就再也回不到VCD時代一樣,你一旦享受過真正的藝術給你的感動,就回不到JPG的時代了。這是線下才能給你的。

第二,就是沉浸感。

你看這張照片,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嗎?

劉潤是做什麼的(劉潤所有的線下)3

這是富森美裡面的一家店,叫“歐神諾瓷磚”。

是的。想不到這是做瓷磚的吧。我們去買瓷磚,服務員給你看那一排排的小樣,你是想象不出來,這樣的瓷磚鋪在你家的地上、貼在你家的牆上,是什麼感覺的。你需要“全感官體驗”。就是,用真實的瓷磚,把你包裹起來。你沉浸地走進去,摸一摸,踩一踩,敲一敲,獲得全部感官的體驗。

然後,你才能決定:老公,我們把家裡的瓷磚都敲了吧,換成這些!

瓷磚是這樣,沙發尤其是這樣。沙發,是很難用照片來判斷,坐着舒不舒服的。你看這張照片。

劉潤是做什麼的(劉潤所有的線下)4

很鮮豔,很好看,和周遭的飾品和綠植搭配感也很好。但是,看到照片,你會直接下單買回家嗎?很難。因為你沒有坐過。“坐”,就是沉浸感。你要用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嗅覺來感知這款沙發。

這是富森美裡一家叫“Cassina”的店。Cassina這個品牌始于1927年,以現代主義先鋒設計蜚聲國際。而這家在富森美的體驗店,把各品牌沙發,搭配展示在了店裡,構建一個沉浸感。你會忍不住來坐。全部感官被激活後,忍不住贊歎:哇,好舒服。

然後,你才能決定:老公,我們把家裡的沙發也換了吧,換成這款!

第三,是參與感。

要把線下零售打造成目的地,要創立“全感官内容”,必須依賴于用戶的“參與感”。

隻有用戶參與了,他們才能為這些内容而來,然後順便把喜歡的商品買走。而吸引他們“參與”的最重要的辦法之一,就是辦線下活動。

什麼樣的線下活動?那些在線上無法舉辦的活動。比如,藝術品展覽,粉絲見面會,親子活動,品牌面對面,專家講座,等等。

劉潤是做什麼的(劉潤所有的線下)5

(富森美線下展覽)

從富森美創立至今,我們一共辦了4000多場線下活動,各種各樣(比如:體驗類,策展類,設計類,藝術類,銷售類),吸引了很多人的參與。所以,逐漸我們的線下實體,成為了很多追求品質生活的用戶的“目的地”。

質感,沉浸感,參與感。這些,就是我們做“全感官内容”的心法。

有了這些讓人欲罷不能的内容,用戶在想購買家居産品之前,總想先來看看。逐漸,我們開始有了一句slogan,那就是:來富森美之前,先不要做決定。


最後的話

來富森美之前,先不要做決定。

說得多好。霸氣的slogan。富森美的底氣,有它利潤率的支撐。而它的利潤率,有它“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目的地”的理念的支撐。

感謝劉總的分享。深受啟發。

不是大環境不好了,是和大環境相處的方式變了。線下零售想要活得好,要和互聯網互補,而不是對抗;要把自己變成一個目的地,而不是加油站;要讓用戶為了逛而來,然後因為喜歡而買。

劉總說,富森美有了這個意識之後,還在升級加碼,聯合國内外知名設計師、藝術家、家居美學達人、生活方式主理人,讓正在成都運作的新項目,成為人們實現美好生活的目的地。祝福劉總。

也祝福所有在線下零售,不斷探索的創業者。

祝你們,成為目的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