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創新的名義來彎道超車,過後遇到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補票。
▲圖源上海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公衆号。
近日,據媒體報道,上海奉賢區市場監管局突擊檢查了某商業廣場内的部分奶茶店,包括一點點、茶百道、COCO等知名連鎖店。結果發現,這些奶茶店被查出包括制作台髒亂、原料不封口、工作人員健康證不齊全等諸多食品安全隐患。
這次常規抽查“考試”,風生水起的新茶飲連鎖店幾乎全軍覆沒,“以小窺大”來看:新茶飲行業在食品安全上的情況很不樂觀。
而這也不是新茶飲連鎖因衛生問題第一次“翻車”。
2020年12月,《消費者報道》整理了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包括原食藥監)等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公布的關于餐飲場所銷售的現泡茶、果汁等産品的質量抽檢情況。
抽檢發現,新茶飲不合格最主要的原因是微生物污染,占比超過8成,菌落總數和大腸杆菌總數都是微生物指示菌,主要用來評價食品的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産加工及運輸儲存等環節中是否符合規範。不少門店違規被責令限期整改。
新茶飲是近年來國潮新消費概念下出現的風口行業,這些新茶飲品牌将中式茶、水果等交彙延伸出“新物種”,主打健康、時尚、社交、種類更為豐富多元化。但快速擴張的同時,安全衛生卻未跟上。尤其是一些主打下沉群體的茶飲品牌,瘋狂搶占市場,衛生安全無暇顧及。
▲圖源上海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公衆号。
新茶飲品牌産品對消費者來說是“新鮮的”,新茶飲與傳統茶飲最大的不同是産品和營銷方式,例如,品牌聯名、限定季節銷售等,将一些網紅水果、網紅概念植入到産品之中,甚至一些茶飲店早期都會采用“雇人排隊”的方式吸引顧客。
但模式與産品再怎麼創新,安全與衛生都理應是所有餐飲消費行業的底線性問題。在監管部門、輿論監督和行業自律的共同努力下,應當首先對那些沒有堅持食品安全管理規範的企業進行淘汰,然後再來談創新。否則,市場就變成了一種打着創新名義的無底線混戰。
因此,新茶飲行業無論如何比拼“新”,如何營造出了新消費的氣氛,都應該讓消費者感受到安全、放心,而不是隻顧着蒙眼狂奔。
這一方面需要行業加強自律,嚴格落實相關行業标準,守法經營;另一方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要加強日常監管,新生事物的快速成長期也往往是矛盾爆發期,監管尤需多費些心思。
實質上,從商業邏輯出發,如果有一家新茶飲企業能夠率先在食品安全上做到高标準,并逐步影響和帶動全行業,這其實是比雇人排隊要更高、更安全的競争壁壘。
那些底線性的原則應當是硬性規定,而不是以創新的名義來彎道超車,過後遇到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補票。
□馬文(媒體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