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說三個與瓷器有關的歇後語,第一句大家肯定都聽過,“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
如果有人跟你打包票說"這事你就交給我吧,保證給你辦好。"結果辦砸了,你就可以用這句話怼他。
“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意思就是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就别包攬力所不能及的事。它本意指的是一門民間手藝——锔瓷。
锔瓷技術是把打碎的瓷器用鐵釘或者金釘、銀釘、花釘、銅釘等各種釘子,像訂書機一樣把碎裂的瓷器修補起來,使之能恢複使用。
瓷器china是中國的名片,中國瓷器起源于三千多年前,宋代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清乾隆時期,制瓷技藝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今天來說瓷器仍舊作為國禮送給其它國家領導人。
瓷器作為中國的土特産,以前多是皇家和達官貴人喜愛之物,物以稀為貴,對于普通百姓那都是奢侈品,一旦擁有那如獲至寶。但瓷器有易碎的特點。皇家顯貴家的瓷器碎了,扔了重買就是了,反正家底雄厚。百姓家的瓷器碎了,那是不舍得扔的,怎麼辦?為滿足這種需求,锔瓷技術應運而生了。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你家瓷盤或者瓷碗碎了是什麼樣。我觀察的是一個瓷器頂端破裂,它的裂痕會一直延續到瓷器的底部。描述這種現象有一個歇後語,就是我今天講的第二個歇後語“打破砂鍋問到底”。
你是不是奇怪“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是指對一個不解的問題或者事件一直追問,刨根問底麼,與鋸瓷有什麼關系呢?
“打破砂鍋問到底”原意是“打破砂鍋璺(紋)到底”。 砂鍋是一種陶瓷制品,在外力的作用下,激烈的磕碰就會産生一種裡外一緻的裂紋,就是璺。因璺與 “問”同音,被後世轉譯為“打破砂鍋問到底”用以解說刨根問底的精神了。
瓷器裂璺了,就到鋸瓷師傅大展身手的時候了。幹锔瓷這一行業的師傅,在民間被稱作是锢爐匠。他們同“磨剪子戗菜刀”類同,都是“街挑子”中的一員。現在你可能還能聽見磨剪子戗菜刀的叫喊聲,但“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叫喊聲肯定聽不到了。
随着社會的發展,瓷器可批量生産,不再是皇家禦用,而走向了民間,也不再隻是裝飾,有了實用價值。老百姓也能買的起,用的起了。
你家瓷盤、瓷碗碎裂了是不是就直接扔掉買新的了,也沒找锢爐匠修補吧。所以锔瓷行業沒有了賴以生存的市場。當然對于考古、古玩古舊瓷器的修複還是有一定的價值。不過随着科技的引入,锢爐匠逐步被機器人取代。這項中國發明創造的锔瓷技藝到了近乎失傳的境地。
那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鋸瓷技術。鋸瓷第一步就是找碴。找碴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它源于我今天說的第三個歇後語叫“锔碗戴眼鏡,沒碴找碴。”
我們常說的“沒茬找茬”是“沒碴找碴”演化而來的,“沒茬找茬”是過分的吹毛求疵,則跟锔瓷修補中“沒碴找碴”可不是一個意思。
根據瓷器的内部構造,瓷器摔碎成碎片狀,修複時要将碎片拼湊起來,按照碎片的碴口對碴,達到嚴絲合縫的程度,锔瓷中叫找碴,也叫對縫。
找碴是一個極其細緻的工作,碴口對不上就不能将破碎的瓷器恢複原狀,也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所以找碴是一種雞蛋裡挑骨頭的态度,也延伸成現在的找茬之意。
找碴之後第二步要定位記點,依照瓷器的裂痕結合外部裝飾構造做锔釘的标記點,要求左右對稱。
第三步再用金剛鑽在标記點上打孔。歇後語說“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金剛鑽在锔瓷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金剛鑽的使用可是技術活,首先要穩。锔瓷打孔不能打透,你手不穩,打穿了還要把打的孔補起來。其次要準,對準描點,稍有偏差,锔釘就釘不進去。
第四步锔釘,把锔釘安在打的孔中固定住,外表看就像一個訂書釘。
第五步就要補漏,最後給瓷器盛滿水,不漏水,锔瓷就算大功告成了。
一些能工巧匠不僅能修複瓷器,還能根據瓷器的外貌結構配合锔釘形成新的花式,為瓷器本身增添幾分韻味,宛若新生。
有了這項技藝,皇宮貴族再也不怕瓷器打碎了,反而玩起了比賽,鬥起了富。清朝八旗貴族之間流行起了“锔活秀”,貴族子弟故意打碎瓷器或者采用漲破法(将瓷器内裝黃豆和水,利用黃豆的張力漲破瓷器的辦法,)把瓷器弄碎,再各自去尋找锔瓷高手,将瓷器修複,比賽看誰的瓷器修的好。就這樣锔瓷從一項技術發展成一種技藝,有了藝術價值,也是競争的結果。
锔瓷可使碎瓷器複原再生,锔瓷這種民間技藝卻不能再煥發生機,如果不給予保護、傳承和發展,也許他就成為“活在”歇後語裡的民間藝術了。
您還知道哪些歇後語是和民間技藝有關的嗎?歡迎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