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也是幹貨,幹貨,幹貨!本文将圖文并茂的方式詳細講解羽毛球拍穿線的過程,内容較多,非專業人士慎入。本文章為亞洲穿線師協會金牌穿線師所撰寫,可作為穿線師基礎培訓教材使用。希望更多穿線交流甚至考證的球友們可關注私信聯系我。
穿線方法和技巧(一)穿線方法架拍方式:三爪式架拍
演示穿線球拍型号:川崎 蜘蛛俠7000C
穿線方法:雙線四結
注意事項:拉力頭每次隻拉緊一根線;橫線交錯編制、多編一根
架拍時,如果客戶沒有特别說明,我們建議穿線師都養成一個習慣:底蓋的logo朝上。
提前修剪線頭——“塑料錐子”,用剪刀将線頭修得又尖又細,像個錐子一樣。這能能使球線更容易穿,尤其是在穿橫線的時候,以及過被擋住的護線孔時,“塑料錐子”非常有效,用尖嘴鉗夾住線頭就能将線穿過被擋住的線孔。如果之前修剪的“塑料錐子”鈍了,我們也可以臨時修剪。
按照下圖方法量豎線22根,再加上打結所需的長度約60厘米。
将球線從拍頭中心的2個線孔穿入。
将球線從拍喉中心的2個線孔穿出。為了方便演示,我們以球拍的中軸為界,手持球拍左邊的豎線分别叫L(left main)右邊的豎線叫R(right main)。那麼左邊第一根豎線就叫L1,第二根叫L2,下面第一根豎線叫R1,第二根叫R2,以此類推。
把兩條線平行在緩沖器纏繞一圈(注意球線互相不要壓着,那樣容易傷到線),再放入拉力頭同時拉緊。整個穿線過程中,這是唯一一次需要同時拉緊2根球線的步驟。
保持球線被拉緊的期間,用座夾和起始夾同時夾到R1的靠近拍頭處。因為在拉第一根豎線時,沒有作用于線上的先後力,線在線夾中滑動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是拉網球拍的話,我們推薦把起始價夾在拍框外側,因為在拉緊第一根豎線時,球拍會有一點變長,夾在拍頭外側會減少這種變形。
松開拉力頭,将夾在R1上的線夾用手扶好使線夾裡的線和線床在同一水平,然後隻拉緊L1。
在拉力頭拉緊L1的時候,把另一個座夾夾在拍喉的L1處。(注:線夾盡可能夾在靠近拍框部分,大約半公分到一公分距離,并保持左右線夾夾線在同一距離水平,這樣有助于球拍受力均勻)然後松開拉力頭。注意此處感受線是否在手指上滑動(也可以用肉眼觀察),調試線夾的松緊,以及清除線夾内多餘的矽膠或其他雜物,确定線夾内部幹淨,确保線在線夾中不滑動。
松開拉力頭,把球線從拍喉相鄰的線孔穿入,拍頭相鄰的線孔穿出,形成L2。
把轉盤旋轉180度,然後拉緊L2.在拉力頭拉緊L2時,松開L1處的座夾,改夾到L2的拍頭内側。
松開拉力頭,把轉盤旋轉180度,再次拉緊R1。
在拉力頭拉緊R1時,松開夾在R1拍頭處的起始價和座夾,然後把座夾改夾到R1的拍喉處。
松開拉力頭,把球線從拍喉相鄰的線孔穿入,拍頭相鄰的線孔穿出,形成R2。
轉盤旋轉180度,然後拉緊R2.在拉力頭拉緊R2時,松開夾在R1拍喉處的座夾,然後把座夾改夾到R2的拍頭處。
松開拉力頭,穿R3。然後重新拉緊L2,松開夾在L2上的座夾,改夾到L2的拍頭處。這樣做是為了補充座夾夾線沒有靠近拍框所帶來的零磅損失。
松開拉力頭,穿L3.轉盤旋轉180度,拉緊L3,在拉力頭拉緊L3時,松開夾在L2拍頭處的座夾,然後把座夾改夾到L3拍喉處。
松開拉力頭,拉緊R3.在拉力頭拉緊R3時,松開夾在R2拍頭處的座夾,然後把座夾改夾到R3拍喉處。
松開拉力頭,穿R4,轉盤旋轉180度,拉緊R4.在拉力頭拉緊R4時,松開夾在R3拍喉處的座夾,然後把座夾改夾到R4的拍頭處。
松開拉力頭,穿L4,拉緊L4,在拉力頭拉緊L4時,松開夾在L3拍喉處的座夾,然後把座夾改夾到L4的拍頭處。
按照交替穿豎線的規則,在一邊穿線不超過三條,再在另一邊穿線不超過三條,交替進行直到完成所有豎線,這樣才可以使球拍保持受力均勻,避免拍框的扭曲變形或者斷裂。但是無論如何,拉力頭一次隻能拉緊一條線,也就是說,你可以先把R相鄰的3條線按順序一條一條拉好,再拉L對應的3條線,不過你這是可以再穿3條L,然後才換到R。要進行交替拉豎線,你必須在穿線時使用兩個線夾,如果穿線機上隻有一個線夾,那麼,你在拉線時一定要再用一個飛行夾和起始夾。
需要注意的是,在穿有豎線“跳孔”的球拍時,穿橫線時會被已穿好的豎線擋住線孔而不易過線。這個時候你在穿豎線時需要注意,在豎線線1和線2中間有個線孔即将被擋住,這時不急于拉緊球線,而是找一根廢線,放在會被擋住的線孔邊上,然後再拉緊球線,這樣廢線就被夾在裡面了。當你要穿橫線的時候,你捏住廢線的兩端,用點力往外拉,被擋住的線孔就露出來了。這時就可以輕松的把橫線從線孔裡穿過去了,之後再把廢線拔走即可。
注意,當豎線穿完R9或L9時,在拍喉處直接從第9孔跳到第12孔穿最後一條豎線,這樣主要有利于保持最後一條豎線的磅數以及方便打結線打結,維持球拍受理均勻。
穿好豎線外圍最後一條線之後,在反過來穿倒數第二根線,拍喉部分球線從第0孔穿出,拉緊第10根線并夾緊固定準備打結。
在固定好最後一根豎線後,鎖住旋轉盤,剪掉過長的線,隻留25-30cm用來打結結尾。打結的方法有很多種,通常沒有規定用哪一種,隻要能把結适當打緊就行。
這裡介紹一種方便又實用的打結方式,它能很好地承受住拉力。
首先打第一個圈
打第二個圈,線頭從第一個圈裡穿出來。
拉緊第一圈線。為了把結打緊,要用力來回地拉緊幾次繩結。
拉緊第二圈的線頭,并剪去多餘的線頭,确保線頭剪的低于拍框的邊緣,線頭緊貼拍框。
注意:切忌線沒穿完就将球拍放置一邊。如果隻把球拍的豎線編完就放置一邊,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内也會使拍框變形或斷裂,你必須接着把橫線編完,或者在架拍狀态下把豎線全部松開。
穿橫線
穿橫線必須和每一條豎線上下交叉,相鄰兩條橫線交叉。也就是說,如果橫線過第一根豎線時,是從豎線上面穿過,接下來過第二根豎線時,就必須從下面穿過,過第三根豎線時繼續從上面過,第四根又從下面過……以此類推。編織橫線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錯編,即本來應該從豎線上面過時,卻從下面穿過了,或者剛好反過來,本應從下面過,卻從上面過了。結果造成橫線連續從兩根豎線的上面(或者下面)經過。當然,一個錯編往往并不影響實際的使用效果,但卻是漫不經心的穿線态度的最佳注解,所以你要把出現錯編當作一件丢臉的事,如果顧客發現錯編的話,你就要把線剪掉重穿,并且向顧客道歉。
如果你已經拉了一條或兩條橫線後,發現自己犯了錯誤,你可以僅把先前穿的橫線拆下來重穿。然而如果你已經打完結,把球拍從穿線機上移下來之後才發現自己犯了錯誤,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把線全剪了重穿一根新線了。
另外編橫線可能會犯的錯誤是漏編,即漏編了一整條的橫線,這個錯誤不太容易犯,往往出現在給球拍編最後的一根橫線時,因為最後一根橫線忘了編的話,視覺上看上去也不是那麼明顯,所以容易疏忽。如果你發現有漏編,在未打結前也可以把橫線重穿。
衡量穿線師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穿橫線的技術,即如何使橫線更加快速而準确的和每一根豎線上下交叉。往往高水平的穿線師都有一手編橫線的絕活。
用起始夾起線,先預編兩根橫線,用起始夾夾住第一根線的線頭(注意線頭要留有足夠線長以便後面拉緊打結),預編多一根是為了減少穿線時間并且産生較少的摩擦。因為我們拉緊第一根橫線後,在保持第二根橫線沒拉緊時,第三根橫線和第一根橫線的編織順序相同(和豎線的交叉位置同上同下),所以第三根橫線會更容易編織。
穿好第一根橫線,需要把第二根橫線拉過來,如果粗暴的拽線,會緻使橫線與交叉的豎線産生劇烈的摩擦,這種摩擦會産生局部的高溫,破壞線的塗層,把豎線劃出凹槽,損傷球線。所以我們要向圖示這般,一隻手成爪形,往外推線;另一隻手抓住球線,一邊内旋一邊往外拉。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避免球線打卷折傷,特别是羊腸線。
在穿橫線的時候,會遇到“跳孔”以及雙線孔,豎線和橫線總是會在拍框外側相遇。請務必将橫豎線沿着拍框外側的邊緣保持平行,不能交叉或者纏繞在一起,橫豎線相互交叉/纏線會使線更容易出現損傷,容易引發斷線。這種橫豎線相遇的情況經常會發生在拍頭和拍喉2.4.8.10點,即所有存在“跳孔”和雙線孔的位置。當你編完橫線後,檢查并确定雙線孔處沒有任何編織或橫線相互纏繞的錯誤,最後再打結。
編織橫線時走斜形路線,可以減少球線摩擦,同時提高穿線速度。
穿橫線過程中要注意理線,穿一根理一根,切勿在球線都穿好之後才開始理線,這個是有區别的。在每根橫線被拉力頭拉緊的同時,把橫線捋直,可以減少一些來至豎線的摩擦阻力,使橫線拉得更緊。據權威機構測試結果表明,這種方法在電腦穿線機上會提高約6%的張力,在手動機上提高月3%的拉力。換而言之,你用55磅的拉力拉出來的橫線,效果會相當于别人用58、59磅拉出來的。我們可以直接用手指完成這項工作,也可以用離線椎來整理球線。當然我們把最後的橫線打完結了,還需要再次整理球線,使得每條橫豎線更加筆直,确保擊球時更加堅固穩定,而且給顧客一個良好的印象。
需注意點(1),用座夾固定球線時,要盡量靠近拍框,但是也不能挨上,留出大約3-5毫米,挨的太近容易引起拍框掉漆(豎線一樣)。
注意點(2),在穿靠近架拍固定器附近的橫線時,需要先把轉轉盤鎖死,使得球拍被拉緊時與架拍固定器保持一點距離,不要讓架拍固定器擦傷球線。
打結尾結之前,再次檢查球拍是否有錯編漏編、拍框外側球線交叉的情況。
從圖示這個角度檢查是最容易看出錯編漏編的。并把線繞到第6個孔處,并按照前面所述的方法打結尾結。
再次拉緊第一根橫線,并把座夾移到第一根橫線靠近拍框處夾緊球線。
松開起始夾,然後把球線繞到拍喉第7個孔處打結尾結。打結時需要注意在拉緊線頭的時候,先松開座夾的底座鎖定裝置,再松開座夾的線夾,可避免在松線夾時當出現回線的情況,線夾内側凹凸不平的表面會劃傷球線。
打完結尾結,把多餘的線減掉,需要确保線頭剪得低于拍框的邊緣以及緊貼拍框,,線頭大約留有5毫米長,剪得太短容易導緻線頭脫結,剪得太長顯得太不專業。
演示球拍系列:天網系列(82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