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訪者問:
心之愛咨詢師答:
“從小到大周圍的環境都很包容,受到的否定或者當面嘲諷的次數真的不多,但一旦遇到了,我的心理防線就會崩潰,毫無招架之力,會讓人看笑話。”似乎你從小到大的環境,要不是對你保護照顧的太好,要不就是對你有着比較嚴謹的管教,或者兩者各占一半同時都有。一方面你被保護的很好,另一方面你又被管教的較嚴謹,留給屬于你自己的心靈發展空間不足夠寬闊,受到了限制。你說自己玻璃心,“隻要受到外界的否定就會想哭”,你還說“真的很想罵回去或者删除我的言論”,真的很想問,你為什麼不可以罵回去,或是做出其他的方式來表達你憤怒生氣的感受?從你的描述中,發現你很習慣通過一些試圖說服自己的方式讓自己不用那麼在意和生氣。比如你會說“明明我知道這個人三觀不太正,平時就有些憤世嫉俗,經常在朋友圈罵别人”,他們是怎樣的人,這與你自己的情緒表達之間有什麼必然的關聯嗎?或許你需要被塑造成一個謙遜懂禮、喜怒不形于色的君子。但這是需要漫長的心靈成長,經曆歲月打磨後自然發展出來的模樣,并不是在内心的情緒情感體驗都不曾被充分體驗過,就被扼殺或壓抑後的呈現表達。當你明明已經感知到内心強烈的憤怒情緒,卻無法進行合理的表達,大概此時也隻有通過眼淚來述說着自己内心的委屈與憋悶。偏偏哭泣有時又會被貼上懦弱無能的标簽,這真是要堵死人的節奏。你渴望内心變得強大,但這無法通過讓自己無視那些能夠激發出自己情緒的人或事來實現。有效的辦法是充分感知與了解自己的情緒,幫助自己的情緒表達找到或發展出适當的方式,通過與情緒的相處逐步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為情緒所左右。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對自己建立深入了解,實現自我成長的過程。真正理解與接受自己是怎樣的人,接納與拒絕是可以相對容易做出的自由選擇。明白自己的需求,并清晰自己的責任與邊界,逐步完善自己的内在世界,此時會發現選擇無視或忽略一些不重要的東西人或事,會是相對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容易激發出内心強烈的沖突。
——劉麗宇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