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蘋果2022秋季特别活動逐漸臨近,近些天以來網絡上有關蘋果新一代iPhone 14系列的曝光消息可謂層出不窮。今天早上便又有一條重磅信息曝出,有消息人士指出,蘋果iPhone 14系列部分機型或将率先取消實體SIM卡槽,轉而采用eSIM技術。
若果真如此,那麼這将意味着蘋果将成為業内首批正式大規模商用eSIM技術的手機終端廠商,同時,也表明iPhone的無孔化進程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因為此前便有傳言指出,蘋果将會在未來數年間逐步取消iPhone的SIM卡槽、充電接口等,最終實現整機一體化。
圖源:The Verge
不過話說回來,可能細心的朋友們也發現了,我将蘋果稱之為“首批”商用eSIM的廠商,而不是“首家”,因為早在2019年上半年發布的努比亞柔性屏腕表式手機努比亞α上,便率先推出了支持eSIM功能的版本。但毫無疑問,若iPhone 14系列真的在部分機型上使用eSIM技術,按照蘋果的體量來看,其勢必将成為全球首家大規模出貨eSIM手機終端的品牌。
看到這,相信很多朋友都很好奇,SIM卡我們都屢見不鮮,那eSIM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功能呢?手機取消掉實體SIM卡,轉而采用eSIM功能,于我們普通用戶而言有什麼作用呢?是否會在通訊等實際使用場景中帶來體驗提升?我們接着往下聊。
什麼是eSIM?
eSIM即嵌入式SIM卡,或者叫電子SIM卡,簡單來說其原理就是将傳統實體SIM卡直接嵌入到終端設備的芯片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支持eSIM技術的手機終端無需額外插入物理SIM卡。其好處就在于允許用戶更加靈活地選擇運營商套餐,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以及購買新設備的前提下随時更換運營商。
簡單來說,eSIM就是電子化的SIM卡,我們可以将其看作是一個數據文件,可通過網絡下載到移動終端,eSIM在功能上和普通的物理SIM卡無異。
eSIM的起源與發展
早在2011年,蘋果公司就向美國專利和商标局申請了一項虛拟SIM卡專利,也就是現在eSIM的前身。蘋果稱,該專利可以讓用戶無需使用SIM卡就可以直接訪問運營商提供的無線網絡服務。
2014年9月,蘋果在發布iPad Air 2時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蘋果方面稱作Apple SIM)帶到了實際産品中,這一設計允許用戶更為輕松地自由選擇和切換服務運營商。
2015年7月,蘋果和三星與電信行業的其他公司展開合作,計劃聯手推出eSIM卡。蘋果三星和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達成合作夥伴關系,這一合作關系的主要内容是生産一種用于消費者設備的标準嵌入式SIM卡,這項協議将把智能手機生産商也涵蓋在内。據悉,參與該計劃的移動運營商包括AT&T、德國電信、阿聯酋電信、和記黃埔、Orange、西班牙電信和沃達豐等。
2017年9月,蘋果在Apple Watch Series 3中為Apple Watch首次加入了蜂窩移動網絡功能,随即引領了智能手表蜂窩化的潮流。隻可惜,由于當時eSIM技術尚未在國内落地,因此蜂窩版用戶遲遲無法用上這項核心功能點,最終,蘋果在上市半年後面向蜂窩版手表用戶啟動了無條件退款。而在随後的Apple Watch Series 4發布時,蘋果在産品上市前便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最終開啟了Apple Watch蜂窩版在國内市場的序幕。
去年7月,北京移動正式上線了eSIM一号雙終端業務,支持帶有蜂窩網絡版本的Apple Watch等設備開通eSIM一号雙終端服務,标志着eSIM服務在運營商層面正式具備大規模商用和為用戶提供功能服務的能力。
手機支持eSIM,對用戶體驗而言意義何在?
在傳統實體SIM卡并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帶來不便,或是會對手機終端廠商進行功能創新上造成阻礙的前提下,eSIM技術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
對此,蘋果早在前幾年便給出了答案。可以看到,作為手機行業率先全面支持eSIM技術的終端制造商,蘋果從多個維度向用戶解釋了eSIM的核心理念。就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eSIM又叫作嵌入式SIM卡,其本質就是一張直接嵌入主闆的SIM卡,或者将其看作手機主闆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SIM卡本質上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存儲芯片,手機在插卡後之所以能夠實現連網,就是因為手機讀取了SIM卡裡的配置文件。因此,既然實體SIM卡僅僅隻是負責配置文件的一個載體,最終仍需要通過手機完成讀取,那麼如果能夠通過更加數字化的方式發送對應的配置文件到手機,豈不是就可以省略這一個略顯多餘的實體插件了嗎?
因此,eSIM的誕生,目的就是用來取代低效的傳統SIM卡以及與SIM卡相關的手機内部結構。可以看到,雖然手機SIM卡迄今為止已經曆多次叠代,體積逐漸被縮小,但僅作為一個信息載體而言,即使是現在主流的nano SIM卡,仍舊與其内部芯片的尺寸不成正比。
同時,使用實體SIM卡就意味着手機需要為SIM卡準備專門的插拔卡結構,如手機内部的卡籠和讀卡的電路等。因此,雖然SIM卡看似體積不大,但如果算上卡籠、屏蔽罩以及退卡機構等結構和元件,其依舊在本就寸土寸金的手機内部空間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空間。另外,實體SIM在經過長時間使用或多次插拔後往往會出現接觸不良的情況,因此,即便是從使用壽命的角度上來看,實體SIM卡也遠不及eSIM耐久。
除此之外,eSIM的商用不僅體驗更加便捷,減少對手機内部空間的占用,同時也提升了手機的安全性。相信很多朋友都曾屢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用戶在丢失手機後發現SIM卡被盜刷,從而造成财産損失。而對于這種問題,eSIM可以從根源上進行堵漏,因為eSIM的數字授權機制可以通過運營商後台進行直接撤回,從而無法被犯罪分子盜用。
最後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eSIM的出現也讓多卡管理變得更加方便。很多朋友應該都有這種經曆,曾幾何時絕大多數手機都不支持熱插拔功能,當我們想換一張手機卡使用時還要先關機,在進行插拔卡操作。但使用eSIM後,我們隻需登錄所選用的運營商網站,即可直接開通或停用相應的SIM卡服務,無需關機換卡就能直接使用當地網絡,這對于經常需要出差或旅行的用戶會更加方便。
寫在最後
由此觀之,eSIM相較我們使用多年的實體SIM卡還是有着很多顯而易見的優勢的,無論是從功能性、體驗感以及節省手機内部空間的角度上看,其都應該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行業發展趨勢。同時,未來的數字化時代逐步實現無實體卡化也是大勢所趨,以我們日常經常使用的NFC技術為例,現在,市面上多數2500元以上價格段的機型都支持了多功能NFC,得益于此,公交卡、銀行卡、門禁卡等以往我們需要随身攜帶的卡種已經逐漸淡出了視野。
此外,作為全球TOP級的手機品牌,蘋果若果真在今年的iPhone 14系列上率先實現了無卡槽設計,毫無疑問會掀起新的一波行業潮流。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上半年我們或許就會看到更多的eSIM手機湧向市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