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懷孕的時候就聽人說起什麼“入盆”,乍一聽還真不太明白是什麼。其實說白了,就是胎寶寶的位置下降到媽媽的骨盆裡。
一般頭位的寶寶,是頭部通過骨盆進入到骨盆腔,這個動作其實就是胎寶寶做好準備出生啦!
通常來說,等到36周-37周足月産檢,醫生會給準媽媽做内檢,來判斷一下宮頸口擴張情況。
而入盆也分好幾個階段,但這個太專業,我們沒必要了解,今天隻說說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孕晚期胎兒入盆了是啥感覺?畢竟是孕育一個小生命,因此也會感覺很微妙,總結來說主要是肚型有變化,身體的6種表現也不一樣了。
比如看外觀,沒有入盆前你的肚子圓滾滾的,水平着直挺出來,就是大家所說的懸浮肚。
等到入盆了你會明顯發現,肚子的位置下移了,像是垂下去了一樣,從圓滾滾的西瓜狀變成了“柚子”狀。
二是憑感受,如果入盆了的話,一些細緻敏感的孕媽媽也是會有感覺的,具體是哪6點呢?
PS:雖然胎動比之前少很多,但在孕晚期還是要注意頻繁檢測寶寶胎動,每小時數胎動次數要大于3次,避免胎寶寶缺氧或者發生其他危險。
入盆了,就說明你要生了?
不是哒,這其實就是為分娩做的準備動作,先是淺入盆,然後半入盆,最後是胎寶寶完全入盆。
有的孕媽媽可能在一天就能把這幾步一下子完成,但有的孕媽媽要經曆好幾天,甚至等到出現了規律宮縮,胎兒才開始入盆。
如果胎寶寶有臍帶繞頸的情況,臍帶纏着寶寶,就可能導緻寶寶入不了盆!
而且生孩子也不是那麼輕松的,即使寶寶順利入盆了,你還要等待分娩,臨産征兆就是見紅、破羊水和規律的宮縮……
出現了這些情況,才說明寶寶真的要跟你見面了!不必太着急。
寶寶不入盆怎麼辦?
越到孕晚期孕媽媽可能思緒更亂更緊張,每次産檢都要問問醫生入沒入盆,着急得不行。
那麼,為什麼寶寶不入盆呢?是不是哪方面存在問題,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1、孕媽媽的骨盆比較狹窄,寶寶入盆比較困難。
2、胎寶寶的頭徑大于媽媽的骨盆,這樣即使媽媽的骨盆正常也很難入盆。
3、有的胎寶寶羊水過多或者有其它積水情況。
4、孕媽媽平時的姿勢不正确,也會讓胎寶寶難以入盆。
5、正常的寶寶是頭位,如果是臀位或者橫位的話,那麼也是無法順利入盆的。
有的胎寶寶雖然一直不入盆,但可能臨産時由于子宮收縮擠壓,在醫生的幫助下也會順利入盆。但有的胎寶寶可能就需要剖腹産了,比如前面說到的臍帶繞頸圈數過多,不及時剖腹産的話可能造成寶寶缺氧,産生危險。
怎麼做才能幫助寶寶順利入盆?下蹲運動有助于胎兒入盆,但注意動作一定要輕柔,幫助胎兒下降,千萬不要太過勞累,強度過大容易影響胎兒健康。
你還可以選擇爬樓梯或者散步,也要注意向下用力,能幫助胎兒向下垂,還能鍛煉到孕媽媽的腿部肌肉。
但要注意,散步和爬樓梯時不要太累,保證安全,不要碰撞或者跌倒。
試着改變平時的坐姿,有的媽媽喜歡久坐窩在沙發裡,這樣的姿勢也是不利于胎寶寶入盆的,因為寶寶會呈枕後位的姿勢躺着,試着在坐着的時候坐一半或者坐在小凳子面上。
多做入盆操,最好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這對分娩也很有幫助。
下面推薦幾個具體的:
寫在最後
其實現在的醫療水平已經很完善了,如果胎兒因為病理原因導緻不能入盆,醫生會在孕晚期無數次的産檢和監測中幫你判斷選擇順産還是剖腹産,也會提前跟你溝通好,讓你做好剖腹産的準備。
所以呀,孕期的每一次産檢,其實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千萬不能大意。
如果是足月還沒有入盆的準媽媽,在家要多留意,一旦羊水破了要臀部擡高卧床,及時讓家人送往醫院,否則更容易發生危險。
做足準備,希望大家都能順順利利地讓寶寶“退房”成功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